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帝国崛起 > 分节阅读 6

分节阅读 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呼吸都加重了几分。步兵十营的都尉消停了,看来这骑兵五营的还要一阵闹腾啊。

“疾风营在历次作战中表现突出征调他们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但另四营都在伯仲之间,大人可随意选择。”

这厢高顺话音刚落马上就有一大胡子跳了出来,为什么说跳出来呢因为这家伙个头够高速度够快,一跳出来就说:“大人,我们营可是好久没捞着仗打了,营里那帮兔崽子整天嗷嗷叫,但等大人一声令下,刀山火海,我全营上下绝对没有一个孬种。”

“你们营才两个月没打仗就说好久,那我们营五个月没有出征不是更久。大人,我骑三营也愿为大人冲锋陷阵。”郑啸一看此人,壮实的肌肉仿佛要爆炸一般处处隆起,面庞黝黑,发色微显黄色,似乎有点胡人的样子。郑啸来了兴趣便随口问到:“你爹娘中可有胡人”

“禀大人,我娘是匈奴人,爹是汉人。所以这看起来有点象胡人。”

一看郑啸又陷入沉默,又出来个都尉表示一定要带他们出征,结果三人开始争论,争的脸红脖子粗。郑啸很怀疑,要是他发令比武决定的话,很有可能这三人都要拼命。

“你叫什么名字你为什么不给你们营争出征的机会呢”郑啸忽然指着那个一直沉默的骑兵都尉问到。

此人不紧不慢的出列施礼,但见此人身长雄武,方面大眼,颌下短须,举手投足皆神定气闲,好一派儒将风范:“某姓庞名德,兵凶战危,征战沙场本就是以命博命建功立业的事情。诸人争先,我何必在这时火上浇油,想必大人已有定论,我又何须去争辩一个大人已经决断好的事情呢。”

“好,好一个庞德,就是你了,带兵随我出征。”

郑啸回到郡守府立即召见文武官员,开始做出征准备。其实本来他对这些军政方面的事情就插不上手,现在来不过就是讨论下自己出征期间的治地内的方针罢了。左右列席的有长史蒙明,功曹郑纶,主簿陈琳,骠骑校尉高顺,轻车校尉蒙翔。背后站着老管家蒙捷。

“此次我打算亲自率军征缴黄巾,今日召集大家来就是商议一下这段时间的策略。”

一听郑啸要亲征,下面几个文臣面面相觑。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一郡郡守居然领兵亲征,这凶险可难料。他们都是已经郑睦收为心腹的人,当然已经拿郑啸当自己的主公了,不出所料的有人出头阻止了。

“大人,无诏出兵的话,朝廷那边可说不过去吧。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主簿陈琳第一个跳出来找理由。

“无妨,朝廷方面我已派人打点,诏书不是问题,不日就将送达。”

“大人何必亲自上阵,只需派出人马不就是了。”

“我自己不去怎么行。我一身武艺岂能没有用武之地,再说有此机会,立得功勋,我的官职也可以变一变了。”还有一句话郑啸憋在肚子没敢说,这武威郡守的位置是老爹给安排的,怎么显出自己的本事。男子汉大丈夫,功名但在马上取。我又怎么一直靠父亲余荫活着。自己拼搏出来的才有味道。但这些人基本都是父亲的心腹,这话却只能烂在肚子里,不能说出口。

那边蒙翔却表示支持:“大人,既然朝廷有诏令那就是好机会,一定要带上我”

蒙翔正说的高兴忽然发现舅爷蒙捷眼睛一瞪马上消停了,忿忿然归位不敢在出声了。

“大人此去带多少兵马”功曹郑纶算来也是郑啸叔爷辈的人物,对他郑啸还真不敢糊弄。再说也糊弄不过这个老人精。

“此次出征我打算带郡兵三千,家兵一千。共四千骑兵。即使有什么危险我也可全身而退。”

“这四千人是不是少了些即便全是骑兵,可情报系统那边的消息外面的乱民可是不少啊。这样还是太危险了吧。此事是不是在斟酌一下。”

郑啸呼的一下站起:“不必在想了,你们要相信我,难道我还敌不过区区黄巾贼寇,那爹对我多年的教导不是白费了。”一说起郑睦场面一下沉默了下来。

“既然您心意已决,我们几个老家伙也就不说什么了。这样的安排也妥当,我本身也不擅长军略战阵,这些事情有高顺小子在。我也放心。民政这里你有什么安排”一看蒙明首肯陈琳,郑纶也都不出来反对了。

“这个就是这次找你们来的主要意思。马上春天了,现在的出兵不会耽误春耕吧”郑啸从小被老爹教育打仗打的是钱粮,消耗的是经济,要是钱粮出现断档,那就是百万大军也是白搭,所以格外重视内政生产问题。

蒙明捋捋胡须说到:“不过四千骑兵而已,不会影响到春耕。老郡守在的时候征兵都是按五十壮丁征一兵计划的。完全不会对日常生产产生任何影响。”

“此次黄巾之乱其势不小。各位都是我爹的心腹,我也就直言不讳了。外间动乱不断就是我们凉州的机会,现在我们不缺粮食,不缺土地,就是缺少人手,对内方面我们要防止黄巾贼寇在凉州生事同时扩大开荒。对外方面我们主要是准备接纳流民并且配合我舅父对北匈奴的攻击计划。你们看如此可合适”

几人沉默了下,互相看了看,看少主的决断也无人出言反对,毕竟没什么大的纰漏。他们只是需要去完善这个计划就可以了。

看众人没有什么异议郑啸就继续说到:“现在府库里有足够的粮食农具来接纳流民吗”

蒙明略一计算回应到:“现下粮食不是问题,这几年可算是风调雨顺,囤积的粮食足够接纳百万流民支撑到秋收。农具方面恐怕会有不足,尤其是耕牛更缺。现在郡内耕牛都不敷使用,很多人家用的是驽马耕田,但驽马毕竟不如耕牛。”

“西凉多马,这也是折中的办法。我爹生前不是大力发展这些,怎么还会有不足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