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兴宋 > 分节阅读 278

分节阅读 27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听清楚事件的究竟,环娘笑的很开心:“咯咯咯咯,哥哥,原来举人老爷名声虽好,可终究不自由了。过去哥哥那会在意罗进士的吠叫,现在也不得不替他传个话咯咯”

时穿微微一笑:“那里,其实我也想知道褚素珍的态度。如今她父母不管她,她自己老这么晃着,也不是个事。”

“素珍姐姐也就十八岁,再过十年嫁出去,依旧不晚,哥哥休管这样的闲事,走,我们去前院看歌舞”环娘笑着招呼时穿。

褚素珍是个麻烦,其实环娘也是个麻烦。

大约被拐之后心理出了点问题,环娘总是想引起别人重视和尊敬,她喜欢上街“收数”就是享受那种被尊重的感觉,可是一个小姑娘整日带着一大帮随从,前呼后拥呼啸街头,走到哪里商家都点头哈腰,整个海州无人不知,弄得现在环娘都没有同龄玩伴谁家父母也不敢让自己的孩子跟这样的小太妹玩到一起。

即使最近,环娘被黄娥约束到女学,可是一有空她还是喜欢溜出学堂满街逛游当然,这也是因为在学堂里无人与她玩耍的原因。

环娘心地纯洁,过往的遭遇让她有一种嫉恶如仇的偏执,所以她去逛街反而深受店主的欢迎,那些连包拯都头痛的城狐社鼠,官府不好处理,撞倒了环娘手里也是个解决办法,整个海州都知道时穿比较护短,环娘闹出事来,论私,将打架谁也扛不住时穿;论公,真闹到官面上,官上也不会袒护罪恶。所以环娘出街,反而让地痞无赖不敢停在街面上。

可是如此一来,环娘也算无人不识了,谁都知道这小妮子只有她收拾人,没有人敢惹她谁会愿意与她长久处一下,弄清楚她是否心地善良。

所以环娘没有玩伴,她的玩伴只有时穿。

当她跟着时穿走到前院,前院里观赏歌舞的男女们,情不自禁的缩缩了身子,彼此挤成一团。而环娘漫无所觉,依旧与时穿靠在一起,咯吱咯吱笑着,谈论着舞台上的表演,这让时穿不由自主的发愁

九月中旬,张叔夜启程前去京师汴梁,与此同时,蒙县尉正式致仕他的活儿由时穿顶上,如今海州县县主薄主管治安,而县尉变成了空缺。

名臣张叔夜走后,给继任者留下了一笔丰厚财富时穿扫荡沭阳河两岸,剿灭各处匪患之后,海州等于关上南面的大门,任方腊的长江之南闹的如何凶,海州单靠沭阳河防线,就阻挡了大部分流民入境。

稍后,撤回来的崔庄团练进入冬季整编,时穿开始按战时编制编录团练队伍即将出战的团练是以海州团练的名义出战,崔团团练就必须混编一些其余县的力量,这也是让其余各县出资出人的方式之一。

随后,编录好的团练分成若干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牵两三只猎狗进入山区剿匪这出自于林冲的建议,通过剿匪训练各部的配合,以及磨练杀姓。如此一番动作下来,等十一月海州新任知州上任时,整个海州四县已经找不见一名愿意抢劫的人。

当然,张叔夜留下的财富还不止这些,最主要的是,他奠定了海上贸易新规则。

乘着信风刮起,海州一船一船的向外发送外贸货物有了从南洋西洋返回的宋商指引,大宋的外贸出口不再是固定的茶叶、丝绸、瓷器老三样。商人们更愿意尝试一些新货物,比如镜子、玻璃器皿,以及葡萄酒、糖霜蔗糖等等。巨额的贸易输出,使得这一年海州市舶司仅仅凭借一个季节的收税,就跃为六大市舶司之冠上缴市易税、市舶税约两千万贯。

这也意味着:按照大宋十五税一的税率核算,一个信风季节,海州的出口货物就达到了三亿贯这个数额还不包括其中的部分小额走私贸易。

这样的交易量下,赚钱的不仅仅是时穿一人,所有参与外贸出口的商人都赚得盆满钵满,连相关产业的工匠,都获得了足够的收益。而在新贸易规则下,交趾南洋等国,也不再是单向冲大宋输出贵金属、输入货物,他们也开始有自己外贸输出棉花、硝石、铁矿石等,从此,双方的交易变成有出有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新上任的知州来自河北,原先是真定府判官,姓章名昭,字重华。大约,朝廷感到海州这两年一直不安宁,如今它填补了杭州失陷后的空缺,成了税收重地,需要派一名有军事经验,且稳重的大臣前来坐镇。

张重华上任前肯定与张叔夜有过交流,接官宴之后,一上来就旧话重提接官宴刚刚结束,其他人都告辞了,张大人独留下时穿,询问:“时大人,海州团练整编的如何”

时穿是县级官员,这位张大人是州官,这也许就是“附郭县”的悲哀,上司可以越级指挥。

按理说时穿这位主簿应该主管县里的财政,俗称“钱粮主簿”,但时穿如今连账本啥模样都没见过,瞿植凤那老家伙把县财政把持的很紧,嘴里总唠叨着“反正你马上要出战,这一去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所以就不麻烦了”,结果,反而县里治安那块,他有麻烦就找时穿的茬。

时穿是以海州“州团练”的名义出战,名义上他还要带一名“团练使”上司出去,此前为了整装团练,他特意从沭阳县、怀仁县、东海县抽调了部分人力手,以此显示整个队伍代表海州四县不过,现在有一点问题,队伍的开拔费找谁支付

时穿拱手,回答章知州:“大尹,这崔庄团练并不是校阅团练,大家的武器都是由乡绅赞助的,而且我们是火器部队,需要准备的物资很庞大,一旦补给不足,火器没了火药,连烧火棍都不如所以,下官还需要一点时间,更需要老大人拨付一点钱财,用于置办火药。”

实际上,火器存在着这个弊病,正是朝廷不肯将火器大规模装备军队的原因。从武经总要成书之后,朝廷上下都意识到火器装备的重要性,然而提炼火药的工序麻烦,储存火药更麻烦,弄不好火药就要吸潮失效,责任谁来承担

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所以一直到大宋最危机的时候,哪怕南宋灭亡关头,宋朝廷依然没有把火药大规模装备军队,并编录出一支纯火器部队。

对于崔庄团练这支队伍出战,朝廷上下是乐见其成的。可是要朝廷掏腰包,那就要三思了,道君皇帝如今主要精力是拿国库的钱修自己的形象工程艮岳、景福宫,再没有兴致像过去的皇帝那样供养军队,所以宋末才兵变频频,而章昭作为官场老手,也秉承张淑夜的观念:这支团练怎么折腾都行,可是让朝廷出一个铜板,不行

“本官廷见完毕出京的时候,枢密院已经下达调遣海州团练的诏命,估计这会儿,诏命已经出京长卿啊,朝廷是调拨不出来一分钱的,其实,我听说崔庄团练的装备已经不错了,哦,比许多禁军都要出色。我觉得,你们如今这样子上阵,足够了。

咳咳,本官出京的时候,童使相恰好也动身前往江宁府,他反复叮咛,一定要让你们在年前开往江宁长卿,这事儿由你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