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兴宋 > 分节阅读 250

分节阅读 25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名被问急的团练匆匆去追赶时穿,留下几名铁匠感慨:“常听人说崔庄个个都是手艺人,人不光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要如此做,看来真是不假啊,随便一个团练,都能说得咱这几辈子的铁匠,一愣一愣的。”

有了牵引机床以及圆锯,木匠组的工序立刻快了许多,黄爸贪多,一口气在县衙摆开了一百张牵引车床,没一个时辰,一次性制作出一百张桑木弓来。有了弓身,制作弩臂就简单了,木匠们用新式圆锯欢快地切割着木材,而后按流水线制作弩臂的各个机件,最终组装在一起。

一夜之间,沭阳县制作的五百张弩弓,桑木长弓无数、朴刀数千柄。当然,县里拿出来的两万贯封桩钱,也花得干干净净。不过这两万贯钱,如果真要购买这些武器的话,是远远不够的。有这些武器向上面交差,沭阳县上下官吏觉得很无愧于心。

稍稍检测了一下自己的成绩,时穿捡起一把朴刀,自言自语地说:“两万贯啊养一支军队真费钱啊。对了,你们说,一个宗教组织,会不会从大街上随便拉个人做自己的教首而后大家都听他的话,为他去前仆后继”

“怎么可能”,在场的官吏当中,数县尉大人在这场梁山好汉入侵事件当中最利益攸关。时穿赶到沭阳县后,使得沭阳县局势完全翻了过来。黄爸还则罢了,县尉大人的性命可谓是时穿拯救的,剿匪捕盗本是他的责任,之前沭阳县的武装力量被打了个稀里哗啦,只能闭门自守。如果不是时穿最后探查到梁山贼的大致行踪,恐怕县尉大人免不了丢官。

所以县尉对时穿表现的最热切,想也没想就回答时穿的话:“上下三千年,没听说哪个宗教会从大路上拉一个人来做自己首领,宗教吗,谁肯让出自己的利益咦,承信郎,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沭阳县只是武装了数千团练,上上下下花了约两万贯,阿弥陀佛教从哪里来的钱,武装自己的数十万教匪这数十万当中,即使每十个人拿一柄刀枪,那也是几万柄武器,该花多少钱啊”

其余的官员都保持沉默,独独县尉还不开窍,犹自不甘心的反问:“是呀,该花多少钱”

“一个一下子能拿出这么多武器的宗教组织,会从马路上拉一个农民做自己的首领吗”

“谁会说这样的浑话承信郎,你说的是方腊吧。在我看来,方腊能做阿弥陀佛教教首,恐怕是从他爷爷辈就开始经营这个宗教没准他爸在教中地位就很高。”

时穿微笑着说:“不错,如今的权力都是父子传承,方腊怎可能是农民之子恐怕这厮是是前教首的少爷、教中当然的贵二代才是。”

黄爸沉吟半晌,插嘴:“贤婿想说什么”

“我想说的是:阿弥陀佛教经营这么久,或许从方腊父亲那里就开始积攒叛乱资金与兵甲,怎么这么久以来,地方官员一无所知”

这个疑问,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也想到了,所以他之后混入阿弥陀佛教,并将教中隐秘写了奏章这是上下一千年来,阿弥陀佛教唯一一次暴露隐私,而以陆游所写的内容推测,之前来崔庄的方举人,正是阿弥陀佛教派出来敛财的“四方使者”。

据说,方腊的口号是“杀朱勔,诛奸恶”,而朱勔是替当今官家搜罗奇珍异宝的,他背后撑腰的是皇帝。而且这厮有钱,正在上下打点让人帮他隐瞒方腊的事情,所以这件事,在场的官员都不好评价。黄爸作为时穿一家人,上前岔开话题:“贤婿,方腊的事情不归我们管,如今我们迫在眉睫的是应付梁山贼,咱先把这件事对付过去吧。”

时穿一声轻叹:“大厦将倾,被梦中吵醒的人,恐怕还在埋怨别人打搅了好梦罢了,我们继续造刀剑。”

“贤婿啊,这件事交给我们吧”黄爸叹了口气,说:“驿站刚刚送来邸报,张叔夜大人已被任命为宣慰招讨使,他已经下令:各县大将汇集海州。我沭阳的大将也将应召动身贤婿几晚上没睡,先睡个觉,明日领着沭阳大将上路。”

沭阳县尉拱手:“承信郎,沭阳被围,咱还要跟海州州衙说一声,我随你一起去,带领大将去海州报到。”

自从张叔夜的文书抵达沭阳县后,黄爸知道留不住时穿了。作为海州最出名的“大将”、海州五乡团练总教头,无论时穿之前是否做满了官府应差额度,这时候,他也必须相应招讨使的号令,返回海州待命。

好在沭阳县现在已经武装起来了,而这段时间,整个县城闭城,城外的匪情一无所知,如今借助时穿的努力,沭阳县总算知道梁山贼的大致去向,正好向上官汇报一下,以减轻自己的罪责。所以县尉大人是一定要求跟随的。他必须赶到海州,亲自向知州汇报,并求取救兵。

次日正午,沭阳县再度开城,涌出城外的不仅有时穿带领的一千余名团练,还有沭阳县剩下的五百名厢军。这群厢军在在沭阳县尉的统领下,紧紧贴着时穿的队伍,边走便做出四处打探的姿态,可惜,这几日梁山寇遗留下的,几座空无一人的宿营地,已被刘太公的人前前后后查了很多遍。

这个时候,农民已经开始下地耕作了,当然,他们都很警惕,时刻注意观察大路上的情况。而田间路头上,时不时见到一队队持枪、持刀巡视的庄丁,沭阳县尉知道这些人怎么来的,故而对这些“非法持有武器者”视而不见,紧着催促时穿赶路。

路上的庄丁不断地与时穿打招呼,时穿队伍里的庄丁也随意的与路上巡逻的人寒暄着。在这样的紧张气氛下,沭阳县尉对面见知州大人的事紧张不安,他骑在马上东张西望,频频询问时穿:“承信郎,你说,梁山水寇会不会退回骆马湖啊,他们总是这样,在这里冒个头,破了几个田庄,抢掠一番后,马上消失的无踪无迹。直到他们出现在下一个村庄,官府才可能重新获得他们的消息没办法啊,这伙人都是骑兵,咱靠两条腿去追赶四条腿,总是望尘莫及”

这话说的,语气有点像回答知州的质询。大约县尉是借这个机会,练习怎么应付知州宋昭。时穿在这时候,他不能显露出一个时空旅行者的先知先觉,只能哼哼哈哈的应付说:“如今正是早春,四处找不见食物,夜里更是寒澈入骨。所以,那伙梁山寇总是要找村庄歇宿,他们必然躲在哪里。

县尉大人放心,张大尹张叔夜真聪明,不愧是陕西边境打过仗的,你瞧瞧,他集结的全是大将。你瞧,厢军、团练都是步兵,他们只能守卫家园,而追亡逐北唯有靠骑兵,想对付骑兵也只有用骑兵。恰恰是大将,自家里都有马。一千名大将对上三十六个匪徒,我看,梁山匪寇这次恐怕跑不脱了。”

原先海州城并没有一千名大将,但在前不久的剿匪叛乱中,张叔夜拿出从童贯那里获得的官爵销售名额,用封桩库的钱购买后,诱惑大将们踊跃向前,而后借机大肆批发零售“大将”身份,于是,整个海州三县两镇,零零总总有了约一千三百名大将。但这中间上过阵的,有过捕盗经验的大将只有约五百人,其中沭阳县只有三十名老牌“大将”,这些人,现在也跟在时穿队伍后面一起赶路。

因为州府召唤的急,时穿一路狂奔,进入海州县境,都没敢顺路回家,直接从县城的南门入城,找来城中段氏铁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