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兴宋 > 分节阅读 234

分节阅读 23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于是,那两人勾肩搭背走了,留下罗进士在空荡荡的院中咽吐沫。

毕竟是涉及上千贯的财产,罗望京虽然把租客骂出去了,但听到蜀锦的价格有可能趋于稳定,他还是放心不下,这一夜他辗转难眠,第二日早上,他早早等候在租客门前,却见那位租客理都不理他在的招呼,马车丝毫未作停顿,急匆匆的赶往锦绣巷

正午时分,锦绣巷内,时穿甩开了一贯的含蓄,第一次公开站在众人面前。他的身后站着施家与黄家这两家作为他的支持者,虽然不说话,但只要他们站出来,就意味着时穿手上至少掌握百万贯基金,完全有能力对货物的价格造成影响。

这是大宋,这是一个创造力极其蓬勃的时代,这是一个四大发明有三项出于这个时代的皇朝,这是一个张小泉发明了剪刀,但之后九百年,剪刀的样子没有丝毫创新与变革的年代。在这个年代,谈起开拓与创造,大家都理解的。

大会的开场白就是一场匪夷所思的创新思路:航海保险公会,以及船业联盟的想法,被时穿隆重推出。

“这几日,商品的价格波动的很厉害,大家都在说,要指定交易规则,约束交易这已经是共识了,前几日,几位大商人私下里讨论了交易保证金制度、交易席位、交易担保人制度、监督人制度,账目公布制度等等。说实话,我们刚开始时,争论比较严重,但随着价格波动越来越凶猛,我们各项制度制定的越来越快”

这话的意思是说:刚开始大家都想提出自己的主张与意见,但随后时穿拿出来一套有一套规则,大家一琢磨,其中的条令正好能堵住这几天的漏洞。大宋商人又不傻,眼见得时穿早有准备,加上那些条令却是慎密,干脆不加讨论的通过了时穿所有的主张于是,时穿在海州商界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俨然成为海州第一人。

“但是,大家想到没有,这次价格波动的起因是什么一个未辨真假的传言。如果不堵住这个漏洞,今后还会有人借助假消息操纵交易市场,那怎么办所以我建议,我们这次再往灾祸的源头上溯一步组建航海业公会”

第353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

宋人杨万里在诚斋集中层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太祖曾令后苑造一薰笼,数天未成,太祖怒责左右,臣僚答以此事必须走程序,皇帝的批文要经过尚书省、本部、本寺、本局等许多关口,等到逐级办齐手续后覆奏,得到皇帝的批语“依”字,然后方可制造。

宋太祖听后大怒,问宰相赵普说:“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即可买一薰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

赵普回答说:“这些规则条文不为陛下而设,它是为了陛下子孙而设,假使陛下的后代子孙想建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如果经过这一道道手续,自然要遭遇各个关口批驳,他要想绕开这些程序,则是跟天下官员做对,自有台谏理会,此条贯深意也。”

太祖听后转怒为喜说:“此条贯极妙”

赵普的话说明一个简单真理,即:规则是用来保护你的,你若觉得今天践踏规则很痛快,并觉得因此占了很大便宜,那么,以后当别人践踏规则过来践踏你的时候,你也别觉得不痛快。因为他明日的做法,正是你今日所为。

赵普是宋太祖信任的宰相,赵匡胤对之言听计从。于是,宋朝制定的法规规则日趋严密,甚至达到“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的程度。

据说,宋初,太祖爷订立各种“法制规则”的目的有二,一是使“政出于一”,政令始终贯彻如一,不会因人成事,人亡政息。而百官不过“奉法遵职”而已。于是,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维,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二是定为“祖宗之法”,要求子孙“谨守”,以保证赵家皇朝的长治久安。

据说,日本人“平安王朝”非常欣赏这种刻板的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所以他们鼓励日本女子来宋国“度种”,以改良自己的物种,随后,日本人反复提倡宋学,对规则的偏执到了极点,以至于现代日本人竟然有种条顿人的疯狂。

但可惜,赵匡胤并不知道他的后世子孙比较喜欢打破一切规则,王安石变法就是从打破“祖宗之法”开始的,所以宋徽宗现在要兴建各种奢侈之物,无需别人审批。

拜宋人对规则的偏执所赐,锦绣会馆设定的各项交易规则也没啥讨论的,制定这些规则时,时穿记起了赵普与宋太祖的这番对答规则是用来保护自己的,自己今天想钻空子,那么明天也会有人钻空子对付自己。而自己不可能把精力完全花在交易所里,所以这规则无需指定的详尽而无漏洞。

本着这种思维,时穿拿出来的交易规则,自然令宋人大为惊叹,许多商人是擦着冷汗阅读这份规则的,他们没想到人世间有这么多商业欺诈手段他们没想到的,时穿都想好了对付的方法,那还有啥好说的,全票通过。

然而时穿想得更远,交易所的规则已经无需讨论,那么就要把航海业整顿一下,让宋人的大航海从单枪匹马变成有组织、有计划的主动拓展。

“我知道在航海中有一项潜规则:比如日本与高丽的海船绝不越过中国自己去下南洋;我知道海上宋船运送的货物不越过三佛齐,走入天竺海域的默契所以宋代沉船从不曾在印度洋被发现;我知道胡商喜欢挟持你们将货物卸载在三佛齐一代,而后用自己的船转接宋船货物赚取中间利润;我也知道户籍制度限制了海船待在海外的时间,使得你们即使偷偷摸摸越过三佛齐,回来也不好交代

但现在,胡商来大宋的船越来越少,我们的船抵达三佛齐一带常常终年滞留,货物卖不出去,但海贸税却在出海时被市舶司抽取。眼见得我们身上的税赋越来越重,在这个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组队穿过南洋,直接把货物送到西洋胡商家门口,并在西洋人门口选择更廉价的货物输送回国。

妨碍我们实现这一愿望的有哪些困难,且让我盘点一下,如果我盘点的不完全,请各位补充:先说说我们的优势吧指南针是我们发明的,我们已经有部分水手从大食人那里学会了牵星术,有了指南针与牵星术,我们宋船在海上定位会比胡商更精确,我们完全可以仰仗这两项技术,把自己的商船驶向全世界,驶向整个星球。”

这时候,一位海商伸出手来,要求发言,获得许可后,这海商站起来,大声说:“你还没有说我们的船,我们的海船使用榫卯结构的盐铁专卖嘛,造船的船商搞不到足够的铁器,只能用榫卯拼接木板,这种船只航行在皇宋沿岸,那是毫无问题的。

一旦船只出了三佛齐,那里风高浪大,不断地浪涛与周期性的狂风,会将榫卯接缝处的木板扭曲变形,海船容易在接缝处漏水。茫茫大海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