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兴宋 > 分节阅读 1

分节阅读 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宋代没有言情小说,没有偶像剧而宋代的小词作家,就等同于现在的偶像剧主角。

在这个时代,小词写的出名的人,所遭遇的就是一片狂热的崇拜。

沉默的等待中,一位青年士子唰的展开扇子,潇洒地建议:“有酒有茶,美人在膝再加上点琴声便更风雅了。我来弹琴,帮助褚姑娘思考。”

众人轰然响应:“披襟当风,桃花瓣瓣,花海中独坐抚琴,有美吟诗,有士子畅饮真是人间雅事啊,快点拿琴来,黄兄为我等奏一曲西江月。”

正说着,褚素珍那表情活跃的脸上绽开了一个笑容:“且慢,我有了萧萧江上素樱春”

胖墩墩的施衙内才听了一句,立刻大声叫唤:“好诗啊好诗。”

褚素珍表情立刻从沉思立刻变为愤怒,冲施衙内咆哮:“我才说了一句,你打断我干什么”

可惜她这愤怒挂在一个活泼、动感、青春、阳光的脸上,一点不让人觉得是愤怒,反而平添一种轻嗔薄怒的妩媚,施衙内顿时觉得自己受到奖赏,他沾沾自喜:“一句也好,美的不胜收。”

太可气了,讨好人也不能这样吃独食。因此,一旁在场的男伴顿时大怒:“施小胖,闭嘴,一旁呆着,听完再欢呼,好不好。”

在一众男人的同仇敌忾中,施衙内憨憨的一笑,摸摸脑袋:“我这不是情不自禁嘛,褚姑娘你继续要不要先来点茶润润嗓子这风光如画的哦,茶不喜欢那就来点酒,胡商的葡萄酒苏州屠苏酒杭州荔枝好的,我一边待着去,不打搅真不要点,你不要就直接还说嘛,我还以为你想要呐。”

在施衙内的死缠烂打中,在男伴们嫉妒的目光中,得偿所愿的衙内最终乐呵呵的端起一杯果酒,小跑地走到褚素珍身边,殷勤的奉上酒杯。褚素珍也不去接酒杯,就在施衙内手边,把红唇凑上去,一口喝干了杯中酒。施衙内乐嘴合不拢,他反手掏出手帕,细心地说:“唇边有酒渍,我替你擦擦。”

这动作令褚素珍觉得过分了,她狠狠地瞪了施衙内一眼。

施衙内被这一瞪,身子酥了半边,他丝毫不觉得大家的目光中饱含谴责,那是嫉妒。他笑嘻嘻收起手帕,得意洋洋退冲众人扬了一下,马上又在褚素珍的瞪视下缩回角落里

褚素珍喘了口气,继续念她的诗:“嗯,萧萧江上素樱春,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春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

褚素珍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顿了一下,好奇的问:“什么声音,叫得如此凄惨高亢”

施衙内高声喊叫:“好诗啊好诗。”

褚素珍怒气冲冲的站了起来:“最后一句不是诗,是问话我在问你呢”

施衙内立刻响应:“问话啊,好问话呀好问话。”

“噗”的一声,在场的人笑喷了,他们笑得东倒西歪,满地打滚。

施衙内还愣愣的追问:“词呐词还有最后俩字。快点快点,褚妹妹,快说完那俩字,我让人誊录下来,贴到寺庙的墙上,也仿佛一段碧纱笼故事。”

据说,唐代有一名青年学生进京赶考借住在寺庙里,寺院的和尚都不待见这位白吃白喝的穷学生,特意先开饭后敲饭钟,让穷学生错过饭点。这位穷学生于是在庙墙上愤怒题诗,但等他高中之后,做官多年再重回庙里游览的时候,发现庙里和尚很细心地用碧纱笼将他题的诗罩了起来,生拍那些诗句被风吹雨淋

施衙内这是抱怨。

桃花坞里也有一座道观。

原本,施衙内以为他可以仗着老爹在无为军做判官的权势,桃花观的道姑们还不巴结着接待他们一行人,没想到却撞了个冷脸:桃花观借口房子都租出去了,如今没有空闲的屋子,因而拒绝这一行人入住观中。

在着力讨好的女友面前,桃花观如此不给施衙内面子,施衙内简直觉得丢尽了脸,他很恼火,后果后果似乎不严重。

桃花观说她们把房子都租给了准备参加秋试的秀才,一间空余房子都没有。施衙内虽然嚣张,他老爹虽然权势很大相当于地委监察主任的角色,但这年头谁敢得罪考生

那些考生一旦通过州试,再到京里参加完省试殿试,谁又知道他们当中,能否会出一两个跃龙门的未来丞相。

所以,即使在自己的女友面前,桃花观的道姑很不给面子,施衙内也只能带着大队人马,乖乖的来到桃花观后坡,在这片桃花林中找了一片空闲的草地,消磨女儿节的美好时光。

好在桃花观也不敢凭空得罪这一行六七个衙内们,她们派了一名女尼姑随行伺候,还殷勤的奉上道观中自酿的酒水,让施衙内觉得稍稍出了口气。但这口气依旧不顺畅,施衙内还想闯进庙里,进行一场流传后世的涂鸦。

有海州第一才女褚素珍姑娘做的春游诗,就仿佛杀猪人有了屠刀一样,正称手。

看看,你们这群占据道观的应届考生都看看,你们的才华有我的女友高吗

见到我女友写的诗,你们还敢在我面前说自己识字吗

连字都识不全,也敢来府城赶考,还大摇大摆的占据庙观,弄的我堂堂施衙内,只能灰溜溜的带着女友坐在山坡上你们这群没知识的鸟人,犯了多大的错,知道吗

桃花观派来伺候的女尼姑名叫妙泰,这名眉目清秀的、二十岁出头的女尼姑一直懒洋洋的坐着,听到施衙内的叫嚣,她只是和煦的笑了笑,有气无力的回答:“我替衙内准备好笔墨,不知衙内喜欢庙里那块墙壁”

施衙内缩了缩脖子。

这位妙泰又是施衙内不敢招惹对象。

妙泰没出家之前,也是官宦人家的宝贝丫头,但她自小体弱,生身母亲早早死了,于是,在当地做官的父亲便把她送入道观修身养性。若干年后,妙泰父亲任职期满,准备离开当地,妙泰却不愿随父亲回乡,于是,她父亲利用权势买了一份出家的度牒;于是,妙泰便算是桃花观里的正式出家人了。

与大多数走街串巷,靠传播是非,哄骗富人家眷钱财的道姑不同,妙泰的父亲临走的时候,替女儿在海州城外买了一块庄园,百十亩土地,而后捐给庙里一大笔钱。别的不图,只求女儿住在庙里不用为谋生而奔波。而妙泰有了这些依仗,在庙观里一贯独来独往,身边几个老尼姑伺候着,还有父亲留下的两个丫鬟傍身,平常根本不参与庙中的俗务,一排清高孤独自赏的模样。

但正因为如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