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顺治十四年 > 分节阅读 98

分节阅读 9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顺治点头,跟着又摇摇头,“夹了一道私人请托地奏折。”

“私人的请托”既是非关军国大事,董鄂妃好奇,便开口问道:“什么样的请托,让陛下这么为难”

“他欲请我做主保媒,把他一个孙女许给陈旭日。”顺治有些苦恼,另外从旁边拿了几本奏疏堆过来,“你看看,都是些为自己家女孩儿保媒的折子。”

自上月里陈旭日不顾自身安危,勇敢承担劝服皇帝的重担,皇太后亦当众赞其忠心可嘉,王公显贵们等一众大臣看在眼里,自是领了他地情,并开始重新估量这个少年的份量。

七月开始选秀女,到现在有一些秀女已经确定被撂了牌子,可以自主为女儿择婿。而宗室女免选,宫妃的娘家姐妹免选,京里一大堆适龄女孩儿要择婿。不光是旗人的女孩儿,汉臣们也纷纷动着自己的脑筋,因着私下里渐渐传开,皇帝撂下话要为陈旭日择亲待定,便有许多做媒的折子一一呈往御前。

董鄂妃略略翻了翻,掩嘴笑道:“哎呀,这么多呀陈旭日可真是个香饽饽啊也是,满天底下划拉划拉,能被天神垂青的还真是就他一个,但凡能往御前递得上话的,觉得条件差不许多,谁不惦记着招他为婿”

语气稍顿,“陛下前儿说要给他许婚,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吧”

“珊瑚,还是你了解我的心思。”顺治点头承认道:“上个月范文程生病,听太医说他身体不甚好。范文程有一个孙女,今年恰好十一岁,跟陈旭日一般大。我想着赐他件喜事,让他高兴高兴,只盼着他心里一欢喜,精神好些,往后身体也能有些起色范大人不容易啊,三朝元老,对我大清始终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

范文程自努尔哈赤时代就效命大清,参与政事,成为大清最早的汉人文臣。皇太极继位后,范文程大得宠信,是朝廷最重要地谋臣,凡军国大事,皇太极无不向他咨询。当李自成攻进北京、推翻明朝时,范文程又以明睿的政治眼光,看到了千古难逢的机遇,向摄政王多尔衮进言大军入关、逐鹿中原、夺取天下。大清定鼎燕京之初,范文程为稳定局势、收揽人心、缓和民族矛盾做了很大努力。一旦多尔衮专擅朝政,变的势焰熏天,范文程又明智地后退,与这位摄政王保持相当的距离。

现下范文程又是最得顺治重用地汉大臣,倚之如胘股,言听计从,授议政大臣,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又进太傅兼太子太师,礼遇极厚。

董鄂妃知道,顺治曾亲自调制药饵赐给生病的范文程,还特遣画工到他府上为他画像,并将画像收藏在宫内,以便“见画如见人”,能日日晤面;恩赐给范文程地御用衣物食品,更是多不胜数。而且还考虑到他形貌颀伟,下令为他特制衣冠,以求合身称体。老臣与少主之间的感情,已超越一般的知遇之恩了。

“陛下若是拿定主意,何必又如此心烦呢”

顺治只是摇头。别人所求,也还罢了,偏生是洪承畴。

自从顺治十年洪承畴授命经略南方,解决南明永历朝廷以来,直到孙可望投诚前,数年间他基本上是围而不攻。朝中亲贵大臣对此猜忌百出,不是攻击洪承畴老是糜饷,不堪重用,就是猜度他念明朝旧情,不肯进军,甚至刻毒地密奏他私通南明,纷纷要求将洪承畴革职罢免。

洪承畴为此也是自危不安,多次上奏自陈:“年已六十有四,须全白,牙齿已空;右目内障,久不能视,只一左目昼夜兼用,精血已枯。”,而且任职三载有余,“一筹莫展,寸土未恢;大兵久露于外,休息无期;民人供亿于内,疲困莫支。”等等,请求皇上予以罢斥处分。

洪承畴在顺治心里之地位,与范文程不相上下,而且洪承畴有大功于朝,对他忠心可嘉,奈何手握重权,又掌重兵,朝中非议实多,他自己也多惶恐,倘使这门亲事,能安老臣之心,实不该吝啬,况且他领兵在外多年,新近为国家立下大功,只这一项私求,实无不允之理

说到陈旭日的婚事,董鄂妃又想起一辙,有些不安道:“前些时候听太后的意思,一定要为他选个满洲格格,让他好专心为朝廷做事”

第三卷 咫尺天涯 第四十八章 蛮横的懿旨一

陈旭日不晓得朝中有多少人在惦记他的婚事,但他至少可以确定一点:宫中没有什么真正的秘密,尤其是,那天下晌顺治找他谈话,原是聊天的性质,后来不知怎的扯到要给他择亲的事上头,那时候有侍候的宫人在旁,所谓君无戏言,难保不会有人把这话给传出去

不对,不是难保,应该说肯定会有人把这话传出去。

陈旭日有一些着忙:若是由皇帝指婚,那后果不单单是盲婚哑嫁,怕还要掺合上政治婚姻的成分。

这时代真是让人无奈了,十岁出头的小孩子,一个个竟开始往订亲啊结婚啊这样的人生大事上奔,着的什么急呀不答应还不成,孝道的大帽子能压死人。

陈旭日以为,比起母亲的盘算,倒是皇帝这个突如其来的主意比较吓人:满洲姑奶奶的脾气是出了名的旗人家的女儿因为要参与选秀,说得自家闺女福大运大造化大,将来鲤鱼跃龙门,进皇宫成了娘娘,或是被指给贝勒贝子世子做福晋,是以在家时都是全家捧着宠着的,连哥哥嫂子待小姑子都是十分恭谨着,遂养出的姑娘一个个都是很有些脾气的,被时人称为“姑奶奶”。

陈旭日可不想请一尊这样的大佛回家侍候着,先不提满俗汉俗的先天差异,皇帝必不会随便指一位普通人家的姑娘过来,换了哪户向来以为高汉人一等的人家,因上命不能违,“低就”了自己这边,往后岂不是样样事上要看她的脸色过日子

好容易挨到休沐时,忙不迭把这消息告知家人。

他琢磨着,母亲自一年多前就给他打算这事,现在心里必是有了人选,春天时还听她说起,说是已经相中了特别中意的人家。

因是自个儿一辈子的大事,这时代也不流行离异,陈旭日不是不关心地。后来之所以没有过问,听凭母亲做主,皆因为他瞧出来了,母亲看上的姑娘不是别个,正是金之俊的孙女儿,金真儿

对此,陈旭日倒没表示反对。

一则考虑到母亲明确表示过。今年指定得给他订下亲事。与其随意订下一个自个儿一无所知地姑娘。倒不如就是金真儿算了。抛开一切。单以金真儿自身来说。不但在这个时代算是同龄人中地佼佼者。便是放在几百年后。也是极出色极出挑地。长地漂亮。念过许多书。识文断字。难得为人处事一派落落大方。而且能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擅琴。陈旭日觉得。像她这般极喜欢音乐地人。应该有一颗不俗气且丰富易感地心灵。琴为心音。这从她地琴声中听得出来。

二则。金真儿同母亲十分投缘。陈旭日固然是渴望爱情。但他在现代蹉跎到将近而立之年。尚且不曾找到一个倾心相许地爱人。在这时代。短时间内。也根本不敢奢想会邂逅一段让他动心动情地姑娘家。倒不如挑一位合母亲心意地好姑娘。感情嘛都是处出来地。婚前没条件。几乎是连面都不得见。婚后再培养也是一样。况且。比起一般人拜了天地洞房花烛夜揭了红盖头才第一遭彼此见面地情况来说。自个儿这情况已经算是好地了。做人要知足。知足者才能常乐。

袁珍珠听了儿子地话。很是唬了一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