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顺治十四年 > 分节阅读 97

分节阅读 9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到了七月十二日。形势对清廷愈发严峻:郑成功大军十余万自海上登岸。遣诸将分别屯兵。守住金陵城外各险要地形。连营八十三处。将金陵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顺治心焦气燥:金陵城内统只三千守军。强弱对比一目了然。事败已成定局。失陷就在早晚间。速派救兵是挽救危亡的惟一办法。可是。八旗大军远征云贵。回援不及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近处的增援清军。不是大败而逃就是望风而降没一个好消息。他就没接到一个可以振奋人心地打胜仗地好消息。

金陵是朝廷控制长江、控制整个江南的军事重镇,倘使金陵失守。等于大半个江南地区完全落入郑成功手里。而江南是朝廷的财赋重地,国库赋税几乎一半都来自江南。一旦失守。国库必然空虚。往后必是举步唯艰之局。更可怕地是。江南一失。淮北、山东必定像长江两岸一样。一呼百应、一呼千应。必定势如燎原;再蔓延到山西、直隶。郑成功的大军就可以顺势而下,直逼北京城。将京师团团包围

顺治陷入一恐慌绪中。并且越来越被这种恐慌的情绪左右。心情渐渐浮燥。甚至在孝庄跟前。脱口而出:他想要退出京城。回到关外

这种不理智地失常。立刻招来孝庄的痛责。顺治羞惭之下当众宣布要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是非常鲁莽的下策。况且此时金陵形势危急。断不是使性子的时候。皇帝一旦亲征失败甚至阵亡。等于自绝后路。此消彼涨。到时候局面才真的是没办法挽回。

然而头脑极度不冷静的顺治。这种时候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朝中大臣的陈情劝阻。直惹他更为狂怒场,当场便拔剑砍了身后的座椅。孝庄地话他是半个字也听不进去。孝庄专门使人找来了他向来敬之如生母的乳母。也吃他暴怒痛责吓了回亲王、显贵、朝臣们各已见。纷纷寻找能劝服皇帝收回成命的人。有人提到了钦天监的汤若望。但是。更多人提到了另一个名字陈旭日

这时候。孝庄也想起了陈旭日。

天神垂青。十日东来。此事传的天下皆知。他的使命不是辅佐中兴之君吗人力有时穷。天命不可违

陈旭日痛快的接受了这个请求。

此时北京城内外人心惶惶。金陵失陷的谣言已经在京城中传扬蔓延开来。而上位者的不冷静。使本就不稳地人心更加惊惶。各城门贴出的“御驾亲征”的布告。仿佛让人觉得一场大战已经迫在眉睫。说不的明天后天就会从天而降。不多久。闭门落市。市面上一片萧条。已经有人家在收拾细软准备逃难了。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里边。

陈旭日却是毫不慌张。他笃定这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冲突。郑成功来势汹汹。如雷霆万钧。摧枯拉朽一般。但是。他的落败。也将以一种如其来的姿态。兵败如山倒。匆匆谢幕。就像江南一年一度的钱塘江大潮。来的急。去的快。

陈旭日现在还是局外人。他对这场战争成和败的个中因果。既插不手。也搞不清楚首尾。他知的只是结局。结局早已经注定。

之前他只是冷眼旁观。一边从人们地讨论和反应里。尽可能多的了解当下形势。暗自猜测牵涉此事中的臣属们。哪哪几大臣将得到提升重用。哪哪几位大臣遭弃落马。试图从中分析个人的脾气禀性。为人才干。为自己日后入仕做参考用

之所以没有过早涉此事。没有就此事表自己的任何意见。一者审时度势使然。越是这等微妙时候。越是要谨言慎行。不然说不得事后就被人安一个妄参朝议的大帽子。他得防着被人卸磨杀驴;一者自己跳出来。终究不比被人求到门上显份量重。

陈旭日是笃定自己一会被想起来的。比起原先历史上。朝臣们走投无路求助一个洋人。他这位响当当的“神棍”。咳咳。还是挺能唬人的。伴在顺治身边的日子也不短了。几乎每天都能见上一面。说说话。这待遇放之朝中。再找不出第二个了。怎么说在皇帝跟前。他也混了个脸熟。尤其是皇帝明显透出栽培他的意思。可见他的话。皇帝多少还听入耳。况且吧。这急病乱投医的。不把他拱出来才见鬼了呢。

这等趁机表忠心的机会可遇不可求。陈旭日慨然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负皇太后的期望。虽九死而不悔。宁可让盛怒中的皇帝一刀砍了。也决意要说出铮铮忠言。云云。几句恰好处的表白。直把他自己也恶心了一番。倒是顺利赢得孝庄和一众亲王显贵们的好感。当然。也没忘借机会再小小“神棍”一把这是护身符。说不得将来什么时候的罪了上面。要保命全靠它。

陈旭日“勇敢”的去直面顺治的怒火了。那个啥。发怒的顺治还真是挺可怕的。且不提他手里明晃晃的宝剑。一句话不对路子。惹的他性起一剑劈下来。可能性可是非常大的。毕竟他已经提前放了话出去。顶风作案。纵是死了也属自找。

不过。陈旭日自认对顺治心理拿捏的不说有十分。六分七分超一半总是有的。这人聪明好学、励精图治。有审时度势的能力。敢于突破陈规旧习。进行一系列顺应历史潮流的变革。但同时。他的缺点十分鲜明。他缺乏钢一样的坚强意志、铁一样的无情手腕。他多情善感。心理脆弱。性子一起容易偏激暴怒。他身上存在着太多的人性弱点和人情味儿。并且丝毫不会或不屑于像很多政治家那样巧妙而有效地掩饰自己以维护形象和声望。反而赤裸裸地暴露自己。每每引起朝野大哗、天下大哗却不思改悔。比如他固执的废皇后。比如他无所顾忌偏宠董鄂妃。再比如这次他喜怒无常地闹“御驾亲征”。

在陈旭日来看。“御驾亲征”。其实是顺治的一时冲动。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在这个年龄容易被一时的热血冲昏了头脑。做出不冷静的行为。不计后果。但是。顺治是个聪明人。盛怒一过。当他冷静下来。就明白自己的错误了。孝庄和大臣们的劝他不是听不进去。恰恰相反。亲政已经八年多了。他对大局有相当的把握能力。一旦恢复冷静。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自会衡量。他现在之所以表示出十二分的固执和不妥协。说明白了。固然是恢复理智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也是是面子在作崇:圣旨传了。布告发了。御座也劈了。怎么收回怎么下台

陈旭日抬出了“天意”为幌子。大意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总之就是要经受比一般人更多的折磨。把毛给他捋顺了。先护了自身安全。然后开始谎报“天机”

陈旭日救四哥。发明种痘以预防天花是两宗大事。仅发生在去年。到现在民间传说方兴未艾。若说前者只施恩于个人。后者可是惠及了千家万户。这几年正是痘潮泛滥成灾的年头。今年年初尚且不免。朝廷因此加大了推广种牛痘的力度。他的名气传的只比去年更远更响。在民间的威望一时无人。

顺治就着他的手下台再合适不过。不仅不失体面。还可以博得“上体天心。下合民意”的从谏如流的美名

于是被所有人想像的十分严重的进谏事件。很平顺也很简单的过去了。顺治在养心殿接见等在外面惴惴不安的大臣们:陈旭日带来了天神的指导。这次兵祸是上天给予大清的一次磨炼。一切都会平安过去的。他准备接受劝谏

皇上亲征作罢的新布告盖住了御驾亲征的旧布告。朝廷上下、京师内外趋于平静。半个月后。屡胜而骄、中了江南总督郎廷佐缓兵之计的郑成功大军。被清军总兵梁化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