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张辽新传 > 分节阅读 499

分节阅读 49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然如此。张辽也不会客气,你要示好,就要拿出诚意,我要你家一个子弟随军,总不能算错吧

或许是马良一时间不适应张辽这样直接的风格,被张辽开门见山的话语问得愣在当场。倒是一旁的徐庶笑着向马良说道:“季常,将军行事素来直爽。从不喜拐弯抹角,所以将军府中说话行事皆是直来直去,这点你今后便会知晓。”

“将军为人爽直,文治武功皆有过人之处,良深感佩服。今眼登门求见,便是希望能在将军府中讨一个职位,以完成良昔日求学时立下的为国戍边之理想。今得蒙将军不弃,良愿随璇麾下。为将军参赞军务、出谋划 策。”马良直起身。向张辽拱手道。

马良的态度张辽十分满意,虽然马家不是荆州大族,但是在宜城也算是势力强大。就是在襄阳也颇有影响力。而马良和其幼弟马缓也是鹿门书院的学子,和徐庶等人算是师出同门。虽然史书上的马良的记载着墨不多,可是从马良历任从事、左将军橡、侍中这些官职可以看出,马良处理政务尤其是庶务这一类繁琐事务的能力应该是相当不错。而且史评马良性情忠厚、贞实,是可以托付大事之人。

张辽在这些年经历了种种事情之后,也对身边属官的忠诚愈加的重视起来。所以他挑选人员补充缺口时无一不是选择了那些被历史证明的忠贞之士,如廖化、傅肜、霍峻等等。而他看重的文士如那芝等人也俱是清亮忠直之士。马良显然也是属于被张辽事先看好的那一类人,只不过他是自己上门的。

虽然司马懿引荐马良的背后势必有司马家和马家甚至是荆州各家族的交易,但是张辽不在乎。因为这些交易针对的主要目标只能是曹操,即便他张辽名列其中。也不过属于添头一类。而且张辽的部平将来大部分都将聚集在并州、幽州两地,维阳那边最多留些负责文案的主薄和少量留守人员。即便那些世家有心,在北疆那种实力为上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在张辽大军环伺之下玩出花样。

“仲达,既然季常是你引荐,那引领季常熟悉环境一事你也就无可推脱了。我不日还要去一次新野,有人向我推荐了一位新野的名士。待那人的情况落实后。我的幕府也算充实完毕。所以这段时间你要让季常、公琰、承明三人尽快熟悉府中军政事务,并且要在主公回师睢阳前让他们达到可以接手部分事务的程度。”

马良算是张辽补充幕府文士的人选中第三名到位的人,有了蒋绕、潘睿、马良这三人,张辽幕府文士的三名空缺已经被补充完毕,张

需要凹附以最快的速度将离开之人的事务接收过来。而且潘潜川,肌、马良以及尚未到位的庞统和张辽还未征召的邓芝这五人与离开的荀衍、温恢、杨俊三人不同,这五人都算是军政通才,而且庞统更是谋士中的极品,邓芝也是可以统领大军的人物。张辽这是在为将来北疆因为控制地域的扩大而因为贻备官员一时间补充不及导致出现的人员空缺的情况预先准备一些万金油一类的人才。

得到了马良的投效后。张辽稍作准备,第二天一大早便带着张新和二十名亲卫出城,渡过汉水。越过樊城,向新野而去。

张辽此行的目的便是新野邓芝,这位史书上从刘备入蜀后才崭露头角的荆州人士。

那芝是汉光武帝刘秀重振汉室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高密侯邓禹之后,也是南阳邓家的族人。与早已经投效曹操的那肠算是同族,但两人之间根本就似乎不认识。若非张辽知道他们二人皆以那禹后人自居,也不敢就此认定他们的同族关系,毕竟襄阳城中还有一个南阳邓家的家主。虽然邓家因为种种原因,家势已经败落,不过两百年来的底蕴还在,即便是影响力不如侧家、蔡家、庞家等荆州大族,不过天下已南阳邓家子弟自居,以邓禹后人相称的邓姓之人不知凡几,这也算是邓家影响力的一种表现。

张辽赶到新野后便寻人打听邓芝的消息,然而新野之前的战乱使得人口流失严重,虽然文聘在大战之前便将新野百姓全部赶出城去,曹操在攻克新野之后又命留守部将以各种优惠政策收拢新野百姓回乡。但是,新野百业调零,城内城外一片冷清的景象却不是短期内可以扭转。

而邓家也因为当家家主躲避战乱而迁到了襄阳,邓芝这个本就不算家主嫡系子弟的邓家人自然也就踪影全无。

张辽却不会就此罢休。他很清楚,士人要想出人头地。出仕做官是不可避免的。而邓芝也是士人,他绝对不会希望自己一生籍籍无名,否则史书上也不会出现邓芝的名字。既然如此,即便是邓芝早已离开新野而投奔益州,以如今天下的局势,只要不是那种头脑发热的士人,或者对曹操深恶痛绝的士人,其他人是不会在失去希望之前放弃在曹操这边的努力的。

有了这样的判断,张辽自然认为那芝绝对就在新野一带。之所以不认为猜芝会在襄阳,那实在是张辽在襄阳见到的南阳邓家的家主给张辽的印象实在太差,而他的嫡系子弟中也没有出色的人才,却还偏偏很有些自以为是。这样的家主嫡系,又怎么可能容得下那芝这样的人才在一旁呢

张辽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在动用了新野县长手下的吏之后,终于打听到了邓芝的下落。原来邸芝不再新野城中,而是在新野城东南面的一个村子中居住。据这个知晓情况的吏说,这个村子的大部分人都姓邓,并称呼自己是邓元侯邓禹值号之后。

张辽闻言倒是一乐。不过世人多有攀龙附凤之举,南阳邓姓自然是要以邓禹为尊。尤其是新野又是邓禹的家乡,邓家的发源地,那姓之人聚集,以邓禹之后自居也是在不算是离谱之事。何况那家并非那禹一人,当年追随刘秀的不但有邓禹,还有邓禹的亲弟弟明亲侯那宽。邓禹留下十三个儿子。两百年了,后人也不知道扑腾出多少,一个村子以邓禹之后自居实在不算大事。此事就连邓家当家家主都不介意,张辽自然也不会多管闲事。

不过张辽也很是庆幸。从这小吏的话语中张辽得知那芝是从益州返回的,也就是说在这之前。邓芝是身处益州。这或许就是历史上邓芝直到刘备入蜀后方才渐渐显现出来的缘故。但是此时张辽却不管那么多,无论邓芝是因为什么而回到新野,张辽绝对不会让那芝这样的人才再次流落民间。

“走此次摇烦劳你给本将军带路,否则本将军哪里能认得那芝”张辽对着这个吏倒也是一脸的微笑。

张辽此行走亮明了身份的,这个小吏和他的上司新野长能为张辽这样的统兵大将效力,心中自然是千肯万肯,若非张辽严令,那新野长说不得也要亲自陪同张辽前往寻人。

“将军,那个村子便是邸家村,将军所寻的邸芝邓伯苗自益州返回后便住在此地。”

张辽顺着那小吏指的方向看去,一个规模并不算大的村子便在他的眼前。这个小村落中房屋不足百间,其人口也不会太多。如今已是临近中午,张辽甚至看不到村子中有太多的人烟。

或许是看到了张辽脸上的异样表情,那小吏对张辽说道:“将军,此地距离新野不过三里,昼相大军南下时,这里也是战场。村中百姓至今尚未全部回来,村中人口如今也就是乃人而已。其中还多为行动不便,无法离开太远而躲避战祸的老人和孩子。那邓芝并非村中人氏,而是因为路过此地见到村中老弱妇孺生活之艰难而主动留下照顾。因为那芝此举,上官新耸长还特意调拨了一些粮食,让这些百姓能够渡

这个小吏的话虽然不多,但实实在在的让张辽领会到了战乱时百姓生活的艰难。同时他也对邓芝能够放下士人的架子,主动照顾行动不便的百姓而感到欣慰。虽然邓芝做的应该只是管理村中琐碎杂事,调度村中的粮食用度和准备来年的耕作,可是这种行为已经达到了儒家道德对士人要求的顶点。而且这种举动也让邓芝提前对管理工作有了一个熟悉的过程。难怪史上品评那芝是:坚贞简亮。临官忘家。又有:性格正直、简单,不懂掩饰情绪。故而无士人与其结交。为官数十载,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衣食皆由俸禄资取,不治私财,妻子常有饥寒度日之时。去世后家中亦无徐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