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张辽新传 > 分节阅读 130

分节阅读 13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之不易的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而且他知道董承出兵的原因,他相信只要李、郭汜来犯雒阳地消息传到董承那里,董承必然回军,说不定还能将曹操的大军一起带过来。

不得不说这韩暹虽出身微寒,也未曾就学。却有着华夏民族老百姓特有的狡猾。他已经了董承已和刘协连为一体。不会听任刘协陷入险境,再加上董承回军后能顺利开进雒阳的曹军。雒阳根本就是似危实安之局。如今说说好话,不但能得到李乐的感激,还能得到皇帝地好感。实在是一桩不会赔本的买卖。

“陛下,以臣只见,如今唯有收缩兵力,全力抵御敌军。臣已命梁县驻军向雒阳开拔,不日即可抵达。还请陛下再将卫将军董承召回,加上董将军的三万大军,臣可确保雒阳无虞。”杨奉虽然不知道董承这三万士卒的去向,可他却是军人出身,一直就看不起李乐、胡才、韩暹这些盗匪头目,即使他们如今也成了朝廷官员。而且面对着西凉军,相对李乐他们的那些乌合之众,杨奉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士兵。

“太尉之意如何”刘协还是更加信任一直从雒阳陪着他到长安,又陪着他回到雒阳的老臣杨彪。

杨彪此时心中也在叫苦,若不是没办法,他才不会让杨奉这些人混迹朝堂,可他看重的袁绍和曹操目前都没有回音,让他不得不继续忍受这些他根本就瞧不上眼的家伙。

“陛下,老臣虽是太尉,但论及战事却不如几位将军熟悉,陛下还应多听取几位将军的意见。”杨彪不是傻子,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一介文人,对指挥作战根本是一窍不通,所以绝对不会不懂装懂的充内行。自己的老友张温在西凉掌军地旧事杨彪清楚得很,若非老友不懂装懂,还不听军中宿将董卓之言,又岂会又五年前的惨剧。当时老友张温还有孙坚为其爪牙,他如今可是无人相助啊。而且李、郭是大家共同的敌人,他杨彪可不会主次不分。

杨奉他们也知道杨彪平时瞧不上他们,毕竟人家出身名门,也是四世三公。论身份地位,一点都不比当年的袁家差,只不过家中没有向袁绍、袁术兄弟那样执掌军权的子弟。在刘协询问杨彪时他们都已经做好了被杨彪驳斥地准备,谁知道杨彪却压根儿就没有向他们发难,反而建议刘协听取他们地意见。他们虽然是行伍和盗匪出身,此时也对杨彪有了些感激。

“太尉老成谋国,朕就依太尉之言。雒阳的防御,就交与几位将军去办。”刘协闻弦歌而知其雅意,顺水推舟地说。

“臣等谢陛下信任,必然尽心竭力,不让李、郭二贼惊扰陛下。”在杨奉的带领下,李乐、胡才、韩暹一起向刘协做了保证。

可是杨奉回到军营后却犯了难,他在对着刘协的时候虽然信心十足,此时却开始忐忑不安起来。杨奉在军帐中不停地踱步,一面骂着董承,一面思考着应敌之策。

这时杨奉的亲兵来报,说有一位朝廷官员前来拜访。杨奉或许是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立刻让人进来。

“公仁兄,原来是你。”杨奉见到来人,立刻笑着迎上去。

来者是现为朝廷议郎的董昭,他原仕袁绍,多有功劳,因受谗言而离开,却阴差阳错的成为张杨的谋士,后随张杨迎接汉帝,被拜为议郎。

“杨将军,汝知有难否”董昭进来之后开口说道。杨奉心中腻歪,他暗想:我有难。无非就是李、郭汜的大军。而你的来意也不过是为我出主意,借我手中的兵将挡住敌军,顺便拯救自家的性命。又何必在此卖关子

可想归想,杨奉知道这些文人这这种毛病,此时有求于人,也只能顺着说话。

“公仁兄,如今大敌当前,某却无应敌之策,还往公仁兄指点一二,也好击退敌军,救得我的性命,保陛下之安危。”杨奉向董昭拱手深深一鞠,诚恳的说道。

“呵呵,我正是为此事而来。”董昭笑道。

“请公仁兄指教请坐”

“好,杨将军请听。如今雒阳诸军,将军兵马最强而数量最少,且朝廷之中亦无党援。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然,方今之世,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若欲清王轨,则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今兖州曹孟德,兵精粮足,若将军引之,则必会感激将军。那时将军主内,曹为外援。兵粮充足,互通有无,则足以相济。昭之策,将军以为如何”董昭坐下后微笑着说出了他的计策。

“曹操并吞三州,麾下兵精将勇,他能与我为盟”杨奉疑惑的问。

“此事昭亦不知。”

“啊”杨奉没想到董昭会给出这样的答案。

“将军,此事亦是昭临时起意,若将军有意,昭愿为将军与曹镇东联系。”董昭看着杨奉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