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张辽新传 > 分节阅读 114

分节阅读 1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情。”

“一切都依靠太尉啦”

“”

杨彪在悄悄的离开皇宫后自然是召集他那一批大臣私下商议,对于示弱于李傕、郭汜,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见,但却在联络那家诸侯一事上分歧极大。

有人倾向于此时掌控河北三州的袁绍,理由是袁家名门大族、四世三公,又已经掌控三州之地,况且从袁绍控制的并州上郡出兵,轻骑兵不出一日就可以到达长安城下。

但反对者也理由充分,袁绍有欲改立刘虞登基为帝的行为,此乃大不敬之罪,又怎会尊敬皇家。不以叛逆之名问罪就已是宽容,又怎能让其领兵进入长安。到时恐再现董卓和李、郭之旧事。

又有人提议联络曹操,说曹操是前司徒王允看重之人,亦掌控三州之地,兵力虽逊于袁绍却也是久经沙场的精锐,更有之前主动进贡一事,当可引以为外援。

但这个提议也有人反对,他们认为曹操是阉宦之后,岂能与我等士人为伍。

接着有人提议益州刘璋和荆州刘表这样的皇室宗亲,但又被人以益州久不进贡皇室,现在又主动进攻荆州一事予以反对。

最后他们更是将西凉的马腾、韩遂,汝南的吕布,九江的袁术,甚至有人说要让正在江东对峙的孙策、刘备越过数位诸侯的地盘来长安。这类的无稽之谈更是直接被杨彪否决。

马腾、韩遂刚刚从长安兵败,哪有余力再来。吕布经过两次兵败,也无力对抗李傕和郭汜。袁术和孙策是敢于私藏传国玉玺的逆贼,怎会心甘情愿的的奉长安为主。那个刘备听说倒也是汉室远支宗亲,还是老友卢植的弟子,但却远在江东吴郡,四周俱是强大的诸侯,根本就无法带兵赶到长安。

看着自己面前这些争执不休的士人,杨彪不禁有些恼怒,正是这种只会清谈而不擅实事才让朝廷陷于党争而让天下大乱,如今汉室势微,他们却还只顾在这里争论。杨彪此时甚至有一种无力的感觉。

“够了”这时一个威严的声音打断了这些人的争执。杨彪循声看去,原来是朱俊正好赶来,听到这些官员在为了这种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争论,当时就双眉紧皱,怒目圆睁,一副寺庙里怒目金刚的表情。

朱俊虽然此时已无实权,但毕竟曾经担任过统兵大将,一旦发怒,那种气势可不是这种没见过血的“菜鸟”能够抵挡的,这些官员似乎还能感觉到有一丝室外的寒意。

“凡事当以自身强大方为正途。如今我等还未有任何兵力支持,尔等却在那里为联络诸侯争论不休。却不知若我等自身势弱,这些诸侯都会有成为第二个董卓的可能。哼与其在这里争论,还不如出去为陛下拉拢长安的将领。”朱俊一旦开口说话,这些刚才还在争执的人都有些羞愧的低下了头。

“公伟,来来来,过来坐吧。”杨彪看到朱俊一来就让这些家伙停止了争执,心里也很高兴。但他还是不能让这些人的信心太过于受到打击,所以开口招呼朱俊,也打破了朱俊刚才无意中造成的尴尬局面。

下面就是由杨彪和朱俊这两位老臣主持,对这些后辈们布置任务。他们想能在控制了一定的实力之后再联络外地的诸侯,一面造成主弱客强的局面。这也是刚才朱俊指责那些后辈官员的问题。

在这些官员都走后,杨彪的家里只留下了钟繇和朱俊。杨彪看着这两人有些无奈的苦笑着说:“唉如今还终于陛下的臣子若都是这样,我等重兴汉室的愿望何时才能实现啊”

朱俊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他也没能力将这些官员的能力瞬时提高,唯有同样苦笑着说:“文先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事有不殆,亦是天意也”

钟繇看着室内这两位朝廷的大佬,面色沉静,却不知在做什么打算。

这情况若是让张辽看见,必然是要藉此教育郭嘉,让他好好的领悟一下自己提出的利益论。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先不提长安的官员们如何为他们心中的皇帝尽忠,曹操这里可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状态。

自从郑玄担任公学大祭酒,不但青、兖、徐三州之地的世家、官员纷纷将家中的适龄子弟送至兖州,就连河北、司隶、雍凉之地和江东也各有子弟远道而来,位的就是能向大师郑玄求学。只有益州路途艰难,又有汉中张鲁挡路,故未有一人前来。而荆州则因为又司马徽和庞德公这样的名士存在,那里的士子也对兖州的公学不屑一顾。

不过这些事情对新建的公学并没有什么妨碍,郑玄并不反对别人和自己竞争,曹操则更是希望公学的学子最好全是他治下的士子,这样才便于他的洗脑工作。

张辽还借着为怀孕的妻子祈福的名义,在鄄城开了一个“育婴堂”,目的就是收养被遗弃的婴儿。如今天下大乱,一些夫妻因为无力抚养婴儿,只能将孩子遗弃,即使兖州比别的地方太平,这弃婴也还是不少。这件事张辽也拉上了曹操,并以曹家为主,从而让曹操在兖州百姓中的名声更加响亮。

而张辽发起的五家联合作坊也正式在兴平二年的二月开始大量出产质优价廉的产品,雪白的“曹侯纸”张辽命名顿时吸引了士林的目光。雪白的颜色,柔滑的表面,良好的书写效果,都让那些被原来的纸张那低劣的质量搞得只能继续埋首那片片竹简的士子们兴奋不已,而原来那些家境不佳者更是对这种新纸那便宜的价格鼓掌叫好,这可比原来的竹、木制的简牍轻巧,又比价格昂贵的绢帛便宜,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糜家在兖州和徐州建起了数个大型作坊,每日更是加班加点也不过刚刚能够满足兖州、徐州和青州的需求,就连糜竺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买卖刚开始两个月就又要建新作坊了,这钱赚的让糜竺合不拢嘴。就连陈珪、陈登父子也是心中震惊,身为他们决定和曹家、糜家合作而感到庆幸,这不但给他们家带来了大量的金钱,也让陈家在士林中的名声大噪,原本不过是徐州知名的世家,现在更是名声传遍大汉十三州。

而随后的印刷的书籍更是让大汉士林震动,这次不但是因为文字载体的材料变得比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而且直接跳过了抄写书籍的阶段,让文字的载体从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卷轴变成了一本本装订好的轻便的纸质书本。就像张辽对糜竺说过的,一部吕氏春秋二十余万字,若是竹简的话最少要装满一大车,而如今用纸张印刷,一部吕氏春秋不过薄薄的几本书而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