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光绪中华 > 分节阅读 285

分节阅读 28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份条约是一份成功的以次要利益地让步换取对方在我方主要利益点上做出让步的范本,在俄国仍然以为西伯利亚移民问题是中国的主要关注问题之一的情况下,在中亚方面做出他们无力抗拒的让步是自然地。虽然这份条约有可能会引起英国一定程度的怀疑。但是他们已经没有精力在这里再去与中国一较高下了。这份条约也从第二年起,被编入当年内阁各部都强制办学时的产物,北京皇家外交学院的教材。

陈友仁在没有进入外交部之前,就以口才闻名,严格来说他是个长毛余孽。父亲曾经参加国太平军,后来出逃至特立尼达,在容闳退休后在美国遇见他,并亲自写信向外交部推荐,这次他首次担任重要任务就取得成功,实在是外交人才的丰收。不仅是他,包括这次随同他一起去俄国的他的秘书,二十四岁的顾维钧。也在这次谈判中大放并彩,为帝国取得如此重要地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回国后,陈顾二人分别受到嘉奖,陈晋位外交部几个司中位列中游的西亚司司长,晋三等子爵。顾赏从五品顶戴,并官派往美国进修。

这一头弄好后,紧接着的就是经营,偌大一片底盘到手,光靠军人去管理是不够的,教化部和教育部,总参的军情司等明暗的控制系统都派了人手,内阁也加派流官前去,这些步骤都要十余年才能看得出成效,越早入手越好。

而随着这一场趁火打劫的大丰收,北京还有另一个好消息也让我稍稍兴奋了一些。在孙文和德国皇室医生克劳德洛博士的联合手术后,长期半植物人状态的袁世凯体内的残余的数块弹片全部被取了出来,按照手术报告来看,大约还要经过半年到一年的修养,袁世凯的健康将足以达到支持普通工作的程度。在这个用人之际,这个人才的康复甚至比吃下中亚十座城市都要让我高兴。

东南亚事务自从袁世凯改被枪伤之后,就一直没有能堪大用的人才去主持,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惜在这两年突击提拔一批年轻将领的原因了,蒋百里,蔡锷,唐继尧三个人加起来总能够抵得上一个袁世凯了吧。不过现在来看,年轻人到底还是缺乏经验和控制的能力,而且他们的威慑力也不足。按照我的估计,在一连串南方的军事调动之后,如果是袁世凯在主持的话,法国人甚至有可能主动放弃越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依靠两个师的远征军在西贡硬撑着,让人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暂时就让年轻人去冲吧,那边再怎么搞,事情也不会坏到哪里去,随着整个世界的重心西移,除了马六甲海峡还有一定的战略对抗之外,其余的地方凭借着中国的国力,天是塌不下来的。

目前对于帝国来说,关键的仍然是中亚新拓土地的控制,以及对周边的辐射影响,印度这个大英帝国最忠诚的领地暂时不去考虑,在边境上也要稍稍让着一点英国人,毕竟在这个时候为了将来的利益,有限度的对英国示好是有益处地。虽然从实质上来说。大英帝国已经不可能把中国当作朋友,但是他们还没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将中国当作敌人。一个中立的中国无论对英国还是对中国自已,都是有好处的。

对俄国地停战。就是送给英国人的第一份礼物,这让他们的盟友能够在西线给德国保持一定的压力,对于一个几乎是独立作战的俄国来说,英国希望他的敌人只出现在欧洲方向。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土耳其人可能会对俄国的西南有所威胁,但是在地中海舰队和希腊等国地强大压力下,土耳其的重心一定是在他们地西线。君士坦丁堡。

帝国的西疆总督位子,暂时授给了军方。也就是新晋陆军上将,二等伯爵王士珍,西疆总督辖区包括新辟的西疆省,新疆省。幅员之辽阔,也就是北方的满洲总督可以与之一拼了。作为帝国现役地两个上将之一,他现在的指挥权也扩大到了二十个师二十五万人的正规陆军部队,以及十五个预备役师。这么一大堆人手交给他和他的部队的总教化官,来自教化部地杨度两个人手里。我给他们的近期任务就是一个,巩固底盘。在管制区周边政策方面,也就是两个基本点,对于印度是一概不管,而对于波斯和希瓦汗国,则可以收留或者暗中支援,但是绝不可以明面上出面。

有了这么个宗旨,相信在军中混了一辈子。到我亲政后才一步步走上高级将领直到爵封侯爵,封疆一方的总督,他的人生轨迹中,除了提点他进入军界的叶志超外,我简直是他的再生父母,相信他能够给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搞定了这一切,欧洲的热度已经差不多了,当我渐渐开始要面对前一阶段被我利用到淋漓尽致地蒙古人的怨言时,欧洲的枪栓已经拉响。

公元1911年1o月9日,英吉利海峡。属于中华帝国内阁高级官员,建设部尚书张謇家族的上海神行货运公司的一条载重量为一万六千吨的大型货轮敖广号,满载着从东方的上海押运上船的机密物资,经过一个月的航行,他们终于就快看到期盼已久的目的地了。这条船上装载的是自重量为一点七吨的申公豹型坦克,江南联合重工条团的军事产品,一共是二十七辆,正好可以装备一个坦克师。当然,这条船上还装载了大量用来掩护的其他普通商用物资,比如中国出产的一些瓷器,空气调节器,粮食等各种物资。也正是这些或者德国可以资自产,或者不可以自产的物资报表,才让这条商船可以穿越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重重检查,来到这里。也正是他们间接传回来的讯息,我才知道大英帝国已经正式开始了封锁德国的行动。也许是这艘船赶的时间比较巧,这才让他们一直开到了这里。

而这里的风声已经越来越紧了,虽然是中国的船只,但是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军舰仍然不断的在视野中出现,喷薄着黑烟的两艘大型船只时而甚至会将炮口摇过来对准这只商船,这让一路过关斩将下来早就有些心虚的船员们心头更是一阵慌乱。

所幸英国人只是例行示意需要检查,并派了小艇靠近登船简单验看了货运单和通关文件后就示意放行了。这让脸色一直紧绷着的船长霍宏祖松了一口气,看着不远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