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光绪中华 > 分节阅读 194

分节阅读 19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西线的主力部队包括伊犁将军麾下的六七万屯田兵。甘陕川三省补过来一部份,山西补过来两万人,还有辽东补过来地五万人。这一个月里,长庚忙着的就是将这些部队安顿好,适应当地的气候,以及充分地休整,以准备防御作战。他原先是满洲正黄旗人,也算是亲贵身份,奕忻一路提拔的嫡派。所以他在我亲政之前就算是半个洋务派,我亲政之后。他办起新式军队和学堂来更是热心,所以他手里这一支屯田兵,作战能力和作风要比内地的绿营兵好上不知多少。

当然,谁也不希望战争惨烈的发生在自己的国土上。所以,聂士成在检阅了两面防线的防御计划外,还特别提出要求,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要适时出击。要么不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不要向他自己七年前地那场战争一样,没有打痛老毛子就收了手,他可以说是打老毛子才打出来得这一路仕途,所以面对俄国人,他几乎是不用动员。

英国人的特使在两国地都城拼命的斡旋,出于对大英帝国的敬意。双方终于应允在中立国开始一次谈判。我这边自然是不希望打,虽然已经做好了打得准备,但是毕竟战争会打乱我近期的计划,在此一战后世界将用怎样地目光来审视这个东方新出现的强权,我的外交政策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调整。这些都是未来的变数,远没有我原先计划地那么稳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也怕俄国万一吃了大败仗从双方的备战来看,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那么俄国有可能陷入大崩溃,由此而产生的那场红色革命以及革命的后果,对于我的国家来说后果到底会怎样,也是一个未知数。没有人愿意与那样的一个国家作一世的仇敌。

而俄国同意接受和谈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沙皇尼古拉二世因为圣愚拉斯普京地神力医治好了皇子阿历克谢的血友病,他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另一方面军中的厌战情绪十分的强烈,在这个被上帝诅咒的世纪里,除了中亚还有所进展之外,俄国人几乎没有从任何战争中得到好的回报,即便是胜利也同样如此。而且法国人提供的工业化帮助也在起步阶段,用大量的资金去用于战争而不是国内发展,这也不符合国内资本阶层的利益。

当然还有沙皇的那位好亲戚威廉二世所显露出的那种倾向性很强的态度,让尼古拉二世在憎恶之余也有些许恐惧,谁能肯定德国人不会从欧洲给帝国的核心以致命的袭击届时同时面对东西方的困境,这个帝国该如何自处所以,和谈符合俄国的利益,虽然海军在东亚丢了颜面,但是终归根基还在,一把筹码还有一大半残缺不堪的留在手里,如果不和谈的话,没人敢想象那一大半损坏程度已经接近报废程度的舰只在没有大修的情况下能够逃离杀机四伏的东亚。沙皇渐渐的也对法国人开始有所抱怨,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法国人控制的越南竟然不敢向波罗的海舰队开放港口。

而英国也抱定中立的立场,拒绝向俄国的舰队提供帮助,他们的使节很有把握的宣称只要沙皇愿意从中俄边境撤军,那么大英帝国将负责保证波罗的海舰队的安全。说实在话,沙皇很疑心英国人在两面做好人,很明显,不管东方那个帝国有多么大的决心,在没有英国允可起码是默许的情况下,他们绝不敢轻易的对这样一支实力相差无几的舰队动手。联想起在对土耳其的战场上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又是英国人关键时刻的掉链子,才致使如今的结局。沙皇对英国人的实际和手段又有了新的认识。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起码在非洲,沙皇俄国的事业似乎有了起步的迹象,意大利人丢脸的在非洲之角败北了。在俄国的帮助下,埃塞俄比亚人获得了全面胜利。当然对面的意大利人似乎也振奋了武勇,但是仍然无法抵挡失败的命运,在关键的阿杜瓦会战中,意大利军团被完全击溃,伤亡达到了一万一千人,另外还有四千人被俘。这是俄国政策在非洲的巨大胜利,也是这几年俄国人唯一拿得出手的成绩单。

如今面对东方那个已经做好准备的庞大帝国。难道真地要让数十万哥萨克向着对手装备精良的防线发起冲锋吗

面对着英国人期盼的目光,沙皇在谈与不谈,和与战之间作着剧烈地摇摆。这不仅是一个面子和实际考虑的问题。还关系到帝国的利益问题。许多年来,俄国一直在寻找着一个释放自己巨大能量的方向,欧洲,巴尔干,黑海,中亚,远东。除了北方冰冻的海洋和北极之外,帝国已经尝试了每一个方向。但是每次的结果都是失败。如果这次与中国人的战争仍然不能获得突破地话,国内已经凸显的种种矛盾很有可能将帝座掀翻。

即便是为了平缓这些矛盾,战争地机器也应该维持运转,否则无所事事的国人会在无聊中给自己添上许多麻烦。所以。在征询了前方的小尼古拉大公的意见之后,沙皇决定还是先打一架再说,即便是从面子上来说,战争也是有必要地。

当然,战争与赌博无异。有可能赢上一大票,也有可能把剩余的筹码输光。

而我在面对英国人的斡旋时,自然是没口子的答应,只要俄国人撤军,我的国家在西方没有领土方面地渴求,这就是我对英国人的保证。在他们看来,中俄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朋友,各有各的用处。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争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英国也不是不知道德国在拼命的拉拢中国人,如果中俄在这一次战争中结下死仇,那么从俄国方向对德国形成的包围将会遭受到中国人致命的破坏,这不符合大英帝国地世界政策特别是欧洲政策。

沙皇在研究了几天之后的断然拒绝让英国人极度的不悦,当他们的特使马特威姆森有些失望的提醒沙皇陛下波罗的海舰队的命运时,沙皇愤怒的咆哮让他胆战心惊:“难道俄罗斯帝国的舰队需要贵国的保护才能有安全感吗这里不欢迎你我的帝国不欢迎你”

就这样马特威姆森被驱逐离开了俄国,在给国内的电报中,他表达了他的气愤:这个君王沉醉于一种莫名奇妙的自狂之中,我不认为除了血淋淋的失败之外,还有其他什么东西能够让他冷静下来。

另外,考虑到俄国人的意图,英国也在同一天正式拒绝了俄国人求购十五艘大型飞艇的要求,在世界上能生产大型飞艇的三个国家里,中国和德国是完全不可能向俄国人出售的。就让英国人用法国生产的那种小型四座飞艇吧,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这种东西自从中日甲午战争发择了巨大作用以后,有远见和抱负的国家都开始了仿制和自研,但遗憾的是俄国人并不在此之列,英国和法国先后有了自己的突破,所不同的是法国因为国内政局动荡,并且陆军并不把这东西当回事,所以市场很小,法国的公司并没有开发重型飞艇的技术和资金。当然,海外的美国人也有着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但是在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俄国人才想起来购买,显然是太迟了。所以,在沙皇下定决心的时刻,前线的哥萨克们只有两艘小型的四座飞艇可以使用,当然,哥萨克们也没有使用这种东西的愿望和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有刀有步枪就足够了。

十一月六日,在英国人遗憾的宣布和平斡旋失败的那一天、美国正式开始在长时间的自我封闭之后,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时候向世界进军了。欧洲的德国人开始庆祝,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也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