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极品国医 > 分节阅读 452

分节阅读 4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烈兴趣。尽管台下的王琳娜冷眼旁观,但其实别的学生已经认可了骆志远的“学术”和“专业”水准。

王琳娜与胡林交换了一个眼神。

胡林压低声音道:“娜娜,看这架势,他应该是略通针灸和医术,不过,言过其实了。同时,他的针灸手法太花哨,一看就是华而不实。”

王琳娜点点头轻轻道:“是啊,胡叔叔,以他这种年纪,就算是自幼学医,临床经验也很欠缺。所谓神医,办成是吹出来的或者,就是他靠各种手段炒作出来的吧。”

从常人和常理的角度出发,王琳娜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但奈何骆志远就不是常人,而中医高手大多在民间,真正宝贵的中医传承大多秘而不宣,王琳娜的爷爷王守一固然名气很大,德高望重,但实际上要真论起医术水平,要比骆志远的外公穆景山差得太远。

而王守一所获的这一脉传承,与穆氏数百年的祖传体系,更不是一个档次。

中医讲究传承,也讲究起点。骆志远的起点本身就高,再加上他两世为人,经验和判断力早已超出了他的年纪和阅历。

胡林望着台上被一群学生包围起来的骆志远,眉梢一挑:“我得跟学校领导反映一下,他这种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权威检验的半吊子,连个执业资格证都没有,来学校开讲座岂不是误人子弟”

王琳娜嗯了一声:“我回去也跟爷爷说说,让他老人家出面跟学校领导打个招呼让这种人顶着一个神医的招牌到处招摇,迟早要出问题”

骆志远在华夏中医药大学的首次讲座勉强算是取得成功。

但就在第二天出版的京华日报上,却刊发了国医大师王守一的署名文章:中医药是文化而非商品。

王守一的署名文章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隐隐还是对骆志远的中医药市场化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驳斥和质疑。

王守一的文章引起了中医学界的强烈关注,很多因循守旧的中医学者纷纷撰文附和,一时间,京城各大媒体上,众多对骆志远的口诛笔伐滔滔不绝。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骆志远这是在通过售卖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来进行无耻的牟利,这种可悲的商业行为,将彻底毁灭中医药。

京城中医药协会还专门组织了一个中医药保护同盟来抵制骆志远和康桥集团的中医药市场化行为。王守一更是亲自给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写信,要求官方出面制止康桥的“败类”行径。

如果纯是学术之争,观点不同,骆志远也不会放在心上;但问题的关键是,随着话题的深入讨论,随着质疑声浪的甚嚣尘上,很多人在对他进行个人攻击。

怀疑骆志远虚有其名,怀疑骆志远自我美化,有中医骗子的嫌疑,等等等等。

这让骆志远多少有些愤怒,但却保持着沉默。

薛萍捏着一大摞报纸走了进来,忧心忡忡地望着骆志远道:“志远,看看这些报纸,这两天都疯了,乱写一通,要不要写个东西回应一下或者,我找找这些媒体的人,别再这么铺天盖地地进行舆论轰炸了。”

骆志远轻轻摇头:“没有必要回应什么,不必当真,你就当是他们免费在替我们做宣传了。告诉研究所的人,不要受这种外力因素的干扰,继续集中精力做研究,争取按期投放市场。”

薛萍长出了一口气:“可置之不理,对你的名声不好啊。”

骆志远沉默了一下,突然抬头笑了:“薛萍,名声其实就更无所谓了。我本来就无意专职行医,他们说我是中医骗子也好,省得我再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和精力。”

“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他们可以质疑我个人,但不能质疑我们康桥中医药研究所的权威性。根据现在的状况,我同意易纲的办法,花大价钱聘请业内专家来给我们当顾问,名气越大越好,不惜一切代价”

骆志远断然挥了挥手。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面对山呼海啸一般的质疑,康桥中医药研究所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外援来证明其权威性易纲的做法,现在有了更大的可行性。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已经出面跟几个人接触了一下,他们同意来,但是提的条件不低。我看啊,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的,其实一肚子坏水这不就是趁火打劫吗”薛萍有些愤愤不平地道。

骆志远微微一笑:“就是明知他们趁火打劫,我们也只能认了。不过,这点钱不算什么,计入中医药产品开发的总体成本吧。”

薛萍无奈地点头回答:“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对了,赵寒今天从安北打回电话来说,滕铭和林明仁的态度有些急切,想要我们在安北尽快上项目安北市要往西建设新城区,基础建设工程规划了很多,我看有一个行政中心和商业综合体的项目,我们可以尝试运作一下。”

“这很简单,让置业公司派人下去跟安北市接触一下,赵寒和孟倩茹的工作组做好牵头。薛萍,现在的地产项目能做就做,只要资金链不紧张,那就做。这行业,只会赚钱而不会赔钱的。”

第723章 大手笔

骆志远这边的沉默,被以王守一为代表的中医学者守旧派视为了心虚。

胡林驱车直奔老师王守一在京郊的别墅,他有事要向王守一汇报。

王守一今年80岁,他师从清末御医金志山,从中医学徒做起,在建国前已经是京城一带名闻遐迩的名医。建国后,他作为中医传承者进入京城政协,随后又被抽调筹建华夏中医药大学,是华夏中医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至今,也还是华夏中医药大学的终身教授和名誉校长。

在京城乃至全国中医学界,王守一是响当当的国医大师。在中医领域,在社会上有知名度且能被人美誉为大师的,不过也就那么寥寥数人。

王守一退休后寓居京郊,用自家连体别墅的一半开了一家半医半隐的“杏林苑”。平时,王守一在杏林苑接待自己的学生和业内好友,偶尔也为慕名而来的患者诊病,但却分文不取。

他治病不问出身背景,只凭个人喜好。

看对眼了,哪怕你是路边穷困潦倒的一个乞丐,他也照治不误;但如果看不对眼,你就是当时权贵,一方大员,他也照样会闭门谢客。

这是一个很清高很有个性的老中医。

胡林赶到杏林苑的时候,王守一正皱着眉头给孙女王琳娜诊脉。

王琳娜虽然对骆志远的医术持怀疑态度,但回来后还是向爷爷说了骆志远的诊脉之法疑似二龙戏珠。

王守一吃了一惊,再三询问王琳娜当时骆志远的手法,可惜王琳娜语焉不详也很难表达清楚。王守一念及二龙戏珠的古法根本不可能流传于世,也就没有拿当回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