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极品国医 > 分节阅读 114

分节阅读 1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曾经是我们的优势和强势。但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曾经的优势和强势无形中变成了弱势,有不少国有企业要么面临经营困境,要么走向破产倒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一些纺织企业。”

“一毛、三毛的破产关门就是典型案例,就很说明问题。市里支持康桥公司对这两家国有毛纺厂进行资产重组,其意就是探索一条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新路,为下一步市里推进全市国企改革树立一个样板工程。可以说,接下来我们的工作还很繁重,昨天,劳市长跟我交流,说市里现在报到他案头上的面临困境的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就有几十家,其中有不少已经到了资不抵债、随时可以关门大吉的严重程度”

“这么多的国有企业破产倒闭,大量的国有资产打了水漂,国家的投入化为泡影,同时还有数以万计的国企职工面临失业的危险。经济遭遇重创,社会极不稳定,这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难题。”

“怎么办如何来解决如何来帮助国有企业走出困境让市直各部门和各区县的同志们过来参加这个活动,就是要让大家深刻反思一下,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怎么去做”

“举个例子来说。上周,我和劳市长去安北自行车厂调研,发现这家企业的情况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困难。随着原材料的上涨,他们的产品滞销,成本一升再升,入不敷出,大面积连续三年亏损。去年年初,与临海市自行车厂联营,贴牌生产人家的知名品牌自行车,但结果还是不行,企业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当时,我就跟劳市长说,这家企业的症结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管理和体制。管理落后,体制僵硬,干点事情大会小会要开好几次,比政府的程序还要繁杂,请问同志们,这还是企业吗这样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倒闭还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

“康桥公司的路子不能重复,但思路却可以借鉴。改革开放,需要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我和劳市长商量了一下,准备组织全市的国有企业到康桥公司来学习取经,看看人家是怎么运作和管理企业的,有些同志的这个脑子啊必须要活动活动了”邓宁临扬手指着自己的脑袋,声音陡然间拔高了几度。

“我今天出一个题目,市直各部门和各区县的一把手都回去好好想一想,如何能帮助市里的国有企业走出困境,走向市场,市委准备推进面对国企的帮扶工程,每一个部门和区县都要牵头帮扶一家困难国企,想方设法帮企业解决经营上面临的困难有些同志不是在私下里抱怨,一直得不到提拔吗好,只要你有能耐,给我干出成绩来,我这里郑重承诺,马上就可以提拔”

“甚至,我可以代表市委向省委推荐干部。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大发展、大改革、大调整的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家可以敞开来干,大胆地干,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第201章 央视采访

邓宁临的讲话很长,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他顶着炎炎烈日,在太阳地里一直讲了大半个小时。从全市的安定团结,一直讲到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他没有念稿子,完全脱稿,由此可见,他对此早有充分的准备。

骆志远站在场外,听到邓宁临讲到安北自行车厂的案例,心头一动,眸光中一阵闪亮。

安北自行车厂建厂于50年代,改革开放后,因为其产品质量一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淘汰。迫于无奈,该厂在市里的帮助下与临海市自行车厂进行联营,贴牌生产著名品牌凤凰永久牌自行车。然而,自行车市场的产能无序扩大,越来越多的自行车厂来分一杯羹,导致市场竞争空前加剧。贴牌经营的路子逐渐也走不通,安北自行车厂大面积亏损,早已资不抵债,如果不是市里力挺,早就关门破产倒闭了。

对于自行车厂的情形,骆志远也有所耳闻。

之前他没啥感觉,但现在却灵机一动,产生了收购自行车厂的念头。

常建的电动自行车发明要想付诸生产研发,除了尽快完善相关技术、向国家申报专利之外,还需要借助一个生产平台和市场销售网络。如果康桥公司自行投资建厂,投资巨大不说,还费时费力,见效极慢。可如果能在市里的支持下将自行车厂并购进来,利用自行车厂原有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投入电动自行车的研制,绝对会事半功倍。

事情顺利,一年之内就可以见到回报。

骆志远心念电闪,斟酌着并购安北自行车厂的思路,浑然不觉邓宁临已经结束了他的重要讲话,一干官员就簇拥着他和市长劳力向康桥公司的办公楼走去。

唐晓岚见他发呆,便扯了扯他的胳膊,“志远,你想什么呢活动结束了,邓书记要带人去开现场会,我们这边要配合一下。”

骆志远哦了一声,抬步就走。但他没走几步就停下脚步,向唐晓岚轻轻道:“姐,我有个想法,想跟你谈一谈。”

唐晓岚一怔,苦笑起来:“志远,等会再说吧,这么多官员在咱们这里候着,我们哪一个也不能怠慢、得罪不起哟。”

“没事,让韩大军几个人去安排就是。他们开他们的会,我们没有必要去搀和什么。姐,你听到刚才邓书记说的安北自行车厂的案例了吗”

唐晓岚先是讶然,旋即醒悟过来,“志远,你想并购自行车厂这倒是个好主意,可以利用他们的平台和资源,尽快将常建的发明投入研发,但是”

“姐,但是什么”

唐晓岚长出了一口气:“这家企业本身没有多大的价值,但国企嘛,家大业大,我们收购的代价肯定会不低,我们账面上就这么点钱,如果全部投入到这上面,下一步的地产开发就又泡汤了。”

骆志远笑了,“姐,我们可以不投入一分钱就收购了这家厂子。”

唐晓岚怔了怔,以为骆志远又要复制对两家国有毛纺厂的重组模式,摇摇头道:“志远,不是姐打击你,咱们这种路子侥幸成功一次,再这么搞下去,不要说市里未必会同意,在实际操作上也会有很多漏洞。”

骆志远声音一凝,“姐,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是想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对自行车厂的并购,不花咱们一分钱。”

唐晓岚轻笑一声,“志远,这可不是三五百万能搞定的事情,哪家银行敢冒这种风险”

骆志远嘴角一挑,“姐,你放心,只要有市里支持,这事儿就一定能成当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出手,要等自行车厂即将走上破产程序时再说。等那个时候,我们的地产置业项目也基本运作成功了,按照现在市场上的预售制度,我们又没有土地成本,公司在这一块的利润还是相当丰厚的。”

“姐,这事儿先保密,我抽时间跟邓书记接触一下,谈谈这事儿的可能性。在这之前,还是要先把常建的发明技术掌握过来。电动自行车项目,在五年之内,绝对会是我们公司仅次于地产的利润增长点”

“我也觉得这个项目不错。你跟邓书记认识,找机会跟领导谈谈,争取谈成这个项目吧。”唐晓岚说完扯了扯骆志远的胳膊,“走吧,我们过去看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