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才重生 > 分节阅读 164

分节阅读 16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么整段的、一首完整的乐曲,就如同一幅已经完成的书法作品一样,它的每一个乐句,都是这整首乐曲的一个组成部分,都要为表达这整首乐曲的思想、意图而服务,因此,它们除了自身的上面的要素之外,还要体现他们在整首作品中的作用,有的缓、有的急、有的强、有的弱,通过这样的对比,来组合成一首完整的乐曲,这,就是布局谋篇”庞钟华强调地说道。

听到如此鞭辟入里的讲解,下面的同学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我同样笑着鼓着掌,因为庞钟华讲的道理,和我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同时也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即不仅仅是书画同源,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有相通的地方,就像是我每次练习书法的时候,脑子里总会不自觉地涌上一些音乐的韵律一般。

“下面大家来看看我带来的两幅字,看完之后,找找大家说说你们心里的感觉。”庞钟华说着,拿起桌子上的两幅字,举了起来。

一听到有关于书法的内容,大家的精神一下子提了起来,纷纷伸头向前面看去。

庞钟华双手举起来的,是两幅同样内容的作品,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诗,十分有意境,许多书法爱好者都喜欢写这首诗。

而庞枫桥夜泊华举起的两幅字,虽然是同一个内容,但其不同,却让人一眼就看了出来。

一个是手写的,一个是印刷体。

对于庞枫桥夜泊华为什么会拿出这样的两幅字,大家都不很明白,但大家的目光却都被那副手写的字所吸引过去了。那一首漂亮的楷书,法度严谨而不失大气,工整中透着舒展,光是看上去就能够感受到那股跃然于纸面上的艺术美感。

至于那印刷体,虽然也是漂亮的楷体字,但大家却只看了两眼就懒得看了。为什么,书本上、广告牌上、电脑里,天天都可以看到,到处都可以看到,再看还有什么好看的。

“大家认为,这两幅字哪个更好一些呢”庞钟华笑着问道。

第二百七十七章 高下立判

“大家认为,这两幅字哪个更好一些呢”庞钟华此言一出,下面“哄”的一声全笑了,不少同学更是大声地说道:“当然是庞老师写的好了,那边那个一看就是从电脑里打印出来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

庞钟华并没有因为大家的夸赞而露出高兴的神色,而是将两幅作品收了起来,用一种认真的语气说道:“我给大家展示这两幅作品,并不是为了证明我写的比电脑里面打出来的好看,而是用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书法,并不是单纯的写字,它像音乐一样,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融入我们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这就使我们的书法具有了活的灵魂,这才是书法区别于那些印刷字的最大的不同之处。”

我听着庞仲华的话,暗暗同自己对书法的领悟对比着,突然有一种明悟的感觉,原来自己在写字的时候,总觉得有一种音乐的律动,但却一直不知道自己这样的状态是正确还是错误。但现在听到庞钟华的话,我自己突然有了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原来不光是自己写字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这位著名的书法家,也有着相似的体悟。而且他刚才提到了书法具有的活的灵魂,这不禁让他想起了书魂,同时也体会到了唐伯虎书画功力之深厚,居然做到了单凭对书画的体悟,凝成书魂,这得需要多么高的境界。同时我又想到了那些其他的成名的书法家们,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凝成书魂呢可惜自己不能主动招唤黑白无常。不然向他们两个打听一下,估计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庞钟华继续讲解着他对书法的一些感悟。我发现他讲的东西大多数都属于大致方向性的东西,而对于一些具体的技法,却讲得很少。这也难怪,这样大师级的讲座,而且只有短短的一节,自然不会浪费时间来讲解那些基本地运笔、结构之类的东西。

即使如此,庞钟华生动精彩的讲解,仍不时博得了下面的阵阵掌声,那些喜欢书法的同学们更是听得眼中异采连连,大感受益匪浅,就连学校的那两位写字老师。都不时信服地点点头,偶尔还在小本子上记着什么。

终于到了最令人激动的时刻了。结束了四十多分钟的讲解后,两名同学抬上来一张铺上了毡布的书画专用的书桌,随即一直坐在一旁地刘承诚老师亲自拿来早就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将宣纸用镇纸压好。又在砚台里倒上精制的一得阁墨汁。

坐在边上地姚玉华笑着对庞钟华说道:“庞老师啊,既然到咱们首大来了,你可得给同学们露一手啊。大家可都等着看呢,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啊”

“是”,下面六百多人大声地回答着。

庞钟华微笑着站了起来,笑着对大家说:“好好,那我就给同学们写一幅字。”

站到了铺好的宣纸面前,庞钟华拿起了已经润好的白云笔,略微深思了片刻,便凝神提气,手腕悬空。写了起来。

下面数百同学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注视着书桌上正在奋笔疾书的庞钟华。由于是阶梯教室,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清楚地看到纸上面的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随着庞钟华手腕的挥舞,一行行如行云流水般的行书跃然纸上。

小礼堂的音响里,不知从什么时候,放起了古琴曲高山流水。琴声时而高远,锵然如金石之声,时而幽静,若山间汩汩泉音,衬着正在凝神挥豪的庞钟华,隐隐有一丝禅意。

声声古琴之下,庞钟华笔下更增了一份难以言喻的古朴之味道,那一行行书看似每个字都随意得很,但偏偏通篇看上去,却给人一种十分协调地感觉,直到写完最后一个字收笔时,一副字看上去,通篇浑然一体,看上去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