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南海风云录 > 分节阅读 124

分节阅读 1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万一发生点什么事情,再后悔就晚了。另外。还考虑到安北省与英国人控制的区域在陆路上交界,危险系数还是有点大,于是,在1918年,又把这个研究所连同那支秘密部队,一起迁到了苏拉威西岛最南端的一个叫穆纳的小岛上,并且修建了深达上百米的地下实验室,对外谎称是“传染病预防处理部队”的驻地和研究所。

要说这些秘密单位的研究人员也是挺苦的。平时大多藏在深山地洞中过像老鼠一样的日子,虽然联邦政府或者军方给予这些研究人员的待遇非常高,但是终归不像在城市中生活的那么舒服惬意,而且很多研究项目的危险性都非常大,稍不注意,就是人死屋塌的大事故,故而。这些实验室才会被建在深山老林中。

当初刘芾凭借着自己对核物理的一知半解,给这些研究人员们定下了研究方向,按照刘芾的描述,如果这些项目研究出成果。那么在不远的将来,联邦政府会使用他们研究出来的可控核裂变技术,在发电、船舶制造等领域取得很大的发展,核电站、核动力大型船只将会首先出现,而一块几公斤重的核原料,就可以代替成千上万吨煤炭和石油,那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现。

虽然刘芾很无耻的没有告诉这些研究人员他打算最先用他们的研究成果造成武器去威胁全世界,但是这些对科学探索未知领域有着无比坚定信念的人们,不管是生活条件的局限性还是家庭成员的埋怨,都可以无视,只要你能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研究环境、充足的研究经费、先进的研究器材,那么他们就会像一个执着的疯子,不管如何枯燥、如何繁琐,也不管研究成果到底会对世界有什么危害,只管尽情的在他们自己的领域中埋头前进。

由于南海联邦境内的铀矿储量非常少,只有在加里曼丹岛西部、邦加岛和勿里洞岛上有少量发现,而且开采不易,产量非常少,还不足以满足“45”研究所的所有试验用量。而这个时期,世界各国对于铀矿的开采量都不大,很多国家发现了铀矿,但是别没有意识到这种放射性矿物有什么用,并没有开采,所以,即使有大卫和施耐德的公司在帮助刘芾从世界范围内收购铀矿,但是数量也非常小。

不过,随着南太平洋石油矿业公司拿下了澳大利亚的铁矿,这种缺少铀矿的日子就快一去不复返了。澳大利亚这块不毛之地上,不仅有着储量惊人的高品位铁矿,还是日后世界3大铀矿出口国之一。而在施耐德买下的区域中,已经发现了一块铀矿床,储量估计有几千吨,如果可以正常开采的话,年开采量也在几十吨左右,远远超出了“45”研究所的试验用量。

在发生在1920年中的英美南之间的海战之后,虽然参战几方都出于不同的原因在战后相互签订了停战协议并且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是英美等国对于南海联邦这个在亚洲迅速崛起而且已经脱离了他们控制的国家非常忌惮。

虽然南海联邦在战后只是忙于国内建设和迁都,并没有继续扩大势力的动向,也没有打算试图去控制周边的一些国家,但是有一个不受控制而且还很强大的国家存在在亚洲,还控制着重要的马六甲水道,对英国、美国和欧洲列强来说,再想把亚洲拦进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并依靠武力掠夺亚洲国家的财富就非常之困难了。

因为南海联邦不会允许各国的海上武装靠近自己的国家,更不会眼看着别人在自己的家门口耀武扬威。而作为一个亚洲大国,南海联邦的军事、经济都难免会向它的周围国家辐射,并且影响周边国家的发展和政局,从长远来看,如果不遏制南海联邦的发展速度,那么在亚洲这块宝地上,欧美列强可以占便宜的机会就没有了。

如果光靠经济手段的话,欧美各国都没有把握能压制住南海联邦这个地头蛇。首先,在占领了马来半岛之后,马六甲海峡已经全部落入了南海联邦的手中,从运输成本上,印度大陆上的各种物资想运往东亚的话,就已经没有了成本的优势。南海联邦的国土上盛产白糖、香料、木材、稻米、棉麻等物,和英属印度和美国的出产物基本相同,而且联邦在加工、运输环节上,比英属印度和美国的技术还要高一些,在这些货物的贸易上,英美等国丝毫占不到一点便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四卷 第四个十年 第七十六章 海军条约

除了这些农产品,在轻工产品,例如香皂、火柴、打火机、煤油灯、刀具、金属制品、自行车等产品上,南海联邦的商人们早就开始向中国大陆上贩卖这些产品,不仅在质量上打败了英美等国的同类产品,而是在价格上也略低,这主要得益于联邦政府对于国内的私营中小企业的大力扶持,有些胆子比较大或者在大陆上有亲属的联邦商人,已经开始联合大陆上的商人,开始在大陆上设立合资工厂,采用当地原材料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了,这些商品在质量上和联邦国内生产的基本没有差别,而价格还要更低,不仅英美产品在中国无法取得优势,就是联邦的产品,在价格上也不处于优势,只是这些产品的产量还不高,才没有对联邦的同类产品造成太大的冲击。

在机械、电器、汽车和石化领域,联邦的商品不仅占据了很多的亚洲市场,还在欧美各国都占据了不少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南海联邦出产的高档汽车、精加工机械、各类电子产品和柴油、汽油、煤油、合成树脂等,在同类产品中,都代表着高质量,是很多欧美消费者的首选。

在医药、化工领域,南海联邦的产品更是横扫世界市场,只不过同一些电器和汽车产品一样,这些产品大部分都通过大卫的公司在全世界进行销售,由于这些产品的特殊性和专利的限制,再加上大卫的公司财力雄厚,在这些年里,世界上很多打算在这方面投资搞研发的公司,都被大卫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吞并、挤垮,致使现在大卫的公司成了世界上唯二的可以量产和销售磺胺类、青霉素药品的厂家和商家。而大卫公司的所有销售利润,都有刘芾的一半。而另一家公司就是联邦政府投资的联邦化工集团,只不过出于自我保护,刘芾一直让联邦化工集团打着为山德鲁公司加工的名义。在生产这些药品,再交给大卫的公司进行销售。

除去由大卫公司明面上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之外,南海联邦的化肥、农药产品也都属于畅销产品,由于效果明显好于同类产品,现在欧美各国的农田中,都可以看见这些农药和化肥的铁罐包装。

欧美各国面对着本国产品在亚洲的销量逐年下滑的实际情况,面对着国内财团、商人们的各种诘责。却拿不出任何有实际意义的办法。本来英美等国打算借着荷兰人的借口出兵打击一下这个让他们如鲠在喉的新兴势力,顺便再签一签不平等条约啥的,重新把亚洲市场抢回来,继续加强本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谁承想事与愿违,这些计划和目的都随着英美两国的舰队沉入了海底。

军事手段没成功。但是欧美各国忘南海联邦之心还是没有死,硬的不成,那就来软的吧,1921年底,英美法意四国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会议,会议的宗旨就是如何确保一战胜利的成果,如何使世界更为安全。如何大力发展经济,最后,这4个国家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想使世界更加和平,各国政府就不应该在军事上投入太多的金钱和精力,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多的分配到经济发展和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