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南海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9

分节阅读 4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给大卫。

几天后,不仅大卫接到了这份由电报传来的十几页厚的清单,施耐德那边也得到一份,两边的清单种类和数量都不太一样,基本都是台湾未来几年中需要的东西。

本来刘芾打算用便宜的价格收购一些机器设备也就挺好了,谁想到大卫和施耐德利用他们公司的关系,不仅在美国展开了破产大清算,还把触角伸向了欧洲。这次由美国交易所引发的金融风暴,不仅席卷了美国,还蔓延到了欧洲,据后来的统计,在1907年到1908年间,光美国就破产了40多家铁路公司,1907年下半年的钢产量下降了60,生铁产量下降了40,建筑合同减少了23,钢铁托拉斯下属的企业一半以上都停工了,失业的工人无数。

而远隔重样的欧洲也没好到哪里去,英、法、德等主要工业国家的钢产量平均都下降了15以上,黑色金属消费量减少了20,新建船舶吨位减少了40,纺织工业出口量减少了30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深知台湾家底的大卫和施耐德不仅高举着支票本在欧美各国收集各种破产企业的机械设备,还自作主张,帮着台湾雇佣了一批质高价廉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连带着这些设备一批一批的运抵了台湾。

而当时台湾政府还没做好工业转型的准备,面对着一批又一批的机械设备和人员,只能前者做封存,后者安排到各个国有工厂和山德鲁、施耐德两个公司中,暂时保留下来。

经过这一年多的筹划,这些设备和人员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随着台湾政府一批一批的公布了政府扶持的企业项目,台湾岛上尤其是中南部那些依靠着榨糖和樟脑加工起家的地主阶级,纷纷带着资金跑到当地政府,去认购那些可以由民间运作的工业项目和便宜的二手设备,拉回他们家乡附近早就准备好了的土地上,用火箭一般的速度建设起厂房,再从台湾岛上的几个大工业区里买来原料,就开始试生产了。

那些由台湾政府雇佣来的欧美各国失业工人和技术人员,再由政府以原价转雇给这些中小型私人企业,以指导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机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培训出他们自己的产业工人。

越来越多的工厂在台湾各地建成投产,而申请建厂和购买项目的人数也不见少,突然间,原来平平静静的台湾开始骚动起来,大有一夜之间从农业经济变为工业强国的趋势。

刘芾深知国人这种随大流赶潮流的秉性,生怕一件好事由于处理不当引导不及时变成了坏事,早就在发布项目的同时,做好了另一手准备,那就是由政府给与农业各种扶持政策和优惠,以保证一定数量的农业人口,免得全民都去开工厂而没有人去种地。

普通民众就是这样,当他觉得开工厂赚钱的时候,他就会去开工厂,而当他觉得种地也不错的时候,他就会留在原来的家中,继续种地,只要能把工业收入和农业收入大概的调整在一个接近的范围内,就不会出现一窝蜂式的冲动,大部分人都不会因为些许的诧异而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领域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去闯荡。

由于台湾政府在刘芾的提醒下,提早做出了这些准备,这次全台湾的产业转移并没有对农业造成太大的伤害,以后随着竞争越发激烈,还会有一部分头脑发热的人会返回农业领域。

第三卷 第三个十年 第十九章 蓝飘带奖

产业转移的第一步迈出去了,各种工厂企业也都开起来了,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到哪里去呢总不能台湾自产自销吧。其实产品的销路刘芾早就安排好了,依仗着山德鲁电器公司遍布整个欧美的分销店和施耐德石油公司在全美的众多加油站零售店,台湾的产品将会源源不断的销往世界各地,当然了,前提是台湾的产品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至于台湾产品有没有竞争力,看大卫和施耐德的态度就是能知道,尤其是大卫,当处这些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的时候,大卫就拿着清单请求刘芾给他留几个项目,由他自行建厂生产。凭借着大卫经营电器和摩托车的眼光来看,这些清单里大部分东西都属于特产,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这种产品,另一部分东西虽然已经有人在生产销售,不过要不就是成本很高,要不就是质量低下,根本不能和清单上的这些产品比,大卫相信,只要分给他几项产品,他能在几年之内,再创造出一个类似山德鲁电器公司的大型企业。

刘芾很痛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清单上的载重汽车和民用轿车都交给了大卫来生产,考虑到大卫已经拥有了几家摩托车生产厂,再生产这些汽车,基本就是稍微改装一下设备的事,很是简单,很快就能投产。而像电暖气、电话机一类的电器,刘芾没有分给大卫,只是答应,这些电器将全部由山德鲁电器公司代理销售。刘芾不是不想大卫赚这个钱,毕竟山德鲁电器公司里面还有自己的很多股份,刘芾只是不想让山德鲁电器公司涉足的面太大,如果让山德鲁电器公司成长为一头怪兽,那么它的未来很可能像标准石油一样,被美国政府盯上,最后被撕成碎块。而且由于自己和大卫的关系已经有所暴露,刘芾还要预防着在以后的某个时间,当自己和美国政府出于地对面的时候,山德鲁公司肯定会遭到美国政府的报复,所以现在山德鲁制造的东西越多,那时候刘芾受到的损失就越大。

从1909年起,台湾的第一批工业品通过山德鲁电器公司的销售点和施耐德石油公司的加油站零售店开始在欧美各国销售。由于这是台湾工业品第一次销往欧美国家,所以台湾商务部在这次的出口产品的收购中采用了严格的竞标制度,只有通过了商务部的核查,达到一定标准以后,才允许其生产厂家进入外销的名册。

这次外销的货物主要是有机农药、化肥、合成树脂产品和磺胺类药物等投资比较大,见效也比较快的产品。这些产品一进入欧美等国,立刻就销售一空,尤其是美国。当初三位参议员第一次访问台湾的时候,就已经把有机农药和化肥、农业机械等产品列为了合作项目,并且开始在美国推广,但是由于台湾的产量问题,推广的幅度都一直不太大,但是使用过这些产品的美国农民都已经见识到了这些产品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所以当台湾产的农药、化肥摆上了美国商店的货架以后,很快就销售一空,而合成树脂所做成绝缘材料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但是却成为大卫的电气工厂和汽车工厂的供货商,基本按照台湾目前的产量,是有多少用多少还不够用。

最为抢手的台湾产品还不是化肥农药和合成树脂这些东西,而是台湾产的磺胺类药品。这些新生产的磺胺类药品和刘芾从后世带来的复方新诺明成分很相像,而且这些新的磺胺类药品就是由台湾的研究所使用刘芾剩下的药片分析出来的,再由台湾的化工厂按照成分合成出来,就成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新药了。虽然有些成分还没有分析出来,但是已经基本接近复方新诺明的效力了,而且由于可以量产了,售价也就不是原来的那种卖一幢房子买一片药的情况了,虽然还不能说便宜,但是大多数人都可以享用一下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