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南海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1

分节阅读 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队在午时刚过,准点停靠在达沃市的码头上,一队队身着迷彩服的台湾陆军陆续走下货轮,由于码头不大,所以不能容纳全部的4000多人和他们的装备,按照各连、各营的顺序,整齐的排列在码头上,集合报数无误以后,再由工兵团派人,带领着集结完毕的一部分部队,先去营地里。

卸船的工作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4300名山地师的官兵和他们携带的给养、装备都顺利的上了码头,运兵船队没有多做停留,直接离开达沃港,返回了台湾,而跟随运兵船队一起前来的2艘驱逐舰和5艘鱼雷快艇,则留在了达沃港,以作为驻扎在棉兰老岛的山地第一旅的海上支援力量。如果不是这里海床上布满珊瑚礁和浅滩,而且港口的水深严重不足,台湾海军还打算派遣一支潜艇部队驻扎。

1907年4月,台湾第一山地旅的5000多名官兵和他们携带的100多辆汽车、拖拉机、摩托车、装甲车、火炮等装备正式登上了菲律宾的棉兰老岛,名义上是受菲律宾政府邀请,前来帮助菲律宾政府维持棉兰老岛的和平与安定。

就在第一山地旅到达达沃市的第三天,实在是心急如焚的美国驻棉兰老岛的驻军长官就来到了一旅的营地,打着欢迎台湾友军的幌子,催促山地一旅赶紧和美军进行交接。

刘小福早就知道了当地的美军已经被吓破了胆,恨不得早早逃离这个破岛,于是也就成人之美,把刚刚休息了2天的一旅官兵,按照连的单位,分成了11个占领分队,各队按照需要接管的地域大小,从1个连到5个连人数不等,拉齐了给养和装备,让装甲车打头,摩托车护翼,汽车跟随,由美军带领,向棉兰老岛的11个美军驻地进发,开始和美军换防。

第三卷 第三个十年 第五章 要想富先修路

在11个换防小队离开驻地之前,刘小福在操场上,对集合的队员们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美军遗留的驻地,如果离森林、城市、村庄太近就临时使用,并立即向旅部申请重新建造新驻地,不许凑合;第二、不许过于接近当地人,更不许让当地人过于接近驻地,一切交易都在营地外进行;第三、对于美军介绍的当地联系人不能过于相信,可以稍微接触,但一切行动都要用电台向旅部汇报;第四、每天定时2次,向旅部汇报驻地周边情况;第五、注意饮食卫生,暂时不需食用当地人提供的饮食,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片的消毒;第六、在得到旅部新命令之前,任何台湾士兵不需离开驻地,更不许进入驻地附近的城市和村庄。

刘小福的这些要求,都是临行前,刘芾特别嘱咐的,对于如何加强当地的统治力,如何对待当地人和如何从当地人中分辨出反抗军,刘芾将会派遣更专业的内务部人员来配合第一山地旅,目前的唯一任务,就是把驻地安排好,站住脚,对于一切能威胁山地旅安全的问题,刘芾都授权了刘小福,就一个字:杀

随后的一周里,11驻地中有5个都在夜晚遭到了当地武装力量的偷袭,不过由于山地旅的士兵严格的遵守的旅长的要求,这些偷袭基本都在刚发起阶段就被扼杀了,共打死打伤100多人,山地旅只有一位战士负了轻伤,还是在掩埋对方尸体的时候被树林里潜伏的敌人打了黑枪。虽然山地旅伤亡不大,但是弹药消耗比较多,不过这次运送山地旅来的船队,除了一少半船只是运兵船,剩下的船上装载的都是食品、药品和弹药装备,还有不少台湾特产的工程机械。

由于棉兰老岛的形状很不规则,所以以美军驻地为基础设定的11个驻地中,有多一半的驻地都设置在海港城市附近,这样容易使用舰队补给,比起在棉兰老岛这个遍布山地和热带雨林的环境中陆路运输便捷多了,不过还是有2个驻地属于内地,一个是位于岛中部的马来巴来驻地,一个是位于岛西侧的伊苏兰驻地,都无法用海军补给,只能由旅部派遣车队进行定期给养。

鉴于整个棉兰老岛上山地和原始森林众多,交通不便,刘小福上岛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征集当地劳工,由台湾政府出资,修建贯通全岛的三条公路。第一条公路计划从全岛的最东北角的苏里高市一直向南,经过布湍市、圣佛朗西斯科市、圣伊西德罗市、塔古姆市、到达达沃市,全长300公里,贯穿岛的东侧;第二条公路计划从岛中北部的塔戈洛安市开始,一路向南,经过马来巴来市、巴伦西亚市、奎松市、到达达沃市,全长150公里,贯穿岛的中部;第三条公路计划从岛西北部的第波罗市开始,一路向东南,经过帕加迪安、哥打巴托、达都皮昂、马倍尔、三投斯将军市、到达达沃市,全长350公里,贯穿岛的西部。

只要这三条贯穿全岛的公路通车,那么台湾陆军的机械化步兵就可以借着公路而控制住更大的区域,还可以帮助当地的人民加快各种货物的运输速度,从而帮助当地的经济发展,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虽然三条公里加起来,一共才800公里长,但是这里不是平原,不仅有起伏的山地,更有无垠的大森林,更有当地的游击队,所以修建难度不是一般大。没困难要上,有困难克服困难也得上,既然是陆军部的命令,那么就是拿尸体堆,也要把着三条路堆出来。

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建筑材料问题,首先就是水泥,虽然台湾已经开始使用沥青作为铺设道路的主要材料,但是由于运输和交通问题,把沥青运送到棉兰老岛的成本会很高。而水泥虽然成本略高,但是在岛上,烧制水泥的原料火山灰满地都是,所以如果就地烧制的话,水泥的成本就很低了,再加上岛上无垠的森林,连煤都省了,直接用木材少水泥,成本就会进一步下降。

其次就是劳动力问题,这个时代的棉兰老岛上,除了一些城市中居住比较集中以外,多一半的人口还是分散的居住在很多小村落里,对于台湾军队招募劳力很不方便,而且这里民族众多,语言还不通,如何凑齐足够的筑路人员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最后就是安全问题,修建这三条公路,肯定会遭到当地人或者当地武装的反对,只要不是傻子,这里的武装力量领导肯定会发现,如果公路建成,那么他们的活动区域就将被压缩的很小很小,台湾或者美国的军队都会凭借着公路加快运兵和调动速度,对于以游击战为主的本地武装力量来说是个毁灭性的灾难。

以上三条,都不是刘小福能解决的,于是,一封电报,从棉兰老岛的山地旅指挥部发往了台湾。

接到刘小福的报告,刘芾和参谋部的众人汇集了一些筑路工程师,在短时间内,共同研究出了一个比较适合的方案。并加派了第二批工程机械和部分内务部特工人员,再次启程,带着这个方案支援山地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