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南海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6

分节阅读 3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时候从烟囱里冒出黑、黄色的烟柱,具体颜色要看煤的质量。而这种烟柱就是远程观测到敌方舰船的最好标示,船速越快,烟柱越粗越高,如果一个大舰队开过来,最先看到的就是天边那一片黑压压的浓烟了。

为了能提前发现敌人,这个时代的军舰都把指挥塔和桅楼修的很高,站得高看得远啊,在二战中,日本人把这种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读者可以去翻翻日本二战中的战舰,有几条船的指挥塔都可以媲美太空战舰了,那真是又高又直,让人看着都怕这条船在拐弯的时候翻掉。

而台湾设计的这种洲级重巡,把桅楼和指挥塔设计的非常低,这样做虽然能够降低船的重心,获得一点航行和射击中的稳定性,但是如果不能优先发现敌人,那不就被动挨打了吗

刘芾和台湾研究所里的设计师们不会这么傻,故意把军舰造成一个先挨打才还手的老实孩子,这种设计是因为台湾的重巡不用观察员去桅楼顶端拿着望远镜去发现敌舰了,它有了一种全新的观测方式,那就是:飞机。

自从1899年刘芾在基隆附近修建了飞机场和飞机研究所,台湾的飞机研究就因为有了刘芾的大力支持而飞速发展起来,再加上有了刘芾渔船里的那架模型飞机的参考,台湾的飞机研究虽然不能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最次也是站在了巨人的啤酒肚上。

当开始,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过于追求模仿那架模型飞机的样子,结果由于材料和动力方面的差距,试制出来的飞机虽然也能够飞上天,且速度不俗,但是稳定性很差,光是试飞,就因为各种事故而死伤了好几位英勇的飞行员。

看到除了人命事故,刘芾赶紧拦住了这些研究员还没学会走,就要跑步加跨栏的冒进行为,并凭借着自己在电影电视中的那点见识,和研究员们共同试制出来了一种木质布蒙皮的双翼机,这种在一战中大放光彩的双翼机虽然速度慢,样子丑,但是技术简单,稳定性很好,虽然离刘芾的要求还很远,但是作为一种实验性的飞机,还是很成功的。以这架双翼机为原型,飞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用了几年时间,发展出来了3种更加稳定,性能也提高了不少的新型号。

第二卷 又一个十年 第四十八章 台湾空军

第一种是体型最小,速度最快的水上型号,由于刘芾念念不忘要把飞机这种新装备利用到海军里,所以这种水上型号的飞机发展的最快,也最先进。这种飞机的翼展只有7米,机长52米,高25米,机重45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700公斤,由一台8缸汽油发动机提供130马力,最大平飞速度195公里,实用升限4400米,续航时间4小时。机头上安装了一挺12机关枪,备弹量50公斤,采用了同步发射装置,可以从螺旋桨桨叶的转动间隙中,发射子弹而不打伤螺旋桨。这种被命名为“海鸥”的战斗机除了驾驶员,还可以搭载一名携带着电报机的通讯员或者观察员。由于是专门为海军设计的飞机,所以这种飞机采用了浮筒设计,在机身的下方左右各有一个浮筒,用于在降落或者起飞的时候,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海鸥型水上飞机体型较小,续航能力优越,所以不仅能在亚洲级重巡上携带4架,就连基隆级驱逐舰,也可以把一架水上飞机放到船尾部,需要起飞侦查的时候,再利用船上的吊杆,把飞机放到海面上。

第二种是体型最大,速度最慢的陆军型号,这种名叫“野鸭”的双翼机翼展有24米,机长17米,高53米,机身由台湾特产的铝合金管和部分钢管焊接,机重27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5吨,由两台12缸汽油发动机提供520马力,最大平飞速度110公里,续航时间2小时,可以搭载22名全服武装的士兵,或者1700公斤的货物。

第三种是单翼机,这种只有一层翅膀的飞机长6米多,翼展8米多,高27米,机重405公斤,最大起飞重量700公斤,机头上装备的一台汽油航空发动机,可以为飞机提供130马力,使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超过了190公里,实用升限3600米,可以连续飞行2小时。飞机乘员为一人,唯一的武器是装在发动机盖上的一挺12口径机枪。这种飞机由于大多采用了铝合金骨架,所以机身轻速度快,不过由于台湾的铝合金材料还在试验阶段,这种铝合金的强度还不是很好,所以这种飞机没有计划大量生产,只是作为一种试验品,少量的装备部队,以检验机身材料的性能。

飞机是研制出来了,还是海陆两种型号的,不过台湾的飞行员还很少。虽然为了配合飞机的试验,在新机场里有几十名士兵跟随飞机研究所做实验,但是人数还是不够。为了能尽快把飞机投入实战,刘芾不得不从海军和陆军里招收志愿人员,充实到空军中去,并由那几十名临时飞行员负责教授飞机的起降和飞行技术,至于什么空战战术、编队飞行啥的,刘芾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让这些飞行菜鸟们在空中慢慢的摸索吧。

既然有了飞机,那么就得有相应的机场和机库,趁着飞机还没有大量生产出来,刘芾赶紧布置下去,让台湾空军一边扩大规模招收和训练飞行员,一边在台湾各地选址,第一批计划筹建3个军用机场,分别设置在台南、台中和台东,这样算上原来就有的基隆和淡水之间的机场,台湾的四面都可以有一个机场,以便于战时飞机的调动和出击。

由于台湾陆军的扩大,台湾海军水面舰艇的增加和台湾空军初具雏形,以前完全由一个参谋部作为作战指挥的中心已经显得有些不专业了,于是,在总参谋部下,有划分出海军参谋部、陆军参谋部和空军参谋部,从属于总参谋部领导,在战时负责拟定作战计划,分配作战力量和后勤补给,而国防部则属于非战时台湾军队的最高决策部门。

随着台湾陆军的扩编,台湾海军和空军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强了自己的实力。陆军由原来的2个步兵师扩编为4个机械化师,每个师下辖一个装甲团、一个炮兵团、三个机械化步兵团,在加上一个工兵营、一个侦察营、一个后勤保障营、一个医疗营、一个通讯营,公约36个营,每营200-500人不等,大概在1000012000人左右。再加上一些驻守基地的宪兵和军队医院、文职人员等,总人数超过了5万人,另外还有5个师的后备役部队,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工人或者农民,大多服过3年的兵役,并且还定期由当地的征兵部门进行不脱产的训练,等到战时,可以比较快速的集结,并加入到现役军队中,成为台湾的预备兵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