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南海风云录 > 分节阅读 13

分节阅读 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表演就高高兴兴的走了,唯独今年来的一位朱姓巡察使,好像是对刘铭传大办洋务不太高兴。虽然也收了银子,但是双方还是有点不痛快。

就在他临走的之前的几天,那些被裁撤以后心怀不满的军官代表们找到了他,并被接见。结果,临走的时候这名朱姓巡察使居然要偷偷带着这些官员一起回大陆,结果被暗中盯梢的“冲锋队”员发现并报告了刘芾。

刘芾一听,这还了得,他们回去这一闹,肯定是老爹下台啊,在清朝,擅改兵制、擅自撤换高级军官,这些都是重罪,和造反快一样了。刘芾觉得不妙,立刻亲自带着全副武装的“冲锋队”员们,乘坐水师的几条快艇,追上了巡察使的坐船,强行登船,射杀了所有人员,包括无辜的船工和不少家眷,然后放火烧掉船只。回来以后,对所有参加行动的水师官兵都下了封口令,并派“冲锋队”员严格监控。

这件事并没有向刘铭传汇报,等到5月底,朝廷方面发现巡察使一行还没有回来,才来电询问。刘铭传赶紧组织船只,四下搜索,也是无果,只能照实回复。现在朝廷里还在查这件事,刘芾的大哥在北京也来电告知老爹,朝廷里有人要弹劾他。

1893年5月,大卫从美国拍来电报,“雪花”牌冰箱正式投产,分燃气和电动两个型号,共两个工厂4条生产线生产,并且按照刘芾的建议,试验并完善了流水线这个工艺,平均60分钟就能有一台冰箱下线,年产150万台。

冰箱的售价在美国为500美元,英国为200英镑,而成本不足100美元;由于季节的原因,冰箱卖的很快,美国的中产阶级们对于这种能在炎炎夏日里带来冰凉的小箱子很是钟爱。在由“山德鲁”制药公司改型而成的“山德鲁”电器公司的销售点里,“雪花”冰箱基本上送来多少卖多少,那些餐馆老板和高级饭店的员工们们彻夜排队,等着把冰箱买回去,以吸引更多客人。

而冰箱的各项专利,已经在美国和欧洲申请,用的是“山德鲁”电器公司的名义。刘芾打算等冰箱热销一段以后,再逐步卖出专利或者授权生产,这个时间刘芾估计不会太长,等战争一开打,刘芾就需要大量的资源,有些东西台湾没有,只能从美国购买。

1893年的10月,台湾水师潜艇部队正式成立,共分为两个舰队,第一潜艇大队和第二潜艇大队;第一大队队长为吴明学,福建人,是水巡队第一批的队员;总部位于基隆,分驻香山、基隆两个港,主要防御台湾的北、东两面;第二大队队长施仁杰,台湾移民,祖籍浙江,是水巡队第二批学员,总部位于刺桐,分驻刺桐、花莲两个港,主要防御台湾的西面和南面。

第一大队共有“大黄鱼”级潜艇12艘,“海燕”级鱼雷快艇20艘,由于现阶段主要的作战目标是日本人,所以第二大队只有少量潜艇和鱼雷艇作为日常训练之用,防御武器主要靠在港口外布设水雷。

潜艇这种新武器虽然欧洲也有少量装备,但是一直没人重视,原因是自保能力太差,受条件限制太多。由于没人重视,所以各种经验极少,都需要这些潜艇兵们自己慢慢摸索,更多的还是在战斗中总结。

随着1895年的临近,现在潜艇部队的训练量非常大,经常是几艘、十几艘的一起出海,由大型货船跟随,进行远洋拉练,并在途中演练伏击、追击、拦截、偷袭等战术,目标就是航道上的各国船只,当然了,不能发射鱼雷,只是预演。

鱼雷快艇这种小型军舰在各国海军里都有装备,当时叫雷击舰。主要是趁乱抵近发射鱼雷,打乱敌人阵型,撤退时候掩护主力用的,而且船速不快,鱼雷射程非常近,只有几百米。

“海燕”级鱼雷快艇提高了船速,鱼雷的射程和爆炸率也提高了不少,对于大编队集体伏击这种战术,也是新科目,那些德国退役的海军军官们也是初学,只能一起摸索。

第一卷 十年 第二十七章 甲午战争开始了

搞生产、抓训练、看演习、做推演、听汇报、做决定,这些基本就是刘芾这几个月的日常工作,一直持续到1894年夏天,从刘铭传处传来消息,朝廷要出兵朝鲜,好像朝鲜有叛乱。刘芾从自己的“金象大药房”也得到情报,朝廷的运兵船已经启程。

“开始了,应该就是朝鲜这次吧。怎么是94年呢旅游地图上不是说95年日本占领了台湾吗难道隔了一年日本人才来”刘芾拿着那份旅游地图册,翻看着他早已看了无数遍的语句,疑惑不解。

“在等等看,如果朝鲜开打,那就是这次了。”刘芾也不分析了,想也白想,能确定的就是甲午战争是从朝鲜开打的,只要打起来,那就没错了。

1894年7月,刘铭传再次接到朝廷里的电报,日本在朝鲜增兵了。老爷子现在是越来越相信刘芾了,日本人果然开始动手了。刘芾却还是不敢动,因为一动就是杀招,就没有退路了,必须确定是开打了。

1894年7月底,刘铭传连续收到北洋水师和朝廷的电报,日本在朝鲜附近海域偷袭了北洋的运兵船,还打沉了一艘英国船。这个消息对于刘芾来说,就很熟悉了,虽然年代记不清了,但是具体过程还是大概能记得。日本人打沉了清朝的运兵船和英国货船,那战争就开始了。刘芾立刻和刘铭传商谈了半宿,决定立刻着手开始备战,不管朝廷答应不答应,反正现在朝廷也顾不上台湾了。

1894年7月31日,刘铭传下令,在全台实施戒严令,所有日本人和日本商社、日本船只均限期5日内离开台湾,过期将予以抓捕和没收。并命令所有海港、炮台、水师都进入备战状态。

当时在台湾,尤其是中南部,有一些日本商社和日本人存在,他们主要是从事榨糖和樟脑生意,当然了,有没有像“玄洋社”这样的间谍机关,也不好说。不过这一个命令,从根子里把日本势力从台湾铲除的干干净净,走的早的算是幸运,走的晚的,还有去当地官府里闹的,全部在命令到期后,被新军士兵抓捕关押,财产予以没收。

刘芾的水师也严阵以待,装配了长波电台的潜艇分批分拨的在台湾东北海域巡逻,主要是琉球一带,刘芾觉得,如果要登陆台湾,估计会用琉球当中转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