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南海风云录 > 分节阅读 9

分节阅读 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少爷的规定,不抽大烟,不以公肥私,不勾结外人,秉公处理等,这辈子就算拿下了。

第一卷 十年 第二十章 长江750和东风牌

虽说不能建厂量产,不过小规模的生产几台试验车,用来完善生产工艺流程和调整产品设计还是可以的。随后的2个月里,刘芾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所里和科研小组度过,在解决了橡胶的硫化、减震弹簧的材料特性、传动齿轮等问题以后,先后试制了多辆汽车和摩托车,并最终定型了东风牌小型客货两用车和长江牌两轮三轮摩托车。

东风牌小型客货两用车是刘芾参考了后世的皮卡摸样让攻关小组设计定型的,它采用了仿制的汽车柴油机长城1型,120马力,15排量,近6米的车身长度和2米的车宽,看着不太像皮卡,有点像小号的老嘎斯。这个车能搭载4人的同时载重500公斤,设计最高时速70公里,越野时速40公里。由于是仿制的现代柴油机,性能很是稳定,油耗也不高,不过由于很多材料这个时代还不过关,这种车的缺点也很多,比如载重量太小,车灯很容易损坏,减震很硬乘坐舒适性很差等等。不过这些缺点都是刘芾自己认为的,在研究所里,大家都一致认为,这个车比上帝的闺女还美,尽管连油漆都还没上,满身红一块黄一块的各种钢板原色。

长江摩托车就是按照船舱里的长江750仿制的,虽然很多参数上有些出入,但是摸样尽量保持了原样。

长江750摩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挎斗摩托,原来是仿造的苏式72摩托,苏式72又是仿制的德国宝马的r71,,可以说是个3国混血儿。这种摩托车在二战之中在德军里就大量装备了,战后被苏联拿到了原设计,又在r71的基础之上,设计生产了72,再后来又转让给新中国,才有了长江750。

这种摩托车从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诞生,就一直有很高的产量和利用率,主要装备在军队和公安系统里,七八十年代的电影里,一般都是穿着白衣服的公安干警骑着这种摩托车闪亮出场。

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先进的摩托车涌入中国,长江750不再一枝独秀,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过作为一种收藏品,这种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在生产的摩托车,还是销售给全世界很多国家,在欧洲,人们专门给他重新注册了商标“bcakstar”黑星。这种摩托车动力强劲可靠易保养,整车越野性能优异,皮实抗造,可以用于军民等多种用途。

1889年是收获的一年,刘芾之前种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了。首先是台北到基隆的铁路建成通车,台北到新竹的路基也已经铺设了大半,估计到年底就能通车了;然后是炼钢厂和机械厂都已经部分投产,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是已经有了部分生产能力;发电厂和化工厂也基本投产,不过由于原料不足,产量和产品都不多;港口已经基本完工,造船厂正在建造2艘小型渔船,用以训练工人;金矿和煤矿早就完成了机械化改造,产量大增,不过除了给老爹的煤以外,剩下的全部封存,当做战略储备。新建的炼油厂还在基础建设,能看到效果需要等明年了。枪炮厂和子弹厂都全部建成,正在仿制德国的1888式委员会步枪和无烟火药。

通过大卫的努力,头一拼2条法国潜艇已经拖运到了基隆港,正在船厂里秘密拆解研究。剩下的4条德国潜艇和一批鱼雷水雷也正在路上,随之前来的还有从德国聘请的退役潜艇兵。

研究所的研究进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虽然没有再出成果,但是随着加入的人员越来越多,开花结果那是必然的,何况还有刘芾给他们提供各种超时代样品。

“金象大药房”已经在沿海主要城市都建立的药店,共计11家,现在的药房伙计和掌柜都是由头2批里训练出色,文化程度和忠诚度比较高的护厂队员去担任,他们的主要工作并不是卖药,而是打着卖药的幌子收集各种情报,主要是针对当地朝廷和各国使领馆、洋行。

“山德鲁制药公司”在美国也发展的不错,虽然也有大家族大财团试图插手,不过由于药品来源太过神秘,再加上大卫雄厚的资金和欧洲背景,也都不了了之。刘芾还没有能力去插手欧洲和美国的事物,不过刘芾特别叮嘱过大卫,让他利用遍布欧美的销售网点去适当的了解一下各国科技和政治的动向,理由是为了以后再欧美发展做准备。

“基隆矿业”“基隆重工”和“基隆化工”这三家公司在专业管理团队的管理下随不能说是日新月异,但也是逐渐起色。不仅为台湾铁路、造船厂提供了不少产品,还接到了美国的几笔小订单,也算是出口创汇了。最让刘芾满意的,就是管理团队一直坚持的培训方式,分批分时的对工厂里所有的员工进行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成绩好的还推荐给刘芾,让他安排出国进修,并以培训的成绩来评级,以级别来评定工资。为此,刘芾特别在基隆工业区里,建立了3座职业技术学校,老师大多从欧美和大陆留学生中聘请,专门作为工人和护厂队做短期的文化知识提高。

护厂队已经发展到第三批队员了,总数1300余人,部分装备了台湾自产的仿1887委员会步枪,除了日常的军事训练,还增加了文化课考核,文化课不及格的不能晋升。

水上巡逻队发展的比较慢,只有200多人,原因是没有合适的船只训练。对于这点刘芾也没辙,训练的潜艇还在路上,再等等吧。

教育上没什么成果,2所小学已经开办2年了,所说是免费的,可是入学率也不太高,主要是当地的人民比较怕洋人,不愿意把自己孩子送到虎口里。在校的大多数是工厂工人的孩子,他们和洋人技术人员打交道比较多,不是很惧怕洋人。另外一所小学还是由那3个美国创业大学生在负责,基本都是军事化管理,每周都会去金矿附近的护厂队基地训练两次,洗脑工作也天天不落。

第一卷 十年 第二十一章 好人有好报

就在刘芾一心一意的经营着自己的小天地的时候,刘福私下告诉了刘芾一个消息,台中的彰化闹农民起义了。刘芾赶紧跑回巡抚衙门,向老爹询问了事情的大概。原来刘铭传打算在台湾清丈田亩,结果彰化的知县李嘉棠可能对政绩看的比较重,心情有点急迫,手段有点强硬,在清丈田亩的时候和当地反对的村民起了冲突,还抓了人动了刑。结果一个叫施九缎的率领着几千人,围攻了彰化县城,现在刘铭传正下令调动兵勇,去解救彰化县城。

“这个县官肯定贪污了。”这是刘芾心里的第一个想法。

“这个时候不能乱啊,万一把朝廷惹毛了,派人来台湾检查工作或者把老爹给调职可就麻烦啦。”刘芾听完,立刻觉得应该迅速把事态控制住,千万可别给自己的基地建设带来影响。这是刘芾心里的第二个想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