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 分节阅读 293

分节阅读 29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支精锐部队的统领吕布、赵云、马超和甘宁是一定位列其中的,除了他们之外,张飞、黄忠、太史慈、张辽、许褚、典韦和敖烈的弟子姜维也会随军一同出征,在谋士方面,诸葛亮、庞统这两位绝世智囊是肯定要一起去的,此外,贾诩、荀彧也会一同出征。

同时,敖烈还对其他的一些人做了调整,派高顺、陈宫到并州去,协助郭淮镇守并州;派田丰、魏延到冀州去,协助徐庶、张郃和徐晃三人,从正面抵抗曹操可能发起的侵袭;派公孙瓒、邓芝到辽东,镇守渤海湾,协同北汉水军,防止曹操从海路发起攻势;其余人等,文臣以钟繇为首,武将以张绣为首,共同留守燕京,以便居中调度,支援四方。

出征的日子,定在两个月之后的十五日,也就是康乾元年的十月十五日。在这两个月之中,敖烈封锁了一切的消息,保证即将讨伐刘备的事情不被泄露出去,整个北汉,呈现外松内紧的状态,在安然的外表下,内部的各个机构,都在紧张有序的运转着,为即将开始的讨伐益州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其中最忙碌的就要属将作监了,新任的将作大匠王浑在之后的两个月之内,势必会无比的辛劳,他将和副手马钧以及近千名良匠,没日没夜的赶制各种型号的武器的铠甲,以及红衣弩炮等攻防必备的重型武器,而且敖烈还向他下达解除禁令的命令,让他尽快赶制出五百颗大型的、一万颗小型的天女散花出来,敖烈不想第三次出征益州依旧是无功而返。制造天女散花可是个技术活,稍有不慎就会在制作的过程中产生爆炸,伤到自己人,为此,王浑和马钧齐上阵,一人负责督造其他军资,一人则是亲自带着两百名忠诚度极高的工匠,开始赶制天女散花。

对这些工匠而言,辛苦是自然要辛苦一些的,俗话说撑船打铁卖豆腐是人间三苦,骤然加大了工作量,他们又怎么会不辛苦呢但是他们心里都清楚,自己能靠手艺养家糊口,让家人能够丰衣足食,过上比以前不知幸福了多少倍的日子,并不是自己的手艺有多么高明,而是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摄政王的英明领导,没有摄政王,他们只不过一群沦落在民间最底层的工匠罢了,因此,没有一个人抱怨辛苦,反而一丝不苟的去完成手中的工作,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每一件从自己手中锻造出来的武器都足够锋利,让每一件铠甲都足够坚固,从而保证北汉大军能够继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

国家的荣誉感,被他们灌注到了手中的工具上,然后在通过工具,灌输到被他们制作出来的军备上,这,是他们对自己的国家,表达忠诚的唯一方式

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战前夕

距离出征益州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敖烈秘密从北方三州征调过来的七万将士,也已经赶到了燕京,并迅速投入到了战前紧张的备战之中。同时敖烈最后一次做了全军视察,对即将出征的十五万大军和留守的将士们,都做了战前动员,让北汉上上下下近百万的将士们,都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之后敖烈又亲自去了一趟将作监,查看了近期制造出来的铠甲、武器等军备物资,敖烈欣喜的发现,在王浑和马钧的调教下,将作监内上千名工匠的手艺越来越高超了,他们制作出来的各种军资,简直就像是一件件工艺品,不但实用性极强,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红衣弩炮等大型杀伤性武器,也已经就位,锋芒狰狞的被排成一列列,只等着出征前夕来搬运就行了,唯一欠缺的,是天女散花还没有按照敖烈规定的数量制作出来,五百颗大型的天女散花已经制造完毕,而一万颗小型的,还有两千左右没有达标。对此,王浑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会在大军出发之前,将所需物资全部制作完毕。

敖烈很理解王浑的心情,他们能没日没夜的赶制出来这么多的战争物资,已经很辛苦了,所以敖烈也没有强行规定他们一定要完成任务,但是对王浑等人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战场,身为燕国,或者说身为北汉的军人,在战场上就一定要完成既定任务,虽然他们的身份是工匠。并没有被列入战斗序列,但是他们依然会向每一名战士那样。拼尽全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是国家带给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回馈国家的责任。

做完了战前的准备,敖烈暂时放下了所有的事情,来到燕王府的后院,和家人们享受起了短暂的快乐。因为新建的皇宫还没有完成,所以敖烈暂时还是住在燕王府之中,为了节省成本。不铺张浪费,新建的皇宫并没有重新选址,而是在旧有的行宫上进行了扩建。燕京作为大汉的备都之一,按照规定是必需为皇帝建造行宫的,以便天子出驾的时候,有临时的住所。现在,敖烈身为摄政王。纵览全国军政,虽然没有登天子位,但是在北汉所有人的眼中,摄政王和天子也并无太大的区别,只是名义上的细微差别罢了,所以在文武大臣们的劝谏之下。敖烈也只好扩建行宫,作为自己未来的住所了。

来到燕王府后院,敖烈在第一时间就看到了牙牙学语的小刘琨,现在小刘琨已经快两岁了,正是人生当中最初开口学语的时候。他对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每当见到什么新鲜的东西。总要大声的向身旁的人询问,似乎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会说话了一样,然而,毕竟小刘琨的话,说的还不是太利索,很多时候,都是他在说,可听的人却没能搞懂他在说些什么,往往会急的他用手连比带划的,想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他本就长得粉雕玉砌,在着急的神态下,更显可爱,惹得听他说话的人总是一阵哈哈大笑,也就无心再去听他说些什么了。

此刻,敖烈见到的便是这样的情况,小刘琨指着一盆盆栽,张牙舞爪的试图想问明白,这种盆栽叫什么名字,却惹得他的三位母亲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看到这温馨的一幕,敖烈没来由的感到一阵心满意足,能用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家人在这个乱世之中过上无忧无虑,远离战争之苦的幸福生活,那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敖烈相信,这也是北汉举国上下所有文武官员们的心愿,大家正是在这样一个共同的心愿之下,才走到了一起,为最终的目标而不懈的努力奋斗着。同时,这也是北汉所有的子民,之所以会为自己是北汉的一员而骄傲的原因所在。

敖烈缓步走过去,抱起小刘琨,温和的说道:“这叫龙柏,是比较珍惜的盆栽树木中的一种,在外面是看不到的。”在小刘琨逐渐成长的同时,敖烈的年纪也在增加着,现在的敖烈,终于体会到了父亲刘虞对自己的那种极端严厉的教育手法了,因为每一个父亲,都希望能够望子成龙,看到自己的儿子有朝一日,可以获得远超父辈的成就,所以刘虞才会什么事都要求敖烈做到最好。虽然敖烈不会使用向父亲那样严厉的教子之法,但这并不影响敖烈盼着小刘琨日后也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甚至比自己眼前所取得的成就,还要轰轰烈烈的一番大业。

小刘琨在敖烈的怀抱中,开心的笑了起来,然后又指着那盆龙柏,吱吱呀呀的说了几句什么。敖烈露出会心的微笑,耐心的解答着儿子的疑问:“因为,这种盆栽比较珍贵,寻常人家是买不起的,而且龙柏成长极为不易,若不是你霜儿姑姑悉心照料,它也不会长这么大。”

敖烈的话,引起了蔡琰等三女的注意,最沉不住气的孙尚香开口问道:“你能听懂小琨儿在说什么”

敖烈转头看向孙尚香,含笑点头道:“或许这就是父子连心吧,某能感受到他心里的想法。”小刘琨也转头看了孙尚香一眼,然后坏笑着,示威一样的贴在了敖烈的心窝,似乎是用行动在告诉着自己的三位娘亲:我就是和爹爹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