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 分节阅读 213

分节阅读 2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

“大哥,这就是你要推荐的人才吗”敖烈笑着问向吕布。吕布面带笑意的点了点头,向身后的青年说道:“你向君侯介绍一下自己。”

青年不卑不亢的说道:“禀君侯,某名叫郭淮,字伯济,并州雁门人,现任温侯帐下副将。”

敖烈刚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听到郭淮的自报家门之后,差点没被喝道嘴里的茶水呛到,惊奇的追问道:“郭淮你叫郭淮而且是雁门人和文远将军是同乡”在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号人物,而且还是一位大人物。郭淮的名字在演义中也曾多次被提到,尤其是在三国的中后期,成长起来之后的郭淮替曹魏政权镇守雍、凉,先后和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以及大将姜维进行对抗,并有着上佳的表现,可以说是曹魏政权中后期外姓大臣中比较杰出的一个。郭淮文武全双,既能带兵打仗,又能治理州郡,是难得的全能型人才,没想到,竟然被吕布给发掘了出来。

郭淮看着敖烈的表情,开始还以为是敖烈看不上自己,没想到敖烈的表情明显出现了变化,最后,欣喜的神色在他的脸上定格了下来。

站在一旁的吕布也帮郭淮说着好话:“伯济的父亲,是在第一次聚贤令中被征召的官员,因为政绩出众,现在已经升迁为雁门太守了。说起来,伯济也算是根正苗红的将门之后呢。”

敖烈略略思索了一下,转头问向郭淮:“你是郭蕴的子嗣”

郭淮点头答道:“正是家父。”

敖烈没想到当初自己下达的聚贤令,竟然为自己带来了郭淮这么一位大才。当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同时,郭淮的出现,也让敖烈的心中忽然产生了一种新的思维,自己现在麾下的人马是足够用了,但是放眼未来,还是需要培养更加新鲜的血液才对。在三国的历史上,父子同时名留青史的并不在少数,就拿敖烈麾下的大臣们来说,杜畿的儿子杜预、张辽的儿子张虎、董和的儿子董允等等,那可都是三国后期顶尖的人才,看来,敖烈要抓紧对这些人的培养了,因为父辈的关系,这些人对自己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只要对他们稍加培养和训练,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赶超父辈今日的成就并不是什么难事至于郭淮,不过是他们当中第一个出现在自己眼前的人才而已

笑呵呵的看向吕布,敖烈问道:“大哥打算让某授予伯济什么职位呢”通常,君主册封官职,是不需要征询下属意见的,但是吕布是谁是当世虓虎战神,是敖烈的结拜大哥,更是刘协亲封的温侯,所以敖烈才会选文一下吕布的意见。

吕布伸手拍了拍郭淮的肩膀,认真的说道:“二弟,你我相交多年,对某的脾气,你在了解不过了,某只适合战场冲锋,不适合做封疆大吏。某的意思,是想让伯济接替并州牧的职位。”

郭淮闻言大惊,连忙单膝跪地,向敖烈说道:“主公,淮万万不敢取代温侯的职位,况且淮并没有那份能力,请主公明鉴”对于郭淮的感恩之心和自知之明,敖烈是很欣赏的,但却认为郭淮实在是有些过谦了,历史上能总督雍、凉十几年的郭淮,当然有着相当的能力可以出任并州牧,但是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郭淮年纪还轻,经验阅历都还不足,还需要一些磨练,尚不足以独当一面。

沉吟了一下,敖烈开口道:“这样,伯济暂时卸去所有职务,进入燕京学府深造学习,待学成之后,本侯在考虑你的综合素质,授予你相应的职位。”

敖烈这样说,就等于是打算对郭淮进一步培养了,郭淮自然明白敖烈话里的意思,心中大为感动,另一个膝盖也跪在了地上,向着敖烈磕了三个响头,口中说道:“多谢主公栽培,郭淮铭感五内”

当吕布带着郭淮离去之后,敖烈立刻提笔写了一道命令,要求麾下文武官员的适龄子嗣,可以自愿到燕京学府学习。现在的燕京学府,早已今时不同往日了,越来越多的人才被燕京学府中的东观藏书所吸引,自愿来到燕京学府任职,就连名动一时的鸿儒郑玄,不久前也是慕名而来,在燕京学府中开堂讲课,亲传弟子。郑玄是当时的最为出名的名士,同时也是公孙瓒和刘备的老师,郑玄的到来,又把燕京学府的知名度提高了两个台阶。

现在的燕京学府分为内外两院,外院没有录取标准,并且只对寒门士子开放,提供给广大的穷苦人民启蒙教育的机会,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和初中,进入外院第一门要学的课程,就是由蔡邕、郑玄等名士共同编纂的千字文,里面记录着一千多个常用的汉字及其用法和含义,启蒙教育还是敖烈的另一位岳父甄逸提出来的建议;至于内院,就等于是后世的大学,只有品德兼优的精英才会被选入内院,进一步深造,进入内院的唯一标准,就是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些人是历经外院的学习之后被选入内院的,另外一些人则是某一方面的天赋特别出众,直接就进入了内院学习。

所以说,能够进入燕京学府学习,是每一个北方五州子民的梦想,甚至其他一些大州的人,也会来到燕京学府深造,燕京学府的教育质量和先进的授课方式,已经赶超了号称天下第一书院的鹿门山学院。

而现在,敖烈下达的这道指令,意在培养后备人才,相信大多数官员,都会十分欣喜的把自己的子嗣送到燕京学府来学习。还要强调一点,在燕京学府中,是没有男女之分的,就算是女子,只要一心向学,也可以进入学府学习,甚至少数的女子还被选入到内院进修。

在敖烈的这道指令中,他特意点了十几个少年的名字,其中,杜畿的儿子杜预、张辽的儿子张虎以及董和的儿子董允等人赫然在列。这十几个少年,是敖烈强制要求,必须要到燕京学府学习的。他们的年龄,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敖烈深信,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一定会对他们日后的成就有所帮助,成为北方五州的后备人才、第二梯队中的中坚力量。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 祭师出征

在一系列紧锣密鼓的秘密统筹下,出征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