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 分节阅读 204

分节阅读 20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没有反应过来的短暂呆滞,急速向着四面八方撤退。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暗影成员无愧于王敖老祖、枪神童渊以及敖烈本人等数位名家的教导,天下第一刺客组织的威名。就此被冠在了暗影成员的身上。

随着去卑等人被刺杀。匈奴人的抵抗变得更加无力了。在经过两个时辰的攻伐后,几乎被敖烈所部汉军全歼。只有不到两万的匈奴人,在最后时刻弃械投降,做了汉军的俘虏。至此。敖烈此次的北伐。可算是大功告成。除了先后两批人数达到九万人的俘虏之外,匈奴全部的青壮,几乎尽皆殁于此役。再也不会对大汉的北部边疆,构成任何的威胁了。

战后,敖烈一面让吕布、赵云、马超率领本部精锐,强行把各个部落的匈奴人都聚集到狼居胥山来,一面让诸葛亮、徐庶和李儒清点战损和战利品。

数日后,吕布等将先后回到狼居胥山,他们押来了四十万多的匈奴人,这些人,大多是老幼和女人,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身体羸弱的青年,因为身体条件不好,才没有被各部首领强行拉上战场。同时,他们还把各个部落的物资也一起带了回来,在狼居胥山下,各种物资分门别类,堆成了数座小山。

另一边,诸葛亮等人的清点工作也完结了,敖烈没兴趣听收获了多少战利品,反正不会是小数目就对了,他只关心自己部下的战损。经此一役,三支精锐都出现了较大的伤亡,其中尤以血杀军的伤亡最重,原本接近五千的人数,在战后骤降到了不足三千人,战损高达两千。龙骧军和虎贲军也分别出现了将近两千和一千五百多的战损。三万新军则是又折损了一万人,八千乌桓骑兵的战损还算不高,但也有两人多的伤亡。至于来去无踪的暗影,竟然也出现了伤亡,三百暗影成员,有近百人把性命留在了战场上。

敖烈让诸葛亮把战死将士的名字,一一记载在册,以便回到燕京之后,把这些令人惋惜又自豪的名字,铭刻到忠烈碑上。届时,也会有政务府和军事府协调处理这些将士的死后事宜,发放不菲的抚恤金给他们的家属。

当大漠的太阳,经过一夜的黑暗之后,再次爬上天空的时候,敖烈沐浴熏香,来到事先命部下筑起的封禅台上。偌大的封禅台只有敖烈一个人的身影,朝阳的光辉映照在他的身上,在他的身周形成一圈金黄色的光环,映照的游龙啸天甲折射出多彩的反光,衬托的敖烈仿似九天之上的天将下凡一般。

在封禅台下,四十余万匈奴老幼妇孺,被分成四个方队,分别由一万名严阵以待的汉军看管,吕布、赵云、马超和许褚,分处四个方位,冷冷的注视着匈奴人的一举一动,如果谁敢发出任何异响,已经蓄势待发的溪子连弩,便会洞穿他们的咽喉。

敖烈此举,是效仿当年的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下,进行封禅,也就是后世流传于世的封狼居胥的典故。今日,敖烈要在封禅台上,为战死的汉军将士祷告,祝愿他们的灵魂得以安息,并承诺将他们的尸身带回故乡。

一阵大漠的微风吹过,拂动着敖烈身后雪白色的披风,敖烈如标枪般站立在微风中,缓缓地摘下了自己的头盔,将之放到了脚边。随后,敖烈从游龙啸天甲内取出一篇祭文,开始大声朗读了起来。这篇祭文是敖烈亲笔写的,祭文中敖烈以饱含情感的词汇,对阵亡的汉军将士进行了哀悼,之后又肯定了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赞扬他们为大汉的稳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勇敢与忠诚,历数了他们曾经立下的功绩等等

最后,敖烈用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结束了这篇简短的祭文:“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诸位将士在天之灵,安息,本侯保证在有生之年,绝不会让任何异族侵袭我大汉的任何一寸土地”

收起了祭文,敖烈默然站立了一会儿。似是在沉湎那些战死的英灵。良久之后,敖烈收回思绪,把目光转向了封禅台下的四十余万匈奴人,用冰冷彻骨的声音开口说道:“呼厨泉所部,出列”

数万匈奴老幼妇孺,相互搀扶着,带着惊恐的神色来到了封禅台下,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忐忑。带着惊疑不定的神色,看向封禅台上的敖烈。

敖烈没有理他们,继续冷冷的说道:“于夫罗所部,出列”

又是数万匈奴人。来到了封禅台下。和呼厨泉的族人站立在一起。两部的人口加起来足有十万人,十万人聚集在一起散发出来的体温,足以融化坚冰了。但是他们此刻依偎在一起,却不到丝毫的温暖,因为敖烈就像是一块万年寒冰,带给他们的只有彻骨的寒冷。

扫视了两部匈奴人一眼,敖烈的口气略微缓和了一些:“呼厨泉,是一位可敬的对手。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你们的安定。他在临死前,曾经恳求本侯,对你们网开一面。本侯不愿失信于人,因此给你们一次机会,迁居到明州去,在那里定居,你们的亲人也在那里等着你们前去团聚。”

敖烈的最后一句话,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这些无依无靠的老幼妇孺,本以为家中的男子已经战死沙场了,没想到竟然还活着。不少老人已经是老泪纵横了,拉着女儿、儿媳、孙儿等家人,在封禅台下跪了下来,感谢敖烈的不杀之恩。

敖烈心中一软,让这些老人给自己下跪,实在有违他的本心,不过转念一想,这些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也是匈奴军中的战士,曾经也做过残害汉人的事情,虽然他们已经老了,心肠已经变得软弱了,但是这并不能遮盖他们年轻时犯下的错误。想到这里,敖烈也就收起了恻隐之心,继续用冰冷的语调说道:“只要你们今后遵守汉人的制度,接受汉人的习俗,本侯会对你们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人歧视你们。但是如果贼心不死的话,下场,你们自己知道。”

近十万匈奴人连忙连声保证:“不会,不会,我们感谢骠骑大将军的恩情还来不及,又怎么会犯上作乱呢,我们虽然读书不多,但是恩将仇报的事情,绝不是匈奴人的作风啊。”

敖烈截口说道:“记住,以后不许再自称匈奴人,否则,严惩不贷匈奴这个词,该是永远消失的时候了。”顿了一顿,敖烈继续说道:“在明州,只有七万青壮,你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将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儿子、丈夫,对此,本侯也是爱莫能助。其中有一些人,已经死在于夫罗和呼厨泉的内讧中了。但是你们到了明州之后,可以在那里生根发芽,重新组成家庭,本侯也绝不会干涉你们的生活,前提是,你们必须遵守汉人的一切规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