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 分节阅读 174

分节阅读 1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济率兵数万坐镇长安,就连上朝的时候,王越带领的五百亲卫,也是按剑侍立在大殿之内,天下第一剑客王越更是笔直的站立在刘协身后,衬托的刘协自有一番威严。因此,朝中的各个大臣们,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在说话之前都要先掂量掂量,刘协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旦触怒了刘协,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被责骂两句倒没什么,关键是这些大臣们怕王越那一手出神入化的剑术啊。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说话,都要先看刘协的脸色的。皇甫嵩站出来大声说道:“启奏圣上。冠军侯仰仗圣上天威,得以平定北疆,使鲜卑人不再为祸我大汉边疆,实乃是我大汉千万子民之幸、我大汉江山社稷之幸”

刘协笑着说道:“朕也是这样的心思。只是,冠军侯上表,让朕给新州冠名,诸位爱卿说说,新州应该叫什么名字好呢”

听到刘协这样说,一众大臣们已经确定了刘协的心思,刘协这是以天子之尊,为敖烈请功呢。能混到朝中做大臣的,无不是心思玲珑之辈,既然确定了刘协的心思,阿谀奉迎之词便如同潮水般涌来:“圣上天威所致,北疆俯首称臣,不如就叫做威州,以彰显圣上的天威。”

还有一些人说道:“不若干脆就叫做新州,意寓我大汉将迎来崭新的大好局面。”

“圣上,依老臣看”

一时之间,近乎一半的大臣们,纷纷出谋划策,在为新州的命名的同时,暗地里的马屁恰到好处的拍向刘协。那架势,就仿佛偌大的北疆,是在刘协的弹指一挥间就被打下来一样。

大汉自桓、灵二帝以来,历代皇帝无不喜欢阿谀逢迎之词,专门爱听利好的消息,对那些不好的消息而是充耳不闻。这就养成了许多大臣报喜不报忧、阿谀奉迎的习性。在敖烈穿越之前,汉代的大臣们虽然不是绝对的世袭,但也是很看重家世传承的,很多重臣在退下来之前,都会把自己的子侄辈提前扶上位。于是,在大臣们世代的传承中,这个毛病也就一代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皇甫嵩和朱儁两位重臣,是为数不多没有拍刘协马屁的大臣,他们暗中相互对视了一眼,均是皱起了眉头。朝纲不振,有时候真的不能去怪那些作乱的逆臣,就拿董卓来说,如果不是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暗藏私心,企图扳倒十常侍进而控制朝政,怎么会有后来的董卓霍乱京师所以说,朝纲大部分是败坏在了这些所谓的朝中重臣身上,他们就好像是井底之蛙,世代的家世传承,让他们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显贵,自幼在家族的护翼之下,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宽广,却偏偏喜欢在各种场合引经据典,长篇大论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面对天子的时候,不着痕迹的马屁也是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进而得到天子的青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的尊贵和价值,说他们坐井观天都是轻的,应该说他们鼠目寸光、纸上谈兵才对。

耳中听着各种逢迎之词,刘协起初还听得津津有味,后来听着听着也就厌烦了。敖烈身上的后世思想,对刘协有着深远的影响,让刘协清楚的知道,大臣们是在刻意拍自己的马屁,但是好话谁不愿意听呢所以刘协也就笑着照单全收了,不过好话说的再多,也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刘协挥手打断了众人的马屁,转头看向王允问道:“王司徒,你有什么好提议吗”

王允在不久之前刚刚被提升了司徒的职位,原本应该是由他带头拍刘协的马屁的,但是王允却并没有那么做。因为凡是看到敖烈扬眉吐气的事情,王允都觉得像是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他对敖烈的各种羡慕嫉妒恨,早已蒙蔽了他的理智,让他倍感压抑,从而苦心积虑的想要除掉敖烈,可是敖烈的运气还真是好,一而再再而三的跳出王允的阴谋圈,让王允倍受挫折。

现在听到刘协问自己话,王允也不能在装着没听到了,随口应付道:“圣上乃是一代贤君,无论给新州取什么名字,都足以彰显圣上的天威浩荡,所以老臣认为,只要是圣上亲口御封的名字,就都是好名字。”

刘协哈哈大笑了起来,而且似乎越笑越开心,最后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随着眼泪的流出,刘协的笑声忽然有些诡异的带着一丝悲伤,让心思机敏的大臣们,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对劲。

忽然,刘协止住了笑声,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身来,直直的盯着王允,一字一顿的问道:“王司徒,你口口声声说,只要是朕亲封的,就都是好的,那朕要问你一句,冠军侯、幽并大都督、骠骑大将军,朕的皇兄,是不是朕亲封的官职爵位”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一章 刘协发威

王允一愣,急忙恭敬的回答:“敖君侯自然是圣上亲封的封疆大吏,这是不容置疑的事情。”

刘协点了点头,语气忽然变得冷酷无比:“王允既然你知道皇兄的官爵职位是朕亲封的,为何还要勾结鲜卑和连,意图陷害皇兄”

刘协这句话一出,整个大殿内的大臣们都震惊了钟繇连忙站出来奏道:“圣上,王司徒忠君卫国,在董卓之乱时,也曾是圣上的心腹大臣之一,虽然和冠军侯有些微的小矛盾,但绝不会做出陷害朝廷栋梁的事情啊请圣上三思”

随着钟繇的出班启奏,皇甫嵩、朱儁、杜畿等十几名忠诚、耿直的大臣们,也纷纷站出来为王允求情,请求刘协应该在详查之后在下论断,切不可轻易冤枉了王允。说来也是个绝佳的讽刺,王允乃是世家子弟,是那批善于阿谀奉迎大臣们的头头儿,可是在刘协发怒,要拿王允问罪的时候,那些平日以王允为首的大臣们,竟然无一人敢站出来帮王允说话,反而是钟繇等十几位不齿于阿谀奉迎的人,肯为王允直言犯上。

刘协板着脸看着眼前的十几位忠臣,再次流出了两滴清泪,任凭眼泪滑落到大殿的地板上,刘协也没有伸手去擦一下。叹息了一声之后,刘协看向王允,低沉的说道:“不但是你们,就连朕也没想到,昔日忠君为国的王司徒,缘何会变成今天这样究竟是你隐藏的太深,还是朕被你玩弄于鼓掌之间呢亏得朕一直以来,都把你当做心腹大臣,你让朕的心,好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