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 分节阅读 169

分节阅读 16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内部的稳定团结,是保证幽并军事集团在危急时刻,连战连捷的重要因素。

此外,敖烈的识人之明和知人善任,也为这场大胜奠定了基础。在敖烈麾下,大多数文武官员,都是敖烈亲手发掘出来的人才。在投效到敖烈麾下之前,很多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名气,但是投效敖烈之后,敖烈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给他们最为适合的职位,让他们尽展所长,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才智,并时刻不忘记对他们进行更深入、多方面的培养,这就造就出了一批可堪重用的猛将和能吏。

以诸葛亮为最典型的例子,在此之前,没有几个人知道诸葛亮是谁,很多人对诸葛亮的尊敬,都是因为他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的弟子,再加上敖烈对其青睐有加,才让诸葛亮坐上了第一文臣的位置。对此,不少人心中都存有疑虑,认为诸葛亮年纪还轻,资历不足,不足以被委以如此重任。可是此战之后,诸葛亮的军事素养、运筹帷幄以及对人心的揣摩,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让那些心存疑虑的人,彻底打消了心中的担忧,确认了诸葛亮第一文臣的地位。

除了内部的因素之外,外部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就是这场罕见的天降大雪,让北疆的异族,尤其是鲜卑族毫无准备,为了生存,只能在仓促之间,向幽并发起大规模的侵略。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不可能有太多的粮食存量的,贸然发起战争,一旦失败,结果必然就是走向灭亡。相比于鲜卑人,敖烈手中的粮食虽然也不多,但汉人毕竟是以农耕为主业的,调集粮草还是要比鲜卑人方便一些。

另外一点,就是运气的问题了。在连番的作战中,好运气始终站在了敖烈这一边,甚至就连无心插柳的王允,都从千里之外的洛阳横插一脚,包藏祸心的举动反而帮了敖烈的大忙。运气好的极致,就被人们称作是气运。往往那些大气运加身的人,最后都会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通过这场战役,可以推断的出,敖烈就属于那种大气运加身的人,不然怎么解释的通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好运气呢

总之,两个月的作战时间虽然短,但是敖烈却完成了数代乃至数十代的汉人,未曾完成的夙愿。一统北疆,把西连雍、凉,东临幽、并的庞大地域,规划到大汉的版图上,是自汉武帝以来,所有汉人共同的心愿。现在,距离这一天,已经不会太久了。

汉代,是个注重功绩的朝代。汉武帝屡次发动战争,就是要开疆扩土,为大汉的版图添砖加瓦。从那以后,开疆扩土,就成为了每一个汉人心中,最大的功劳。昔日的首位冠军侯霍去病,之所以会在数百年后今天,依旧能够成为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就是因为霍去病纵横大漠,打的匈奴人被迫向大汉俯首称臣。

今日,敖烈完成了和霍去病同样的壮举,甚至比霍去病的战绩还要辉煌。因此,当敖烈班师回到燕京城外的时候,他麾下留守燕京的文武官员,全部换上崭新的衣服,沐浴熏香之后,出城十里相迎。无论是文士还是武人,对这个时代有着开疆扩土功绩的人,都会发自内心的赞叹。此外,居住在燕京城中,甚至是方圆百里之内的一些百姓们,都出现在了欢迎敖烈大军凯旋归来的对列中,他们自发的排成队伍,手里捧着家中不多的存粮或者酒水,以犒军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欢喜。

对于这些最底层的穷苦百姓而言,开疆扩土这样宏伟的理想,距离他们的生活实在太过遥远了。但是他们清楚,他们的大都督有效的遏制住了鲜卑人的南侵,使他们的家人免于被荼毒,财产免于被侵略;他们还知道,经过此役之后,那些经常南侵的异族人,此后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发动侵略了,因为,那些蛮横残暴的异族人,已经被他们敬仰的大都督敖烈征服了。

敖烈的这一场大胜,让上到天子刘协、下到黎民百姓,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快感。近百年以来,大汉北疆屡屡被北疆异族侵略,死于侵略中的汉人,损失在侵略中的钱财,已经没有人能够计算的清楚了,但是谁的心里都明白,那将是一个天文般的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着汉人和北疆异族世代结成的仇恨,这种仇恨,已经深入骨髓了。

是敖烈,让所有的汉人出了一口恶气,让他们能够把积压在心头已久的愤懑,毫无保留的宣泄出来,尤其是饱受异族人侵略之苦的幽并二州以及冀州北部的百姓,在他们的心中,敖烈就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四章 噩耗

在数十位文武官员以及大量百姓的簇拥中,敖烈风风光光的进入了燕京城,回到了大都督府中。

一进府门,敖烈脸上的微笑顿时消失不见,低声向黄忠问道:“汉升,伯符何在”黄忠答道:“在府内西厢房中,伯符似乎有什么忧心之事,却不肯对某明言。”因为孙策是敖烈的弟子,还是孙尚香的大哥,又和敖烈麾下的大将们十分熟悉,因此黄忠没有让他住到驿馆内,而是把他安排到了大都督府内居住。

听到黄忠的猜测之后,敖烈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孙策一定是遇到麻烦了。于是,敖烈让麾下文武先去府内的大厅等他,他自己却调转方向,向着西厢房走去。

来到西厢房,敖烈推开房门,看到房间中有着两个年轻的身影。坐着的正是孙策,另外一个站立在孙策的身后,观其年纪,大约只有二十不到,甚至比孙策还要小上一些。

看到敖烈走了进来,孙策猛然站起身来,想要对敖烈倾诉些什么,最终却失声痛哭了出来,哽咽的说出来两个字:“师父”

敖烈和孙策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三年来从未见孙策哭过,即便是当初孙尚香为敖烈挡下毒箭,命悬一线的时候,孙策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也强忍着没有掉一滴眼泪。心中的感觉越发不妙,敖烈急忙快步走上前去,伸手在孙策的肩膀上一拍,宽慰着说道:“不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说。”

孙策是个硬汉,轻易不会落泪。但孙策也是性情中人,一旦哭起来,却怎么也收不住。站在孙策身后的青年,沉重的叹息了一声。向着敖烈深深行了一礼,开口替孙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禀君侯,某是伯符的结拜兄弟,姓周名瑜字公瑾。这件事,是这样的,当初沙县一别之后,老主公率兵回到江东,上表辞去长沙太守的职位,专心治理江东。在老主公的励精图治之下,我江东军在一年之内。横扫三十六处水贼巢穴,声威大震,并连续占据了江东五个郡。谁料却因此引起了后将军袁术的不满,联合荆州牧刘表,在大江之上设下暗礁,在老主公行军途中,乱箭暗算了老主公。月余之前,老主公因重伤不治,已经归天了。伯符在老主公的旧臣拥护下。已经成为江东军新的主公了。”

周瑜的话,让敖烈大感吃惊,甚至都来不及去仔细观察一下,眼前这位名垂青史的江东周郎了。转头看向孙策,敖烈带着悲戚的神色,重重的在孙策肩膀上拍打了两下,大声说道:“是大丈夫。就挺住这个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