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北汉燕王 > 分节阅读 91

分节阅读 9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艺的事情,还要劳烦你们二老了。”

王敖笑呵呵的点头说道:“放心,你去忙你的。”对于敖烈这位弟子,王敖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对待敖烈,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子孙一样,除了修炼时对敖烈要求极为严格之外,其他的事情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所以王敖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见到王敖应允,敖烈有对孙策勉励了几句,让孙策虚心跟着两位师祖修炼。孙策自然是满口答应。

交代好了孙策的事情,敖烈对蔡琰投去一个抱歉的眼神,意思是自己又要忙碌起来,不能陪在蔡琰身边了。蔡琰回以一个温柔的笑容,表示理解。之后,敖烈快步走出了府中,来到了官衙的议事厅,找到了正在办公的荀彧和贾诩。

看到敖烈急匆匆的走了进来,两人丢掉手中的毛笔,站起身来向敖烈行礼。敖烈此刻也顾不得什么礼节了,几步走到桌案前,凝声说道:“某要组建一支斥候队,不是骑哨,是专职的斥候,可以刺探全天下所有秘密的那种。”

荀彧和贾诩被敖烈说的一愣,想要刺探全天下所有的秘密,这谈何容易一向沉稳大度的主公,今日怎么会如此失常疑惑的神色,在两人的脸上同时升起。

敖烈没闲暇去理他们的疑惑,直接说道:“董卓要进京了。可是我们却一点消息都不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从今以后,某希望我军的情报能在第一时间,送到某的手里来。所以,某要组建一支专职的斥候。”

对于董卓,荀彧或许了解的不是那么详细,但是贾诩却是很清楚的。贾诩也是西凉人,对同样出身的董卓自然有着深切的了解。听闻董卓即将进京的消息,贾诩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了起来:“这是真的么如果真让董卓进京,大乱将至矣”贾诩不是敖烈,也不是穿越者,自然不知道历史上将要发生的事情,但是贾诩有着睿智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机敏的感到,当董卓进京的一刻,就是大乱将至的一天

沉默了一会儿,荀彧转身走到一个书柜前,从里面拿出了一卷薄薄的绢册,递给了敖烈,同时说道:“主公,在我军训练新兵、整治军备的这大半年中,彧曾派人收集到了一些消息,都在这个绢册内,请主公过目。”

敖烈看了荀彧一眼,伸手接过绢册,嘴里却问道:“既然文若收集到了这些消息,为何不告知与某”

荀彧苦笑道:“主公天天为了军事操劳,彧实在不忍心让主公负担其他的事情了。”贾诩插言道:“主公,现在我军掌管这偌大的幽州,可是主公麾下的谋士和文吏,实在是少的可怜,很多事,都是文若一个人日以继夜的操劳着去办理的,连带着诩每天也跟着累得睡不好觉呢。”

听到贾诩这么一说,敖烈才知道荀彧的工作量有多大。无论是汉朝还是后世,每一位手握重兵的将军、元帅们,身后都有一个智囊团队为其出谋划策,反观自身,因为崛起的速度太快,导致麾下的人手极度匮乏,武将方面还好一些,人数虽然不太多,但每一个武将,都可以独当一面,暂时也就显不出什么问题来;可是文官方面就不行了,本来身边可堪重用的就那么几个人,邓芝、董和、李严等人还在外出任太守的职务,除了眼前的荀彧、贾诩之外,也就只有鲁肃、顾雍等六七个人可以重用了,难怪一向善于明哲保身的贾诩都会吐露辛苦。

脸上带着几分尴尬的笑意,敖烈说道:“这个,是有些难为二位了,眼下也是没有办法,等日后人手宽裕了,自然不会再让你们如此辛苦。只是,组建斥候一事,刻不容缓,还望你们再辛苦一下。”说着,敖烈打开荀彧递过来的绢册,看了起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很多事情都大大出乎了敖烈的意料。荀彧记载的绢册中,有几件事,引起了敖烈高度的重视。首先,刘备三兄弟离开了公孙瓒,去向不明。这件事敖烈早就知道,但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他们三人的消息,让敖烈感到很意外。按照历史的轨迹,这三兄弟的下一站,应该是徐州,可是那是发生在徐州牧陶谦的部下,私自杀死曹操之父曹嵩之后的事,眼下曹操还没有起家,所以也不能断定刘备一定去了徐州。

第二件事,新的南阳太守已经走马上任了,无巧不巧的,正是和敖烈相当不对眼的袁术。想起当初自己离开南阳的时候,封存了府库中所有的钱粮,现在全便宜袁术这个败家子了,让敖烈后悔不已。

引起敖烈注意的第三件事,就是吕布在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任职,官居中郎将的高位,掌管着并州所有的骑兵。看到这个消息,敖烈心中恍惚想起,当初和吕布道别的时候,吕布确实说过要去投奔丁原,因为丁原镇守边关,长期和匈奴人作战,吕布欣赏丁原为将的作风,有意去投在丁原帐下建功立业,后来和丁原情如父子,但并没有像演义中写的那样,拜丁原为义父。历史上,不久之后,董卓用一匹赤兔马收买了吕布,让吕布刺杀了待其如子的丁原,改投在董卓的帐下,并且认董卓为义父,正因为这个原因,才让吕布有了三姓家奴的称呼。可是敖烈心中清楚,自己的大哥吕布雄心壮志,怎么会真的被一匹赤兔马收买当初敖烈把西域王马照夜雪龙驹相送,吕布都不肯接受,岂会为了赤兔马和丁原反目这其中必定有着史书中不曾记载的隐秘。

还有一件事,袁绍所在的袁家,在当代家主太傅袁隗的主张下,和大将军何进沆瀣一气,意图共同诛杀十常侍,进而把持朝政。不料事情泄露,被十常侍先下手为强,找了个死罪的理由陷害袁隗,把袁隗下了天牢,不久后,袁隗就被毒杀在天牢里。袁绍只身逃离洛阳,去向不明。对于这一点,和历史上的记载出入不大,只是袁绍离开洛阳的时间,提前了一些而已。对于袁绍的去向,敖烈大概也能猜到,一定是返回了冀州旧地,征召人马以图东山再起去了。

除了以上几件事之外,其余就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了。真是难为了荀彧,在百忙之中,还能抽空记载下这些有用的信息。虽然这些信息,寻常人看不出什么异常,但是敖烈却是明白得很,这些事,单独拿出来确实不值一提,但是综合到一起,就显示出大乱将至的预兆了。若不是有着后世的知识,敖烈也不可能在这些事情中看出什么端倪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