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龙境秘踪 > 分节阅读 315

分节阅读 3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骨折断,扑嗵一声栽倒在地上。

居鲁扭转身,冲武田吼了一声什么,再想吼叫,却愣在原地,那士兵竟然又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并且伸出双手去扶自己已经折断的脑袋,却没扶好,头歪在另一边,这场景诡异的狠,头颈折断,这人竟然还没死。

谢依胆小,尖叫一声躲在四姑娘身后,有的士兵举起了枪。凤青龙大喊:“别开枪,别开枪,用火,这东西只能用火烧。”柳生等人也喊了起来,我愣了一下,我还记得纳斯在地下魔宫里燃烧的绝世之火,仿佛是此类东西的克星,可惜沃特并没有参加这次搜索。

一个日本人从武田身后转出,张开手,一个白布口袋正打在头颈折断士兵的身上,武田示意大家后退,白布口袋腾起一股白雾,笼罩在士兵的身上,众人疾退,那个日本人袖口射出一枝短箭,正钉在士兵的脸上。

短箭一接触士兵的身体,腾起一股火苗,那火苗遇白雾猛然变大,把那个士兵整个笼罩在火光之中,士兵摇摇晃晃,象是在寻找什么,身上却发出吱吱地叫声,十分刺耳。众人不住地往后退,谢依早已经不敢看。凤青龙退到我身边,低声吩咐道:“老七,一会事不对,你别往上冲,保护好四姑娘等人。”

我点了点头,这个地方应该是个神殿,祭祀的地方,这七个女人最中间的显然是最早的始祖,人面蛇身应该还处于神话时代,而越往后越世俗化,最后的一个已经是古代女国王的标准形象,这七个女人高鼻深目,丰乳肥臀应该是西方人种,这大概也归属于某个西方文明。

我心里忽然一动,兽语师曾经说我们经过的斗兽场是亚特兰蒂斯人修建的,而拱廊上面的壁画也让我产生了亚特兰提斯的首领是女性的想法,而这个神殿里供奉的恰巧也是女性,难道说明这些人是亚特兰提斯的历代国王。只是壁画上的女子过于神化,和这七座雕像无法比对。

那个士兵已经倒在地上,却还在换气,吱吱声也越来越小,火势却一点也不见小,但那个日本人还不时地往火上投掷白色的粉末,让火势更旺,武田、柳生等人,刀枪并举,在一旁戒备。

这火烧了有几分钟,那士兵竟然被烧成了一堆灰,我暗暗吃惊,虽然知道白色口袋里是硝一类的助燃剂,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活人烧成灰烬,还是让人难以想像。只是灰烬里早已经没有了金刚石的影子。

众人望着这七尊塑像,却没有人再敢动这里的珍宝,也许这些东西根本不是我们看到的样子,而是一些障眼法掩盖下的附着了咒语的物品。武田等人一点也没有带走这里的物品的意思,似乎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这不是我记忆中的日本人,贪婪无耻似乎是他们的代名词,所过之处,寸草不留,据说这和岛国地域狭小,物产贫乏有关系。

一直站立不动的四姑娘已经拜了下去,恭恭敬敬地对着中间人面蛇神的雕像磕了头,众人莫名其妙,她却扭转头:“七哥,这是女娲娘娘的造像,你也来拜一下,让我们人类的始祖保佑我们以后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这个深鼻高目的怪物是女娲,慢着,我脑子有点乱,我得先理理思路,我们来这小亚细亚寻找伊甸园,却不料寻找到了一个深鼻高目的妖怪做祖先。

我好象记起来了,女娲娘娘传说中是人面蛇身,可是并没有说她是深鼻高目的外国人。再说他一个外国人,怎么没事会创造出我们这些黄皮肤黄眼睛的中国人,可别忘了白种人是上帝创造的,黄种人的传说中创造我们的就是女娲。

见我有些迟疑,四姑娘伸手拉了我一把,看着她企盼的眼神,我不想在这件小事上违拗她的意思,更何况这些也算是美女。火爷在一旁摇了摇头:“四姑娘,这人蓝眼珠子白皮肤,我们可别磕错了头,烧错了香,徒让这些外国鬼子们笑话。”他是三郎的手下,在这一点上和三郎的想法完全一致。

凤青龙叹了一口气:“女娲娘娘抟土造人,练石补天,只是神话,但她开启蒙智,创设婚姻成为人类始祖,这些未必都是后人杜撰。”我一愣,想起在大学时,一位老师曾经讲过,伏羲、女娲兄妹相婚,这种传说不仅在中国汉族文化体系,在世界很多神话中都有类似传说,那位老师认为,伏羲女娲兄妹结婚是母系氏族社会中兄妹配婚传统的反映,而女娲很可能是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中一个强大首领的综合体。

第六十一章西王母

四姑娘拉着我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她低声说道:“我曾经见过这尊雕像,当时我还奇怪,怎么女娲娘娘高鼻深目,母亲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往往是各个文明之间相碰撞的结果,西方文明中的神祗可能是东方人,东方的神也可能是西方人。”

我们默然无语,这几个人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学者,我虽然略懂一二,但都是皮毛,世界上古史史料丰富,神话传说穿杂于其间,往往是历史和神话混杂在一起,让你很难分清。

让我更好奇的是那一对玉圭,玉在世界各国的意义不同,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幅玉的历史,有人把中国古代文化概括为玉文化,世界上没有那一个民族象汉民族一样对玉崇敬,喜爱甚至寄托了道德理想。

而玉圭是古玉器名。是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说文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

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周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玉圭是上古重要的礼器,被广泛用作“朝觐礼见”标明等级身份的瑞玉及祭祀盟誓的祭器。周礼记载圭有多种形制、多种用途。但在这个虎面豹身装束的女子前面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圭让人实在想不明白。

这玉圭尖首平面,平面上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古文字,有点象甲骨文,又有点象楔形文字。

只是已经看不清楚,刚才士兵死亡的惨状,让我实在没有胆量拿起来研究一番。

有人在拍照和录像,我从一个日本人手里拿过照相机,调整焦距,仔细观看玉圭上的字,虽然大部分磨灭,但还有几个字依稀可辨,只是组不成句子。

但是这依稀的几个字却让我的心头一震,虎首豹身的女首领,玉圭,还有那尊持剑要劈下来的穆天子,这三个事情串连在一起,我已经知道这个女子是谁了,这是西王母,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抬起头,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似乎没有人注意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