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龙境秘踪 > 分节阅读 139

分节阅读 13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阳光下闪烁着金光,显得异常漂亮。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也是动脉文明的哺育者。他是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是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全长约6700公里,尼罗河贯穿埃及全境长达1350公里,灌溉着240万公顷的土地。在沙漠占国土面积达96的埃及,尼罗河就意味着生命:仅占国土面积3的尼罗河谷和三角洲里,聚集着96的埃及人

我们并没有能目睹阿斯旺高坝的雄伟,飞机折向了西南,降落在哈里杰绿洲的巴里斯,由于沙漠中地形复杂,公路的修建维护成本都非常高,因此小型飞机运输便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从巴里斯下了飞机,到前线基地所在地北迈尔斯还有100多公里的路程。

在巴里斯的飞机场上,停有十几架小型飞机,机场上人来车往,十分繁忙。哈里告诉我们,近几年来,沙漠探险游兴起,在北非的主要国家里,埃及政局相对稳定,治安也要好一些,加上宗教管制相对较松,加上其他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因此沙漠探险游发展很快。每年都有数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来到这里,主要是欧美国家的游客。他们为埃及带来滚滚的财富和外汇。同时里面也混杂着探险者、盗墓者和文物贩子。

埃及除了尼罗河沿岸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沙漠,半沙漠地区,尼罗河以东的东部沙漠,亦称阿拉伯沙漠。它直逼红海之滨,地势由东向西倾斜,红海沿岸多山,海拔1500米左右。

尼罗河以西的西部沙漠又叫利比亚沙漠。它是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约占埃及面积的23。它的南部海拔350500米,大吉勒夫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和北部多洼地,以盖塔拉洼地面积最大。有地下水的洼地形成绿洲。我们去的哈里杰绿洲是其中较大的绿洲。

在去往迈尔斯的路上,偶尔可见急匆匆的车队,驼队,候赛因的脸变的凝重起来。在北迈尔斯镇的警察局,我们先抵达了搜寻指挥部。这么多知名学者失踪对埃及政府构成了极大的压力,由于当地宗教冲突不断,担心他们被恐怖分子绑架,除了当地的警察和治安部队,还抽调了埃及精锐的突击部队进行搜索。在另一方面,封锁了报纸和媒体,上面看不到任何相关的消息,但是在现代的信息社会里,这种封锁根本不可能,满天透露只是早晚的事。我们一路上最少看到了六七家海外的媒体,看不到的可能更多,他们应该是得到什么消息而来。

这么多的外国媒体也让当地警察感受到了压力,警察局里当地警察局长抱怨不休,由于北迈尔斯远不如开罗、亚历山大、卢克索等著名旅游城市,警察力量远远不够,现在面临这样的状况,更是疲于应付。而这么多人的涌入也带动了当地的物价,原来租一头成年骆驼一天大约30埃镑,也涨到了100埃镑,一名熟悉当地沙漠的老导游更是天价难求。

当天下午,美英的后续人员也赶到了,两国一共配备了十五名人员,其中美国人九人,英国人六名,英国人带队的叫富兰克林,美国人叫杰克逊,但从人员配备来看,手下显得个个精明干练,训练有素,恐怕除了个别专业人员,大部分人都是身怀使命的特工人员。在我的印象中,两个国家一脉相承,应该无法区别,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好区别,美国人大都休闲打扮,非常随便,说话语速非常快,而且有大量的俚语,也不遵守语法,说话时伴有大量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而英国人衣装整齐,说话语速较慢,声音也较低,显得非常有修养。由于某些原因,美国的埃及历史研究远不如英国,因此失踪的人员也远不如英国的级别重量,但他们派出的力量却远大于英国。

埃及政府与中美两国关系都很好,但和英国由于历史上的关系,既亲密又有隔阂。我们会合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方向,编组人员,经过商议,确定以哈里为总指挥,候赛因为总顾问,朱天伦、富兰克林、杰克逊、扎瓦拉里为成员的指挥部。当地的军政长官为后勤总指挥,并找了当地最有经验的沙漠导游,他们中有贝都因人,也有科普特人,年纪最长的是一名叫扎耶德的向导,是名贝都因人,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但身体健壮,就连我们年青人也自愧不如。他有四个老婆,十几个儿子,据当地警察局长介绍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跟随当时的驼队穿遇沙漠,随后的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无数次带领商队,探险家,游客穿越沙漠,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被称为活地图,几年前他已经洗手不干了,但上次失踪的探险队的向导中有一位是他的孙子,他才带着二儿子,三儿子一同前来。

美国人来的同时也携带来了大量的设备,沙漠越野车就有十几辆,还有先进的卫星通信设备,后勤保障车,水源净化车,甚至包括洗浴设备。但是扎耶德仍坚持要带上几十头骆驼,他更相信这些有灵性的生物。除了四国的研究人员,导游,还有一只当地的治安部队和那只特种部队随同保护,加起来近百人,三十四台车,六十多头骆驼,可以算是一个庞大的队伍。

第十三章前途艰难

高大的椰枣林渐渐消失不见了,我们走入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根据我们知道的信息,和考察队在警察局的备案,结合他们gs定位系统提供的坐标,他们是向北迈尔斯的西南的进发的,大沙漠中零星散布着一些水源点,这些水源点构筑了一些小的绿洲,也为探险者提供了生命的保障线。上一次的科考队选择了最为安全的行走路线,没着一些水源走了之字形,这样虽然绕的有点远,却安全的多。而杰克逊希望直奔最后失踪点,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到线索。

对于有人怀疑自己的权威性,老扎耶德显然是很不高兴,候赛因告诉大家,沙漠中不比其它地方,昼夜温差极大,而且此时正是季风时节,随时有可能起风暴,而风暴一起,遮蔽天日,根本没有生物可以生存下来。因此按扎耶德的线路才是最安全的,好在我们行程快,可以两天的路程一日走,中间也不停留研究考察,大概一周左右就有可能到达。哈里也坚持按老扎耶德的路线走,杰克逊才没有话说。

我看过许多关于撒哈拉沙漠的图片,哪里的沙漠如黄金铺地,沙山如海中波浪,甚至是美丽的震撼人心;在读研究生和博物院工作时,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也去过西北的沙漠戈壁,那里多盐碱流沙,而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地面是坚硬的灰色砂石,裸露在周围的也是灰色砂石,仿佛是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只是偶尔有两丛灌木展现生命的顽强。

前面是悍马越野车,紧追其后的是大型越野吉普,中间是后勤保障车,包括油料车,再后面是驼队,再后面还是悍马。这是一个壮观的车队,这个阵式有点大的超过我们的想象了。

我被安排在第六辆车上,这是一座美式的七座吉普,坐了六个人,我和机械宋,两名埃及士兵,司机和唐代明。我们几个人并不善谈,相对无言,在路上我们遇见了两只探险队,这都是旅游性质的小型探险队。只有三四辆车,我注意到这两个探险队都有持枪的警察保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