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商海惊涛 > 分节阅读 425

分节阅读 42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游四海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终于什么也说不出来。

虽然国内去年底加入了世贸组织,但并不表示西方国家就认为中国就成了他们的同类。不少外国人眼里中国国企是直接和苏联时期的军火联合体划等号的,认为国企都是政府派出的窃密者。这种情况下,国外对于中国国企对本国企业和资源的收购,都抱着很重的警惕感。

而澳大利亚的铁矿几乎等同于该国经济支柱,如果发现国内钢厂染指这30亿吨铁矿的图谋,恐怕不用两拓游说,澳政府就会以事关国家安全的理由将其封杀。相反要是以星威资源和中长集团为核心,吸引国内大量民间资本,再分散部分投资吸纳海外投资者,这在外国政府眼里这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所受阻力就会小得多。

游四海还想到另一方面,以往对外矿石谈判中,中钢协每每苦口婆心劝说全国钢厂协调一致枪口对外,但却发现总有人偷跑,悄悄以高价购买外国现货铁矿石。除了没有大局观外,主要还是因为国内钢铁进口指标长期控制在有办法的国企手里,并且他们技术好多,产量高,在铁矿进口谈判中总是压着民营钢厂一头,如今让民间资本投资澳大利亚铁矿,也算是公平竞争。

他不禁想到当初他和国内著名民营钢铁企业家江苏沙钢董事长盛文远有过一席长谈,当时盛文远就感叹,国内民营钢厂的经营水平不逊于国营大厂,技术上也很有追求,他就曾经收购了德国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一家钢铁厂,拆卸后千里迢迢运回国内,又在国内几乎一砖一瓦的完整的复原了该厂的细节,连德国人都对此惊讶不已,还特别拍了纪录片广为传颂。

可民营钢厂一直无法超越国有钢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起跑线的严重不平等,特别是在原料供应这一块上屡次被卡脖,尽管销售市场化了,但在铁矿石采购上,国内体制还保留着严重的计划经济残余,而在产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方面一直无法和宝钢等竞争,盛文远对此十分不满,要是能得到杨星和荣明友这批铁矿,他想必就更有底气和国老大竞争一番了。

游四海的沉默看在闻语眼里,就知道他已经被杨星说动,他和游四海不同,乐见民间资本进入钢铁行业,打破国内外的种种垄断。而杨星找上他,除了铁矿涉及国家战略资源外,肯定还和不久前传出的国务院要整治钢铁行业的风声有关。

对于国内新“大炼钢铁”崛起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情况,中央不是没有察觉,去年国家发改委就公开警告钢铁产能过快增长,导致矿山滥采乱挖,资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污染物排放等问题频发。

并且近年新建钢铁项目中资金相当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产品价格下跌,将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甚至倒闭,从而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资产,并可能引发较大范围的下岗失业,形成新不稳定因素。能否有效遏制钢铁等行业过度投资,已经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突出任务。

据测算,今年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9,而正在发改委审批的2003年投资更上了千亿元,现在国家对于新上特大钢铁项目审批异常严格,闻语来之前就接到指示,鉴于国家战略资源管理局整合稀土行业的成功经验,有人建议由国家战略资源管理局出面,将其成功经验复制到钢铁行业上来。

杨星突然透露在澳大利亚发现了30亿吨铁矿山,联系到他在三都澳和洋浦的钢铁厂建设,这司马昭之心也太过明显了。但杨星接下来一番话才让他明白自己的格局还是太小,小看了这位三十岁还不到就身价过百亿美元年轻人的野心。

“你们听说过今年由欧洲三大钢铁公司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阿塞洛,他们都算得上是百年老字号,也是能推举代表欧洲出席全球铁矿石谈判的大公司。你们说如果我能摘下这块皇冠上的宝石,那么不仅能在铁矿石谈判桌上增加钢铁企业一边的筹码,还能获得先进的的钢铁冶炼技术,在矿石选料、环保节能以及生产高价值钢材上都对提升国内钢铁冶炼水有大帮助”

游四海和闻语都愣在原地,不知说什么好。欧洲作为工业革命的摇篮,著名钢铁企业不计其数,为欧洲工业的起飞打下了牢固基础。但二战后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世界钢铁的中心已东移到亚洲,特别近年来中印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两国钢铁产量急速攀升。面对亚洲低价钢铁冲击国际市场的局面,欧洲钢厂纷纷倒闭,剩下的也只有结阵自保,联合起来进行竞争,所以才有了阿赛洛钢铁公司的出现。

昨天忙着买房,所以拖了一章,今天连忙补上,实在是抱歉

第六百六十三章 阿赛洛钢铁

在场的人对于国际经济都有很深的研究,对去年欧洲钢铁业风云变化的一出大戏都不陌生,自然知道杨星谈到的的足以改变世界钢铁行业格局的大合并案的细节。

2001年2月19日,卢森堡阿尔贝德钢铁公司、西班牙阿塞拉里亚钢铁公司和法国的北方钢铁联合公司这三大欧洲钢铁集团宣布合并建立一个名为阿赛洛的新钢铁集团。总部设在卢森堡,合并口号是为了让三家公司互补短长,让其集技术,工业和商务协同于一体,表露出新集团想在钢铁领域中发挥主导作用,做全球钢铁业领导者的野心。

这三大集团在各自国内都属于钢铁业的领头羊,强强联合的结果就是新集团一举成为世界上当时产量和技术都领先的最大钢铁企业。但杨星他们不会被表面的风光所迷惑,都明白这不过是欧洲钢厂逼不得已。因为欧美经济已进入成熟期,传统大工业时代的优质产业逐渐沦为“夕阳产业”,昔日烟囱林立的大钢厂已经很难在讲究环保自然的欧洲大地上立足,只能选择联合之路。

二战后欧洲钢铁行业中总体来说是走下坡路的,就连昔日欧洲最大钢厂德国的蒂森克虏伯也是日暮途穷,沦落到要变卖旗下钢厂给中国人的地步。而远东的钢铁业却是一片欣欣向荣之色,日韩的钢铁厂不用说,最耀眼的莫过于中国的各大钢厂产量大跃进,纷纷突破千万吨产量,向着亿吨目标狂飙突进。

而除了中国外,还有一个新的钢铁大国也在崛起,那就是印度。这几年印度执政的人民党搞经济有一套,经济繁荣对于钢铁的需求也就大了起来。其中代表性企业印度米塔尔集团的钢铁产量更是一路飙升,已经跻身世界钢铁业前三甲,亚洲钢铁企业对欧洲同行的压力越来越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