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商海惊涛 > 分节阅读 415

分节阅读 4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快造成了重大事故,今年8月,香港交易所发表咨询文件,建议将股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港币5角的主板上市公司股票除牌,引起市场恐慌性抛售这些股票,香港股市俗称不到一元的股票为“毫股”和“仙股”,这件事被称为“仙股事件”,由于大量散户股民损失惨重,引起民愤,港交所总裁被迫辞职。

当时民主派议员就提出要追究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的主管责任,由于包海生力保,导致高管问责制被讥笑为“问而不责”,差点半途而废。同时包海生第一任期内大力推动融合中国文化母语教育,改善民生的八万五居者有其屋计划和港人居港权申请人大释法等举措,也被人翻了旧账,不少人认为他独断专行,未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就仓促上马这些计划,现在要重新审议,整个社会爆发了巨大争议。

不少市民指出母语教学被认为弱化了英语学习能力,是香港在国际竞争中的自我矮化;居者有其屋计划则被视作导致金融风暴期间香港房价一蹶不振,直到现在也未恢复元气的元凶,前不久还传出居屋短桩,过百人被捕的丑闻;而申请人大释法,更被认为有损香港法制和司法独立,结果学生家长、市民和律师都一上街游行,闹出很大的风潮。

最丢脸的是今年7月7日,包海生刚走马上任,这一天又是他的寿辰,却闹出数万名公务员上街示威,抗议政府政策,让包海生焦头烂额,很是下不来台。

事情起因是2000年香港推出强制公积金政策,政府强制香港所有雇员成立投资基金,雇主及雇员每月需将部分薪金付托基金供款,然而强积金管理费过高及欠缺透明度,雇员不能自由选择投资信托机构,雇主却可以用强积金的雇主供款部份来抵销长期服务金或遣散费,该条款被广泛诟病,影响最大的香港政府公务员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

而财政司司长刚发表的财政预算案,提出港府公务员数量过多,人浮于事,在不能轻易裁员情况下应考虑减薪以纾缓政府财政,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这一连串上街示威游行让包海生大失颜面不说,还引起中央关注,毕竟一个连部下上街都控制不住的政府实在令人担忧。所以他这回急着找杨星这个小诸葛,向他请教指点迷津。

杨星沉吟了好半天给出的点实在让包海生大失所望,“你要关注民生问题。”但杨星接下一番话却让他不由沉思起来。“包老你第一任期干的其实很不错,许多人当时预言英国人能干好的事,中国人一定干不好,现在证明他们大错特错。但这一任期你的目光太多落在像我这样的富豪身上了,虽然拉动经济是首要任务,但也不能忘记香港600多万市民中大部分是升斗小民,经济增长实惠始终要落到他们身上才行。”

“你对民主派搞风搞雨不痛快,但他们的诉求有部分是有道理的。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想要顺利执政就要照顾到广大民众的需要。香港经济虽然发达,但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可不少,我听说政府想要取消居者有其屋计划,我就不看好。当初推动每年建设八万五千套居屋是你的施政亮点,推行不力主要是因为亚洲金融风暴导致香港房价大跌,许多人都成为了负资产一族。”

“可现在香港房市已逐步恢复,特别最近放开内地富豪来港投资房产后,房价一路飙升,但许多香港本地人却没有房住,他们心里怎么会痛快,这居者有其屋计划就是缓解香港居民住房贫富分化的一把好武器。”“还有这几年香港几大主权投资基金赚了些钱,现在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时候。既然公务员对于减薪不满,不妨让全城居民一起评估该不该减,反对派里不少人是大律师和商人,也可以让他们一起亮亮家底,同时把市内拿综援的贫困市民做个比较,把公务员减薪和提高综援覆盖挂钩,政府投资所得是应该给公务员还是给领综援的市民,政府从善如流,没必要闹到上街游行吗。”

第六百四十七章 养贼自重

杨星给包海生详细解释了他的想法,包海生这一任期内要格外注意体恤民生,即使无法很快拿出大的改进民生的措施,至少也要经常走出办公室,下到基层展现亲民的一面。因为包海生出身豪富之家,本身对香港贫困居民的生验不够,这就产生了思想上的隔阂。

包海生第一任期内出于经济原因多和杨星这样的超级富翁来往甚密,推出的许多政策被攻击为只关注一小撮富人利益,而未照顾到广大普通市民。他想要挽回形象,多出去走走,学习台湾日本政客一天之内握手千次,手都肿了还面带笑容的基本功是非常必要的。

包海生听了如醍醐灌顶,他竞选特首两次都相对容易,也就自然而然忘了西方政界的传统法宝亲自拜票。现在杨星一提他就明白,香港实行的可是一国两制,目前政治制度还是要向西方民主那一套学习,他本想点头同意杨星说法,立马让助手安排自己的亲民活动,只是突然又想到一件事,说不得还要继续请教杨星。

他让随从离开,单独和杨星谈道:“但现在有一件麻烦事,你知道现在政府正在讨论成立国家安全法,你现在让我放低姿态搞亲民,会不会让本来就反对该法案的反对派误以为我态度软弱,变得更加猖狂这部法案关系到基本法,不容有失啊”

他这样一说杨星才想起来,前世他是从某张香港报纸上看到,当时为了通过国家安全法,香港政坛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今年早些时候特区政府曾推出一份咨询文件,建议履行基本法第23条规定,立法禁止任何叛国罪、分裂国家行为、煽动叛乱罪、颠覆国家罪及窃取国家机密等涉及国家安全的罪行。

这听起理所因当,当在很多有心人曲解渲染之下,国家安全法的很多地方引起市民忧虑,担心出现以言入罪、因知情不报而被定罪等问题,影响到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保障,市民应有的“权利”被剥削,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最后更引起香港自主权移交以来对政府最大不满情绪的一次总爆发,导致2003年“七一”,发生了超过50万人上街示威的大事件。

最后港府在立法会否决该案的情况下,无奈宣布押后提交表决,随后在判断强行推动基本法23条立法不可能的情况下,包海生宣布撤回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这次重大失败也是导致他两年后任上辞职的主要导火索之一。

这一世杨星在香港呆了这么久后也发觉,香港市民阶层中爱港和爱国观念并不一定一致。香港接受了英国百年殖民教育,政治上许多时候不由自主的会被西方倡导的所谓人权自由的口号所左右,对于基本法中要求很多遵照中国宪法,加强国民教育,提倡爱国主义,禁止叛国叛乱的正常要求居然会看得大逆不道,认为侵犯了他们的言论自由等人权,闹出了很多内地人觉得非常荒谬的风波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