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商海惊涛 > 分节阅读 381

分节阅读 3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收不回来。香港电影产量锐减到百部,影片水准也大幅降低,大部分都是小投入无厘头的粗制滥造之作,更加难以吸引观众,形成了恶性循环。连带香港演员也出现青黄不接的势头,始终几张老面孔挑梁大制作,新人很难接前辈的班,而作为中坚的导演队伍也出走内地和国外,让香港电影逐渐沉沦。

而这几年随着韩国、泰国等国留学青年导演归国,一大批制作水准精良的该国影片不断涌现出来,而国内的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也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良多,新亚洲电影风头正旺,香港电影却每况愈下,行业有识之士都忧心如焚。

杨星当初和兴和社老大岑氏兄弟之间的合作,临时起意成分居多,并未考虑会长期合作。可是世事弄人,后来杨星取得老虎基金罗伯逊的信任,岑氏兄弟出了大力的,也慧眼独具,看好杨星未来发展,以他们黑道老大之尊,居然会向年纪比他们小一大截的杨星投靠。杨星也觉得在香港发展,既有香港政府这样的白道支持,又能获得岑氏兄弟这这样的黑道地头蛇的支持,许多麻烦都会轻易化解,于是同意接纳岑氏兄弟,让他们单独执掌星光娱乐旗下的电影制作。

岑氏兄弟热衷拍电影,香港人尽皆知,他们还亲自出演过电影中的角色,和香港影圈中许多重量级影星的关系更是匪浅。星光娱乐集团前身就是他们原先开办的一家唱片公司,有他们的人脉关系,再加上杨星的雄厚资金支持,兄弟俩创办的中国星电影公司迅速成为香港电影行业的排头兵。

而且他们听从杨星的建议,认为香港电影的未来在内地,国内有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但是缺乏香港丰富的电影制作和推广经验,结合二者的长处,积极推动两地电影合拍和建立内地电影院线体制以打开内地广阔的影视市场,就是岑氏兄弟这些年一直努力的方向。

事实证明,岑氏兄弟能在香港黑社会里坐到最大社团龙头的位置,手底下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得到杨星的前世经验指导,又有充足的资金,他们把眼光跳出香转向内地后,觉得真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啊。杨星还在中央帮他们说了些好话,打消了他们香港回归前曾被国安局找上门的惶恐,于是放开手脚,很快就在内地影视市场打开局面。

除此之外,杨星这个时候推动旗下电影公司和内地加强合组还有政治性的考虑。97年香港回归后正遇到百年一遇的亚洲金融风暴,即使有杨星提前预警和积极斡旋,香港政府又和中央携手合作,终于力保香港经济一枝独秀,未被风暴吞没,但香港经济由此受到了重创,需要马上摆脱衰退阴影这点却是不假。

中央不想刚刚回归的东方之珠蒙尘,在杨星等有心人推动下,程沧海亲临香港,把和香港更紧密经济安排cea计划提前好几年推出,以提振香港信心,支持香港经济。cea计划中有一项就是内地为支持香港经济,同意将香港和内地合拍的影视组品视作内地影视,不受电影进口配额限制,对香港影人赴内地的合拍电影的问题,也在证件管理和工作签证上予以方便,还提出允许港资投资内地影视工业和影院院线,这相当于把内地庞大的影视市场向香港电影打开了大门,给低迷的香港影视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岑氏兄弟听从杨星吩咐,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不仅签约了不少香港影星北上参与内地影视企业的大片拍摄,还在各地依托中星国际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建设的娱乐设施积极上马中国星院线影院,现在已经国内拥有高档电影数目最多的院线影院,虽然光靠放映电影还不能做到收支相抵,但如果杨星预测的以英雄为代表的国内大片热潮兴起,他们信心满满的认为除了电影放映外,依托电影附带的相关产业,只要国产大片形成规模,赚钱不成问题。

所以虽然中星集团事业逐渐走上正轨,杨星又想让韦尔奇接手他的工作,尽量平时不多插手公司具体事务,只是这一次事关身边美人苦苦相求,而他也想对国产大片推一把,免得将来好莱坞大片打入国内,国内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所以他就让岑氏兄弟邀请香港影视圈里名人汇聚追星园,利用前世记忆帮着挑挑将来会走红的电影。

他运用“预知未来”的本事,的确挑了一批大有希望出名的剧本,像成龙的神话,周星驰的功夫、陈德森的十月围城等剧本都被他“慧眼”相中。杨星还谈到他对香港电影比较欠缺的特技技术不放心,准备花大价钱组建一个专门负责使用电脑、焰火、化妆的特技公司,还装作无意的提出使用当今最先进的3d动画技术打造一部国产动画大片,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功夫熊猫,免得将来国内影人哀叹外国人拍的熊猫我们拍不出来

有岑氏兄弟广泛的人脉,还有杨星建议采用无间道那样一部影片几大天王和天后助阵的模式,杨星推出自己旗下公司的电影大片很有信心。当然他说不出口的另一个原因是总算能给成天缠在自己身边的女人找些事做,免得她们拉着自己夜夜,铁杵也要磨成针啊

第五百九十二章 大棋局

除了岑氏兄弟成为追星园的座上客,还能经常出入追星园的就只有杨星的几名老部下星华地产的于德利、安义礼,星富投资的方凯叔侄,以及查国强江雨秀夫妇。他们到来当然不会只是恭贺杨星喜得贵子,跟着杨星这些年,经过商海的风浪熏陶,这些人都已非吴下阿蒙,就连往日九都地头蛇的查国强也早已洗心革面,办了加拿大护照,和老婆儿子过上了“海外富商”的平静生活。他跟其他人一样都已经是中星集团的重要人物,所以杨星把他们叫到一起,是谈论集团布局国内的“大棋局”计划。

杨星这些年虽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外人看来中星集团核心业务似乎就是最喜欢在金融市场上大赌一把。只有杨星心里清楚,他之所以经常借助前世记忆放手一搏,真正的目的还是要壮大实体经济的实力。现在偏重于生产的几大产业园已经完成了大半,杨星的目标也算达成了不少,把众多手下叫来,就是想吸收消化在金融市场上获得的暴利,将中星国际旗下企业的品牌旗帜插遍全国每处城乡。

这一点和中星集团正在国内全面推动的“大棋局”计划息息相关,该计划实际是要打造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条,通过这个计划把“十方俱灭”的所有公司串联起来,让每家企业彼此精诚合作互相扶持,从而发挥出“11gt2”的效果。

该计划的核心是由星华地产依照在国外流行的“a”模式加入中国元素打造的城市中心商业中心,“a”这个词最早指的是林荫道,但现在已经特指规模巨大、连成一体、包罗众多专卖店和商铺、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商业中心或加盖的林荫道商业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