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商海惊涛 > 分节阅读 299

分节阅读 29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中星国际的人才培训基地,毕业生大部分还能进中星国际的企业,就业形势还算乐观。但九都市另两所大学九都工业大学和国防外语大学的毕业生求职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国防外语大学还有军方背景支持,工业大学这几年大四学生一学年都在求职,但毕业后的去向仍然不仅让学校头痛,就连市教育局都束手无策。

这几年国家教育改革一下子扩大了大学招生数目好几倍,往日被誉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数量突飞猛进,但没带来质量提升,过多涌入劳动力市场的大学生身价倍降。不少大学生眼高手低,重理论轻应用,到职后又不能马上上岗,让许多企业不满意。很快罩在大学生头顶的光环就消失殆尽,黄厅长说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宁肯招收动手能力强的专科中专和大专生,也不愿意招聘没有本事的本科生,现在省里各大学的每场招聘会都异常爆满,挤满了大学生。

黄厅长的苦水如滔滔江水涌过来,让李国柱都有些措手不及,大学生不能充分就业是个新问题,这是教育改革中高等教育市场化的一大弊病,但也是全国普遍现象,并非一时半会就能扭转的。但他知道杨星单挑这个问题来问,肯定有他的用意。

杨星也不再吊胃口接口道:“这几年我们在各地建设产业园,现了一个很大问题,不少名牌大学毕业生不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还对深入基层工作很抵触,是典型的眼高手低。亚洲国家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有一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情节,看不起蓝领工人。但现代化企业是由千千万万一线工人组成的,并且现在的工厂大量采用微机数控技术,不是以前的老黄历了。我看想解决这个矛盾,而且要提升省里整体制造水平,培训新一代高级技工势在必行,这方面我可以和省里合作,成立一批技术学院怎么样”

李国柱终于来了兴趣,杨星这个大老板表态,以他一向在教育上不吝投资的态度,这笔投资数目一定可观,黄厅长听了更是双眼放光,城市大学每年获得的投资不低于清华北大的国家拨款,现在杨星想投资成立技术学院,那不是几倍的投资

名震天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术学院

“我去年在欧洲的瑞士和德国呆了一段时间,这两个国家的精密机械制造技术享誉天下,但我猜大家不一定清楚,德国青年占一半,瑞士有7o的中学生毕业后并不像我们这里一n心思都想考大学。他们更多按照自己的喜好考入各类专业技工学校学习一技之长。”

“在西方对于考大学并没有太迫切的要求,同时他们对蓝领职业并没太大的歧视,技术工人的待遇相当高,高级技工甚至能得到科学家相当的待遇。我在想虽然我们暂时没法解决全国考大学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局面,但能否在我们省里搞点学习瑞士和德国经验的实验呢就像我说的,中原省最不缺乏的就是人,为什么不在省里试行推广建设一批专业技工学院,资金除了省里划拨外,还可以同省里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开设合适的课程,不仅给广大青年开辟一条除了大学之外新的就业路径,也能大大提高省内工人素质,和省里提高制造水平的政策相符”

杨星边说边取出随身公文袋里早已准备好的文件纷纷散给众人传阅,李国柱心想这小子果然早有准备,挖好了坑等着他往里跳呢看来杨星之前做的种种铺垫和他提议设立小额贷款金融机构的主意与这个建设技术学院的主意环环相套,说到底都是为了给他找寻新生意。利用省里的资源,他只要提供部分启动资金,小额贷款的成立和运行肯定离不开他旗下的金融企业的支持协助,而技术学院则可以为他的制造企业提供必要的人才,当然省里得到的好处更大,看来这回他如果接受了杨星的建议,回去是要和省领导讨论一下,转变思路深挖省内丰富的人力资源,大力推动省里中小型企业的展了。

杨星拿给大家传阅的是一份星空人力集团和星斗研究院联合起草的申请,原来随着中星国际旗下公司业务的急剧扩张,现在不仅是中高端的管理人才缺乏,基层高级技工和销售代表等人才缺口也越来越大。作为代表整个中星国际各企业进行人才选拔和职务分配的企业,星空人力自然责无旁贷的要提出解决办法,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作为人才培训基地提出集团目前高端人才的培训城市大学还能勉强胜任,但对于基层员工的入职和岗位培训,还需要更多更专业化的技术学院才能解决。

这种技术学院体制要采取类似于德国和瑞士技术专科学院的框架,而有别于以前国内的各种技校。在改革前九都作为中原省工业重镇拥有过前苏联教学模式的一大批技工学校和职业中专。但这些院校只是单纯依附于某个厂矿,学科设置单一,教学面窄。经费全靠企业支持,但那些国有企业生产效率地下,工艺水平落后,技校的教育水平自然不会太高,并且随着国企效益滑坡,大量走向破产倒闭,那些技校更是当其冲被裁撤或是丧失了经费来源,导致本来大众印象就不佳的技校教学质量下滑,又加上大学扩招的压力,招生更加困难,关n的也越多,形成了一个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

杨星提出鉴于这种情况,省教育部n干脆完全放开对技校和中专等院校的管制,引入民间资本,依托市场的力量开办一系列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技术学院。这些学校会随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校课程,招收高考落榜或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对于学历的要求不太严格,但必须保证“宽进严出”的原则,和地方各大企业签订协议书,按他们的要求专n培养合适的可以直接上岗各类人才,这种订单式的教育模式既能帮学生节省寻找工作的过程,也能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一举两得。

省里只需要对技术学院出台一定的政策优惠并加以引导和监管,向省里的优势产业倾斜,以及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上岗培训等职能交给这些技术学院,国家拨款和民间资本结合,创造出一个职业培训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大环境。

另外他还提出省里对技术学院毕业生学历要有相关处理办法,毕竟国内对学历非常重视。杨星计划中如果工作到位,这些技术学院的师资、教材和学生就业都好办,但唯独不能保证学生的学历可以等同于大学毕业证。现在为什么许多学生宁肯读三流大学拿大专文凭也不愿到技校学一技之长,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

杨星建议既然是在省里试点,那可以规定凡是省内企业不得歧视这些技术学院的学历,省教育部n出台政策确认技术学院的学历等同于大专学历,还要出台措施允许技术学院的毕业生拥有上岗之后接受再教育的权力,可以在工作中继续到省内相关大学继续深造。

申请书里还建议省里恢复改革后废除的高级技工制度,对一些拥有绝技的老师傅,不能因为退休就手艺失传,可以将高级技工职称和高级工程师挂钩,让他们成为业内专家,并把手艺传承下来。并让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中青年工人一个榜样,让他们努力提高自身技艺。

这份申请书内容翔实,李国柱看的津津有味,因为事关省里教育体制的变更,他匆匆吃完饭就拉着杨星边在城市大学里参观边一起探讨申请书里的内容。越听越对眼前年轻人印象大为改观,他一向以为杨星更喜欢在资本市场上搞风搞雨,不愿坐下来做实事。但现在听他的构想,简直就是为省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三极人才培养机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