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商海惊涛 > 分节阅读 240

分节阅读 24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让郑云龙在家族里的地位水涨船高,最近又凭借和杨星的关系,年纪轻轻就被捧到了外汇管理局里干了实缺主任。

当初郑云龙为了拉住杨星这个盟友,把家族企业中最值钱的外贸业务全部卖给了星海商贸,连心腹姜立奎都跑去做了星海商贸的高层,家族中有人还想不通。可谁都没想到这两年中星集团发展的如此迅速,简直是一飞冲天隐隐有跻身世界五百强的意思,郑家内部的舆论自然是转向了郑云龙提出和中星集团扩大合作这一边。所以郑家想趁机拉拢杨星,让郑家也能借借他的光,保证家族财源不断。

杨星对此没有推辞,他觉得这是个合则两利的事情,他一路走来仰仗上海汪家和京城郑家的地方不少,做人要厚道,这份恩情总是要还的。何况以郑家和汪家的人脉和历史积淀杨星也不能自信的认为他今后没有用得上他们的地方。他虽然立了大功,但毕竟人单势薄,总不能每件事都去求总理这座大靠山吧,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商言商他也不会拒绝郑家的合作的请求。

郑家是个大家族,这次过春节国内外来的亲朋好友加起来足有上百人,把诺大的院子都挤满了,郑云龙现在全心投入仕途,他名下所有生意已经移交给了他表姨夫古北省省委书记于之江的二儿子郑云龙的表哥于继光手里。于继光四十来岁,浓眉大眼,也跟郑云龙一样有着当过兵的干练劲。既然杨星首肯,他也不客气吃过饭就和郑云龙和他父亲等几名家族核心成员一起请杨星聚在郑子恺的书房里商讨家族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正式请教杨星给他们指点意见。

杨星来之前就得到了郑云龙的暗示,这几天也反复思考什么样的商路适合郑家。郑家解放前虽然是大商家出身,可经过这些年,家族里政治人物多,像样的经营人才只怕没剩多少。他们的政治优势是很大,但隔行如隔山,经商和从政毕竟不是一回事。最适合他们的除了高风险高利润的项目外就是找一个细水长流垄断性的行业进入,利用政治资本坐地收钱,这总没问题吧。当初不少政治家族走上走私这条路也是图的风险虽大但来钱快,容易操作这一点。听说郑子恺当时坚决反对郑家成员从事走私,所以打击走私的风暴一点没牵扯到郑家,这也反面证明老爷子的预见力。

杨星整理了一下思绪,慢条斯理的问道:“我是有一个想法,但不知你们有没有兴趣”郑子恺饶有兴致的看着他道:“小友尽管畅所欲言。”“是这样的,我手下有一家叫做星威资源的企业,主要经营绿色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减排以及资源开发资源这类业务的。来这之前,我刚收到他们传来的消息,他们刚在中原省丁阳市附近的千鸟山里发现了一座储量接近60万吨的大钼矿以单个矿体资源储量来看,位居全国第一,而且附近还发现了两个规模接近的大钼矿。我粗算了一下,这个矿足够挖个十年,总经济效益就超过2000亿元不知你们怎么看”

在座的人都知道杨星做生意手腕了得,但他抛出的这个消息仍像个大炸弹般炸的众人半响说不出话来。众所周知找矿宛如大海捞针,很多时候完全靠运气,但杨星轻描淡写一句话,全国储量第一的大钼矿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他的运气实在太逆天了。

郑廷松点头道:“这消息我知道,我才看过中原省打来的报告,说这个重大发现是近年难得的特大勘探发现,只是这找矿容易开矿难,先期投入会很大,地方上也不可能允许你一家独吞,这政策风险大家都明白,我们怎么介入吧。”杨星接口道:“这倒没什么,前年找矿前我在九都市成立了一家钼钢加工厂,是跟九都钼金属公司合作的,现在只等着把矿石开采运来马上就能开工生产,这可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你们进来只负责投资,保证风险低利润高”

大家这才明白杨星居然早就做好了相关准备,只是看他的眼光更像是看个怪物,他居然在找矿前就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矿连钼矿加工厂都提前预备好了,他就不怕万一没找到他这一切努力不都打了水漂他们都以为杨星是孤注一掷置之死地而后生,却不知道杨星有重生这个超级作弊器傍身,一早就知道这个钼矿跑不掉。郑家人商量了一番也觉得杨星说的没错,这送到嘴边的肥肉没理由拒绝,都同意杨星的建议。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杨星还没说完又提出一个新设想,他打开随身的笔记本电脑道:“既然开矿这么有赚头,其实国内资源领域里还有大把的黄金等着我们捡。你们看,我国虽然号称地大物博,但很多主要矿产资源实际上都握在外国人手里,比如石油、钢铁、铜等资源。但唯独有一样东西,全世界都要靠我们出产,大家应该听说过稀土这东西吧。”。

第三百六十九章 稀土

稀土这东西在前世里被炒的沸沸扬扬,成为舆论的焦点,这一世杨星通过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稀土问题实际上它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简单。yzuu点稀土并不特指某一种单纯的资源,它实际上是由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等十几种稀有金属的氧化物组成的固体。

虽然被称为“土”但它们的价值可是远远超过普通的土壤。习惯上把它们分为轻稀土、中稀土和重稀土三类。在世界的分布上大部分集中于中国,前不久的一次勘探表明,中国南北都有大型的稀土矿,总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97,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稀土储量和生产大国。

但现实是我国是稀土资源的储备大国,但却不是稀土的利用大国。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一种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生产制造领域,也被誉为“工业味精和维生素”。但国内对于这种珍贵资源的认识较晚,开发和利用都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工业大国,稀土的主要开发技术都掌握在日美等国手中,他们又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

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只能对稀土进行初步的加工提纯,然后以卖“土”的价钱把这些珍贵资源转手卖给外国,也造成了我国坐拥全世界九成的稀土产量,但没有定价权,所获利润十分微薄。

作为国务委员的郑云松当然深知这其中的内幕,而于之江所在的古北省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轻稀土矿生产大省,辖区内拥有北方最大的稀土矿生产企业,对此更是一清二楚。其实我国50年代发现大规模稀土矿后对此问题也相当重视,改革初期第二代领导人曾意味深长的对外国人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第三代领导对于稀土资源也很重视的,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稀土办公室,对这个问题进行协调和管控。但改革初期国家外汇储备奇缺,为了赚取外汇不得不以大白菜的价格对外出售稀土。而十年全国兴起的乱采乱挖矿产资源的风潮,更是让稀土行业陷入了无序竞争甚至是自相残杀的地步,国家稀土办公室对此是负有很大责任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