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商海惊涛 > 分节阅读 220

分节阅读 22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某些地方似乎不太一样。他连忙追问难道这批密档规模一两个人不能缩微拍照带走阿里克塞奇怪的打量他半天才解释,这批档案涉及从苏联建国到解体前横跨八十余年,涉及苏联工业制造各个方面的技术。当初克格勃是匆匆把分散在各地档案室里的大量纸质资料复印带走,能够采用数码化处理和缩微技术处理的只有最新的一些资料,但也不是像用几张dvd光盘装下大英图书馆藏书那样容易处理携带的。

其中还有不少类似老式电影拷贝和摄影胶卷等特殊资料储存装置,当时事起紧急,没有太多时间一一整理,全部被秘密封存后放进特殊地点保存。按他的说法,那些档案数量巨大,加在一起足足有十几个火车皮那么多

杨星听完只觉得耳朵被震得嗡嗡作响,十几个火车皮按他心算,就需要至少几十辆集装箱大卡车才能一次运走,那可不是普通的工作量,同时还要不引起当地情报机构的注意,简直是一场超级大盗行动了。及时这次他未雨绸缪找来了“启明星”部队的人员参加,还是感觉捉襟见肘,看来只有向国内请示,准备一次特大的跨国情报行动了。杨星对于存放这批密档的地点更加担心,当时能存放这些密档的地点一定远离人烟,而且旁人很难接近,既要派遣大批人马进入,又不能大张旗鼓惹人注意,的确需要仔细筹划。不并且阿里克塞直到现在还故作神秘,一定要等杨星和国内联系,给出他满意答复后,才能告知具体地点所在。

现在计划出了大变数,杨星只好立即回驻地和国内沟通,阿里克塞则要求林佳娜陪他回乌克兰,毕竟无论此事成功与否,,阿里克塞还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档案管理处的处长,不长期在俄罗斯盘桓,一定会引起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的主意。

林佳娜跟他回去也要立即做准备,阿里克塞不通知杨星具体地点,但对这个教女一定会有所暗示,林佳娜可以再杨星出发前去采购一些必要的装备,要是真像阿里克塞所说,一定需要大量的运输工具,这只能指望地头蛇林佳娜了。杨星二话不说就给她拨了一大笔钱,现在不是斤斤计较的时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只是当他和林佳娜交代事项时,发现林佳娜的皮肤很烫,浑身都热的发红,整个人也抑制不住的一直微微发抖,好像是在忍受某种剧痛。杨星关心的询问她是否有事,她却装作满不在乎的拉着阿里克塞急急离开。杨星还想追问,她转眼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他只好压住满腔满腹疑问先处理苏联密档这件大事。

当他一回到驻地,就托词不参加军队代表团一系列的文化演出和活动,接下来几天都闭门不出。中方代表团的领导以前知道他真实身份和目的,但现在经过他那晚去莫斯科彻夜不归还有人帮着隐瞒,他身边陪着的年轻貌美的女少校也是神神秘秘,作为军方人士,多少还是猜到他们是执行秘密任务的,于是都选择了无视的态度。这倒正中杨星下怀,他不喜欢抛头露面应酬,就集中精力和虞傲君一边和国内秘密联系,一边赶紧制定新的行动方案。

很显然阿里克塞口中透露的消息实在太惊人,他们国内联系人不敢怠慢,直接上报中央最高层,中央对此也格外重视,立即发动全部力量去核实阿里克塞的身份和苏联密档的真实性。经过几天的消息反馈,杨星才发现还是小觑了这位前苏联克格勃的第十六局局长。

根据国内情报分析,阿里克塞负责的十六局当年曾被誉为苏联版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a”,dara是美国各种高新军工技术的,二战后为保持美国在科技上的领先,成立的这个直属于国防部的研究局,并不直接研发具体产品,而是由他们部门提出划时代的科技构想,再交给具体研究机构接手,将许多看起来荒诞不经的幻想化为现实。后来大名鼎鼎的“黑鸟”sr71侦察机、外形梦幻的隐形轰炸机b2、革命性的海军导弹防御系统宙斯盾等的最初设想都出自这个部门想。不过它最出名的成果,就是研发了互联网的前身北美国防指挥军用网。

冷战中为抵御苏联核导弹的进攻,美军怕几个指挥中心被核弹袭击后导致群龙无首。就设想设计一种可分散联系,没有具体中心的网络。最后这个这个设想不但开花结果,还孕育出了如今已遍布全球,成了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明的国际互联网。

能和dara齐名,克格勃十六局在苏联军工体系中可重要性当然不一般。国内已经明确阿里克塞就是该局最后一任局长,据说他当年还负责苏联许多尖端军工科技的研发,很多武器当时听来就像是天方夜谭,但根据随后流传出的部分消息分析,其中大部分武器不但存在,还很可能已经实用化了。

杨星上回在南京引爆的那颗常规电磁炸弹,为什么让南京军区如此重视,不惜得罪多个家族也要把公子们一网打尽关起来,就是为了防止泄密。这种武器都是王牌,不能轻易使用。电磁炸弹的原形设计,就来自于阿里克塞掌握的资料。即使没有苏联密档,凭借阿里克塞的记忆,他本人就是一本不可多得活的苏联绝密军工百科全书。因此上方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要让他活着,还有把那些珍贵的档案尽可能一件不落的带回中国。

得到上方宝剑的杨星自然不敢怠慢,火速把好消息通知了林佳娜他们后,就借着代表团的名义四处联系俄罗斯这边的人员积极准备。他之所以没有马上就跑到乌克兰去连人带货一起运走,是因为来之前,特训教官专门讲过,情报行动中,最忌讳头脑发热冲动行事。越是大行动,越要谋定而后动。电影里007那样到处杀人放火的间谍在现实世界里绝对要被开除。大部分的情报活动都是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永远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国家的情报单位是情报界的铁律。很多时候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就能让筹谋多时的行动功败垂成。

杨星他们准备了这么久的“晨曦”计划,对于这种突发情况早有预案,现在整个计划明显要扩大,在得到最高领导层的关注后,杨星他们就要放手大干。上头同意他们动用整个东欧地区的所有的情报资源,人、财、物都不计代价的投入进来,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到这个时候庞大的情报机器开始发威,杨星也沦落成整次行动的一个小棋子,几天的忙碌后,他就乐得清闲,有空去骚扰一下代表团里几个最出色的军花,顺便等行动的进展。他这次虽然是核心人物,但还轮不到他指挥,他的金钱在这里也意义不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