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商海惊涛 > 分节阅读 115

分节阅读 1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都投进股市中去了。要不是因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开工在即,还占用了他们大半资金,他们甚至还考虑过把这笔钱也拿出来。根据黎国发他们的建议,他们决定不把钱到处去撒胡椒面,而是学杨星当年发家时根据股市“518”行情,大胆盯住几只股坐庄,捞取超额利润。

这次他们盯住的是一家在深圳上市的的公司海南民源现代农业股份公司,简称为琼民源。这家93年上市到95年效益滑到每股收益只有一厘钱的垃圾股公司,在96年突然咸鱼翻身。从1996年7月1日起,“琼民源的股价以445元起步,在短短几个月内股价已窜升至20元,翻了数倍。

黎国发他们当初就瞄准过这支股,但没想到却被方凯和杨星都否绝了。理由很简单,他们觉得琼民源的利润和资本金虚增明显有问题。黎国发却觉得他们胆子小了,大家都知道琼民源有问题,但还不是奋不顾身的冲进去有钱赚才是硬道理,中国股市什么时候用的着考虑公司绩效了

去年他们和新岚证券公司达成私下的跳槽协议后,作为投名状就主动提出买进琼民源的股票,短短几月果然效益明显。从96年4月208到97年1月2618,琼民源的股票涨幅高达16倍新岚证券赚的是盆满钵溢,这更让汪岚猊他们相信了黎国发的能力。97年1月22日,琼民源公布了96年年报,果然“激动人心”,每股收益0867元,净利润增长1290倍

虽然汪岚猊和荣新民凭借多年的商业经验都知道这其中有问题,可是股票疯涨带来的暴富的诱惑让他们欲罢不能。他们知道这种股票跳脱常规的疯涨绝不正常,不过他们自认自己是在坐庄,要倒霉也是消息闭塞的散户先倒霉。因此他们利用琼民源股票大涨的契机,又吸纳了一批上海滩有势力人物的资金,准备继续炒高琼民源,当琼民源股价达到2640元的历史最高位时,他们都觉得自己已经身在天堂,要把杨星踩在脚下了。但事态的发展呢很快证明,股市里庄家并不是神,而从天堂到地狱永远只有一步之遥

琼民源原定于97年2月28日下午3点在海口召开股东大会,讨论送股方案,荣新民亲自前往坐阵。尽管几天前就传出国务院证券委员会要严查琼民源报表造假的消息,很可能会使琼民源停牌。但是2月18号因为国家前领导人病危,深沪股市大跌,琼民源的股价已经开始不稳,他们在这上面投入这么多,如何能马上收手。何况这次琼民源送股方案诱人,按惯例当天肯定有一波上涨的行情,他们决定再赌一把,此前监管层还没有过公司开股东大会停牌的先例,捞完最后一把再走

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2月28这天上午股市一开盘,琼民源即向下跳空042元,数十万股的大卖单立即杀出,股价一路下滑,上午11点琼民源已被打至跌停板。汪岚猊他们意识到不妙,拼尽全力补救,中午时注入大笔资金,下午将跌停板打开推动股价上扬。但更让他们心惊胆颤的是,此时大单往外抛的规模不减反增,他们意识到琼民源停牌的消息可能成真,接到消息的大户准备动手抛单离场了,可是他们势成骑虎,只能咬牙撑住拼命接单,并祈祷今天绝不能停牌。于是这一天大笔的买、卖单你来我往,战斗无比激烈。汪岚猊、黎国发他们即使在春节后的早春寒意里都是汗透重衣,荣新民更等不及琼民源的股东会结束当晚就坐飞机回了上海。

黎国发他们孤注一掷,放出传言说新主力入场欲再创天价的假消息,以吸引大量散户跟风买入琼民源分散他们的压力,许多不明真相的股民听到消息后也想即使没有新主力做天价,股东会上10股送98股总是有的吧,于是往股市里猛冲,这天结束总算在收市时稳住了股价,汪岚猊他们才长出一口气。但更大的噩耗晚些时候传来,当晚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宣布,琼民源停牌汪岚猊他们和他们欺骗的广大散户一样,都被套住了1997年2月28日成为琼民源的绝唱,新岚证券光荣的炒股炒成了最大股东,被套牢了整整8亿元

消息传出,汪岚猊和荣新民顿时成了上海滩的大笑话,黎国发他们连夜潜逃,因为荣新民在飞机落地前就发话要让他们离不开上海一向风度翩翩的汪岚猊也断尾求生,把制造假消息,扰乱股市秩序的黑锅都丢给黎国发他们。事后,黎国发逃亡国外,刘氏兄弟被捕进了班房,许云龙人间蒸发凶多吉少,他们几人也成为股市历史上操盘手们最著名的反面案例。

黎国发他们逃了,汪岚猊和荣新民还得收拾烂摊子。琼民源已被监管层明确表示不会短期复牌,他们高位吃进的股票不能买卖,几亿元被套牢了,新岚证券顿时背上了近十亿的债务。3月到5月间,股指又呈上涨势头,输红眼的新岚证券为了补亏又进场交易,但缺了黎国发他们这些老手指点,新岚证券输多赚少。5月,监管层再出重拳调控股市,出台一系列措施把股市拖入了长达两年的熊市中。

新岚证券屋漏偏遭连夜雨,账面亏损高达20亿元,连汪岚猊的云岚地产和荣新民的中长集团上海分公司都给一起拖下水了,这对难兄难弟没办法只好想把投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的钱收回来。但他们更大的苦难此时才降临,亚洲金融风暴来临了

第一百七十八章 日本银行的坏账

从97年初开始,日本的金融业就面对着一个大问题,大银行的坏账危机从泡沫时代遗留下来的金融界的最大问题开始浮现。为了应对90年代日本国内经济增长低迷的状况,当时日本历界政府推出了7个刺激经济成长的扩张性财政支出计划。其花费累计共达9600亿美元,约为日本gd的14,可是日本政府使尽了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开出的关于反危机宏观调节的所有解数,既大规模地增加公共开支与消费,又大力推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始终收效甚微,反而给提供资金的各级金融机构带来了极大地坏账问题。

日本中央银行将贴现率从1第四季度的05,实际利率接近于零。而日本企业资产70依赖于企业外部的融资,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企业直接发行的债券与股票仅占次要的地位。而日本法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很高,九十年代以来,经济低迷和大肆增加开支使日本银行业累积了巨额的呆帐,给占企业个数、雇工人数、产值和销售额大多数的日本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

据日本民间信用机构的调查,到金融风暴前日本银行至少有80万亿日元的呆帐,其中有半数以上估计是无法收回的坏账。西方认为日本银行业呆坏帐总额可能高达6500亿至8000亿美元,是美国金融机构问题最严重时1990年前后呆帐数目的三倍,这沉重地打击了日本银行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和信誉。在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亏损11亿美元的丑闻爆发后,为了重建日本银行业的国际形象,日本大藏省财务部开始严格依据日本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法规审查国内大银行。

在日本排行前19名的大工商银行当中,有13家银行因为急于注销坏帐,在全年业绩中出现税前亏损或净亏损。日本银行日本的中央银行的中期报告显示,截至97年9月,东京三菱银行、安田信托银行和日本信托银行的半年税前帐目已出现赤字。日本银行正赶在大藏省在98年4月加紧督控银行活动之前,减少坏帐。准备让这19家银行在现财政年中削减77300亿日元的坏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