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商海惊涛 > 分节阅读 108

分节阅读 10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期而至,国内经济支柱的大量外资出逃,对外出口急剧下降,人民币也承受着巨大贬值压力,随之而来的许多经济领域问题都浮上水面,今年的经济增长率能否保证8的增长大家心里都没底。

此时国内主流经济理论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拓宽国内投资渠道,外资出逃可以引进引进民间资本前世里国家在97年到2000年这段时间,对民营经济进入事关民生的一些行业,态度是默许的。平时对民营企业紧闭大门的行业如钢铁、煤矿、石油等这时都敞开了一丝缝,星威资源能得到中原省的煤矿和镍矿,就是受惠于此。

但当时对于这项措施的争议是极大地,另一派学者则认为在经济危机中,需要加大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压制民营经济坐大才是正途他们举出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的例子,并指出这次危机为何对国内冲击较小,国内除了拥有2000多亿外汇储备外,实行的外汇管制功不可没。不远的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也开始实行外汇管制措施了,正说明政府调控的必要,需要加大调控力度才是。

第一百六十七章 靶子不能白当

这一派理论对于国内茁壮成长,甚至在某些领域能跟国营企业分庭抗礼的民营企业尤其看不顺眼。并且此时已经展开的国企改制中,部分地方民营企业伙同国营企业的领导层擅自瓜分国有资产,造成大量人才技术和品牌损失的新闻时有耳闻。他们正好趁这次机会狠狠打压一下民营企业的气焰,而国内民营企业的领头羊中星国际自然就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中星国际一下子成为了国内经济理论争论的靶子,杨星一路上走来得罪的形形色色的的对手们也自然认为这是个好机会,推波助澜落井下石的想看中星国际的好戏。其中包括了在商城绿豆期货之争和国债327期货大战中损失惨重的京城势力们,汪家汪岚猊那一派,以及上海荣新民,最近的恐怕还要算上京城文家等人。

他们翻出中星国际去年大肆收购国内优质化工、制造、电子等行业企业的旧账,加上指责杨星在北京四处圈地建设豪华别墅,对于已经下台但问题还没定性的前北京市长批示划下的问题土地也敢打主意,以及他身为港商,却在香港参与枪战,和香港黑社会人物纠缠不清等各类负面消息的问题。总结杨星是个桀骜不驯,胆大妄为的人物,绝不可姑息,对他的资金、背景、手下和同政府官员的交往情况都应该严查这种人在祖国的心脏地带里修建产业园的计划是否应该暂缓一下啊

虽然国安局、保密局、总参情报部等相关部门出面作证担保,打消了他们彻查杨星的企图。但随着讨论白热化,北京的官员们察言观色,就不再旗帜鲜明的支持中星国际的计划了。杨星了解到这次不光中星在北京的业务受阻,有些人得寸进尺还想对中星国际在九都、上海、广东等各地的国企收购和国投项目投资中的行为进行审查,对外宣布的口号是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不是第一次会议刚结束,程沧海正式成为政治局常委,作为杨星最大后台的他作为国内经济领域最高负责人的地位已成定局,他们还要闹得厉害些。

程沧海本人的意见当然偏向于支持拓宽国内投资的主流理论,杨星这次进京,如果能够顺利解决问题,他还想趁这几年程沧海对民营企业态度还算温和时,再多敲定几项中星国际国内布局的大计划。他口头一直说中星国际的主营业务在外不在内,但他心里清楚如果不趁此时在国内深深扎根下来,没有了国内市场支撑的自己,凭什么到更大的世界中去叫板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呢

所以他对郑飞龙他们深表忧虑的态度有同感但还没到自乱阵脚的地步,比起海外市场的惊涛骇浪,国内虽然有些暗潮汹涌,但至少表面的和谐不会打破。自己只要能继续赚入大把的美元,国安等部门投资在自己身上的资金可以翻番,源源不断的技术情报还在秘密流入国内,自己和中星国际的地位都是安全的,可保无虞。至于那些企图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他有的是办法摆平,中星国际可不能白当民营企业的靶子,不让那些家伙付出代价怎么对得起王伊人“夸奖”自己的“阴谋家”称号呢

现在到北京自然先要拜访程沧海,他正好试试这个国务院经济改革小组外聘专家的头衔含金量。他原先一直以为这个名衔是虚衔,做不得数的,国务院和各部委历年成立的各种专项问题小组多如牛毛,经常会向社会上延请知名专家等人暂时工作一段时间,但并不定编。

但上回明星ktv事情中,李国柱事后疑惑的问过他为什么不主动亮出这个头衔,经他解释杨星才明白国务院经济改革小组有多大来头。这个小组成立的目的就是对改革中出现的宏观问题进行呢跟踪和提出解决方案的,里面都是国内经济学界响当当的人物,如“吴市场”、“曹破产”、“厉股份”等一大批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其中,它就类似于国务院的民间智囊团,国家很多重大经济决策都是经由他们讨论并定案的。

不是因为杨星和星斗研究院捣鼓出的那篇预测亚洲经济危机报告,以及他多次甚和程副总理脾胃的经济改革中表演,估计他想进这个小组也没门,能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小组成员肯定是程沧海的推荐。随后在郑飞龙和汪云起羡慕的眼光中,杨星跟着工作人员从中南海西门的工作人员通道第一次进入这个国家最高权力中枢。

80年代中南海曾经对外开放过一段时间,参观者一致认为神秘的外衣下这里更像是个大公园,外观并不出奇。杨星和工作人员在其中穿行,觉得除去其中弥漫的神圣庄严的气氛,倒真像是一次愉快的公园游,只是偶尔花间树荫处露出一双双警惕的眼睛才提醒他这里的不凡来。

程沧海办公室外表跟周围普通的古典建筑相比并无不同,只是杨星观察到从里面出来的人士起码是部一级干部,其中不少官员面红耳赤,以他们的官场涵养功夫都如此窘迫,想必在里面受到不少训斥。看来坊间传言这位副总理脾气不好,在上海当市长时就曾经骂哭过官员的传闻也不是空穴来风。杨星进去后,看见他还余怒未消,紧抿着嘴唇,看见杨星后才面色转霁,吩咐秘书给杨星倒茶。

杨星和程沧海不是第一次见面,原先面对他的紧张感也早荡然无存了。但对程沧海的恭敬和尊重还是发自内心的。今年第十五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进入了国家核心领导层。民间对这位只当了一届总理的人物评价极高,除去职务的光环最让人称道的无疑是他身上特殊的人格魅力。

程沧海对于这位二十出头的青年也没有什么顾忌,知道他的来意直接告诉他:“这次你配合香港政府的举动,中央很满意,你不要有什么顾虑。但这次对你的争议主要还是国内路线之争,你能否考虑暂缓在北京投资呢我会考虑对你进行一些补偿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