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一品天下 > 分节阅读 270

分节阅读 27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人是我自己选的,亲事也是我自己同意的,有什么好的不好的,我都要学着自己承担。他若看我,我就做好他的妾室,他若不看我,我就过好自己的日子。横竖他还给了那么多田庄地产给我,娘也说,要我多学着打理,莫要跟在家似的,只会做个吃饭花钱的大小姐。我想,我应该会很忙的。”

看她是真的懂了,念福放心的笑了,“也不要光学着打理家计,我记得你从前挺爱骑马游玩的,往后天高皇帝远,没人管你了,你也可以常常出去玩。只要记得守规矩,让自己过得舒坦就行。”

她顿了顿,到底红了眼圈,“往后离得远,家里人又都不在你身边,你要学着照顾好自己,知道吗”

准确来说,欧阳慕兰是他们上京后,第一个真心对她和欧阳康好的人。这个姑娘心地单纯,率真直白,或许有点二,但绝对是个待人真诚的人。

要不是高绣茹行动太快,念福跟欧阳康是真心舍不得让她给人做妾。可现在再说那些已经没有了意义,作为亲人,他们只能希望她过得平安喜乐,并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安稳度日。

慕兰这样,已经注定得不到完整的幸福。但要是她能得一段平凡安定的人生。也算是幸运。

毕竟这个时代,三妻四妾才是寻常,念福也有想过,就算慕兰做了正室,谁能保证她日后就能一夫一妻

做妾室是不光彩,可这个妾室却也是那个正室去要来了。这样说来,双方都该各打五十大板,也应该各自退让一半。

所以念福才要劝慕兰别把太多心思放在卫宜年身上,多给自己一点空间。不深爱,就不会妒忌。不会难过。没有太浓烈的感情。日子才不会那么难过。

可道理好说,但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人都是感情动物,谁都难保自己没有私心。所以念福才特意挑了这样一对子母瓶送她二人,以示提醒。

反正她们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只能看她们自己的造化了。

这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任务艰巨的磨合。

结局注定无法奢求幸福美满,只能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好好过下去。

欧阳慕兰嫁了,两位公主也要嫁了。

本来娶公主没这么容易,三书六礼起码要闹上半年,等到年底才能完婚,可谁叫昌乐给自己挑了那么个好夫婿呢

乞颜使节天天催着完婚。说按照他们的风俗,男女只要确定婚约,当天晚上就应该洞房。要是拖得太长,会不吉利。

昌乐恨得心里把那个哈斯朝鲁骂了一千一万遍,果然是蛮夷之邦。想这么容易娶本公主,没那么容易

可这件事却由不得她自己,草原上早已经开战。目前乞颜的形势不算太好,或者应该说,打得并不是太卖力。

他们一放水,战火就迅速烧到了边关,受灾城镇的求援折子是一天一个往京城里送,堆在皇上的案头,压得高显愁眉不展。

这也不能怪人家乞颜不给力,你大梁说要结盟,粮草兵马都没派来,让他们拿着空头支票就替你卖力,怎么可能嘛。

所以就算是为了表示结盟的诚意,高显也必须给乞颜部族面子,迅速把昌乐嫁掉。至于德清,完全是无辜被连累的。因为妹妹要嫁,她这个一起择婿的姐姐当然不好搞特殊化,所以两人得一起嫁。

此时,韩偲这个寒门女婿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因为没世家大族那些臭规矩,所以基本上皇上说什么,他就应个是。

事实上,在他看来,还觉得皇家的规矩太多了些,要是娶个民间女子,哪有这么多讲究不过韩老夫人把他骂了一顿,皇上肯把女儿嫁来就知足吧,还啰嗦个啥韩偲是个孝顺孩子,顿时半点毛病没有了。

至于德清,虽然起初是有些郁闷,不过在王皇后敲打了一番,又给她看了看嫁妆单子之后,很快接受了现实。

她又不傻,本来定给自己的女婿飞了,父皇才会心中歉疚,格外对她特别优待。做人要知足,给脸不要脸,那就该打了。再说,拿着这样一份丰厚嫁妆,就算嫁个寒门士子又怎么了起码日后不必看人脸色,又有什么好闹腾的

只是这样一来,德清觉得自己应该留心结交一些有用之人,寻个依靠。

按说她最亲的除了皇上,就应该是皇兄皇弟们,不过这个难度有点大。德清很有自知之明,自己和未来夫君身后都没有半点倚仗,要拿什么跟人家结交再说,这也是要担风险的。

姐妹们的情况类似,不管是嫁人的,还是没嫁的,都会因为夫家或兄弟的关系跟皇子们沾上边,得十分小心谨慎。

那么再往外看,还有谁

嘉善郡主头一个进入了她的视线。

这不仅是因为念福正当红,也不仅是因为念福家中人口简单,跟诸位皇子毫无瓜葛,而是因为念福为人实在不错。

虽然德清跟她打交道的机会不多,却本能的对这个爽朗大气的小姑姑极有好感。

帝王家培养出了她一定的政治嗅觉,后宫争斗也教会她,要跟人结交,找个能相互信任,不在背后捅刀子的最为重要。

德清相信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就开始行动了。

这日念福正在家中挑选给二位公主结婚礼物,意外却收到德清使人送来的贺礼。

不是寻常的珠宝首饰,而是半匹红色的纱。

那纱方方正正的折起来,也不过一本稍厚些的书本大小,但远远看去,却象是一盆烧得正旺的火,还莹莹发着淡淡幽光,极是艳丽。

连蕙娘都看出些不寻常来,好奇问道,“这是什么料子,竟这样好看”

送礼来的宫人是自幼服侍德清的奶娘,深知主子心意,讨好而殷勤的道,“回禀王妃,这纱叫做鲛绡,又叫做龙王纱。相传是海中鲛人所织,其实不过是南方夷族一种特殊的秘法所制。只是这织法奇特,百年前就已失传,故此当今世上所存的鲛绡极少,连我们公主手中统共也就这么半幅。您可别瞧这料子叠起来少,实际展开来,足以做床帐子。恰恰颜色又是正红,用来做新婚之物最合适不过。况且这织法特别,从这里层还可以看到外面,但从外层却是看不进分毫。而且沾水都打不湿的,不信您看。”

那奶娘掀起纱的一角正反比划过后,又拿起一杯清水泼上,果然就见那水如泼鸭背般,很快滴落,再摸那纱,竟是半点不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