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建隋大业 > 分节阅读 354

分节阅读 35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见显然意义深重。催季舒兴奋火热之余,却也感觉心中沉重,更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高兴静静地品着茶,并未有打扰催季舒的思考。虽然高兴心中知道许多先进的社会制度,但他也知道循序渐进的道理,明白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以当前的国情來决定。

不同的人看问題有不同的角度,催季舒作为山东的直接管理者,自然是最有资格提出意见的人,对于制度的完善也很有帮助。

思索了良久,催季舒这才开口缓缓道:“总督,下官知您宽厚仁慈,但对工商是不是太过重视商人重利,自私成性,若是过于放纵,长此以往难免使之生出骄矜之气,怕是会引起不少祸事;而且普通百姓子弟得以就学,每日消耗钱粮无数,日后恐怕也不好统御管理”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等级何其森严,高兴不仅大力提倡鼓舞商业,更是对那些奇技淫巧偏爱有加,这无异于是对当世权贵礼法的挑战。

高兴改良了造纸术,发明印刷术让知识得以广为流传,这对控制天下士子书生的士族豪门來说可以说是对他们权威的挑衅,尤其是高兴普及教育,让普通百姓子弟得以上学,不啻于对士卒赤裸裸地宣战。

催季舒虽然也是宽厚长者,爱惜百姓,但他毕竟也是士族出身,骨子里同样有属于读书人的清高孤傲。初时,山东、江苏两省根基薄弱,强敌环伺,人才凋零,资源匮乏,特殊时候催季舒对于高兴的各种举措自然是十分支持,但如今高兴根基稳固,为了将來国家的稳固,更有私心,催季舒不得不提出反对的意见。

对于催季舒所言,高兴既沒有反对,也沒有赞同,而是淡淡地道:“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催季舒眉头微微一皱,静静地注视着高兴,心中很是诧异迷惑。高兴此言显然不是无的放矢,必然大有深意,但催季舒却不甚明了他的用意所在。

高兴放下手中的茶盏,离座而起,慢慢踱步走到窗前,眼神有些飘忽地看着庭院中吐出新芽的的花树,徐徐道:“叔正,自大禹立夏至今,有国开始已有两千载,国家朝代更是如同过江之鲫,数之不清,然而你可可曾见有一朝一国能千秋万载,永世长存”

第三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五百三十二章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第五百三十二章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催季舒皱眉,低声道:“不能。”

高兴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又将目光落在庭院中充满勃勃生机的花树上,语音低沉地道:“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听见高兴此问,催季舒条件反射一般脱口而出答道,不过话出口,心中却更觉疑惑,仔细思量起高兴如此问的用意。

高兴与催季舒的一问一答出自论语﹒颜渊,正是鲁哀公与孔子弟子有若的问答,正因如此,催季舒才会张口即给出了答案,这正是体现了孔子“政在使民富”的儒家思想。

“民富,君不独贫,民贫,君不独富。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之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催季舒的眉头皱得更紧,高兴说的这段话出自荀子﹒富国,所要表达的意思依旧是“富民则国强”。催季舒虽沒有执当世儒学之牛耳,但也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对于儒家的经典如何能不熟悉。也正因如此,催季舒才对高兴的意图更加困惑。

“叔正啊,自先秦开始,到两汉、三国两晋,直到如今,国家的灭亡虽然与昏君当道,佞臣横行脱不了干系,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土地兼并,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顶峰,国家注定只有败亡一途。”

催季舒一怔,眉头皱得更紧,对高兴所言似懂非懂。

就在催季舒苦苦思索时,只听高兴继续说道:“建国之初,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相对來说比较公正公平,然而其后天灾,再加上贵族刻意收购兼并田地,终有一天百姓无田可耕,那时候所有的矛盾便将爆发出來,国家动荡不安,烽火四起。大乱之后便是大治,如此周而复始,朝代更迭,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对于国家虽然极为重要,但重农抑商却殊为不智

商不厚,工不巧,农不力,不可成治,农、工、商三业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相辅相成,然重农业而轻工商,却是打破平衡,只会束缚自身的发展。

土地终有限,人口却是不断增长的,总有一天会无田可分,到时候我们该当如何唯有工农商三者并重,使人有其位,各尽其责,自食其力,社会才会进步,才会平稳。”

说到这里,高兴转过身,静静地看着皱眉不已的催季舒,淡淡地问道:“叔正,你任山东省长已有三年,我且问你,府库税收,來自农业几何來自工商几何”

催季舒一怔,然后道:“农桑十之一二,工商十之。”

“那当今青州比之曾今如何百姓可是悉数弃农经商大家可曾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社会可曾因此动荡,犯罪激增”

在高兴一连串的问題下,催季舒顿时哑口无言,不知该如何回答。

封建时代之所以提出“重农抑商”,除了因为所谓的“重义轻利”,最主要的却是统治者想要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供他们不断压榨,体现他们地位的高贵。

士族出身的催季舒对于商人是发自骨子里轻视的,但三年时间,商人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却让他艳羡,甚至嫉妒。作为山东的管理者,他更清楚山东这三年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的青州,论人口比之曾今增长了近十倍,但百姓却沒有无田可耕的尴尬,而人们生活却更加富足,府库中堆积的钱银粮草更是如山高海深,青州也沒有动荡不堪,反而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前催季舒也曾为此而惊奇而恐惧,但从未仔细深思过其中的究竟,而今高兴一番离经叛道,振聋发聩的话语却让他万分震撼,对于古人所言也隐隐有些疑惑起來。

“都说商人重利轻义,普及教育,不正可以教导孝悌礼仪,伦理道德,颁布律法不正可以约束工商行为,使他们不敢恣意妄为况且工商对于依赖于农业,更会促进农业的发展。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百姓识字读书,才能知法守法,国家方能长治久安啊”

高兴意味深长地看着催季舒,十分郑重而严肃地说道:“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君,是我,亦是你;这水,是农;亦是工商。”

催季舒浑身一震,高兴所言催季舒虽不能完全理解,但这些话却似乎在他眼前打开了一道崭新的门。虽然只是一道缝隙,还有些朦胧,但他却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冲过去,一窥究竟。

与催季舒的一番深谈,可以说是高兴与当世主流思想第一次深刻的碰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