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建隋大业 > 分节阅读 112

分节阅读 11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常。周武灭佛他早就知道,丝毫不感觉到惊诧。虽然高兴修炼长生诀,对玄学之说有几分相信,但他毕竟来自科学的时代,对于神佛远没有古人的那种盲目崇拜与信赖。

从福应禅院发生和尚奸污民女之事,引来宇文宪处理时,高兴便敏锐地察觉到宇文邕将有大动作。果然,接下来,长安城中生出了无数事端,这些毫无疑问都与佛门有关。

虽然刘氏与清风苟且之事乃是宇文宪一手策划,但随后一些与佛门有关的恶事却不全是宇文宪栽赃陷害所为。

因为条件太过优越,佛教的发展已经膨胀到了极其可怕的地步,他们占据了无数的生存资源,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社会蛀虫。

当时的佛门弟子不事生产,却占有许多良田,他们不纳赋税,不用服劳役兵役,却享受着朝廷的供给,百姓的供奉,这给社会国家,以及底层的人民带去了多大的负担。正因为这些条件,无数人投身佛门,他们心中并无什么佛祖,想要的只是生存下去。如此一来,佛门弟子并非心智坚定良善之辈,一些男盗女娼的事情自然就不少。

历史上,周武攻入邺城,覆亡了高齐政权后,继续推行灭佛政策。整个北齐境内,被摧毁的佛寺超过四万座,还俗充军的僧侣超过三百万人,至于良田财物那简直不计其数。三百万人,那是什么概念在南北朝这个动荡不安,人口匮乏的年代,三百万人不仅足以横扫天下,更是可以创造多少财富。

周武灭佛可以说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是王权与宗教之间矛盾激化后的必然产物。正是因为宇文邕禁教之举,解放了无数生产力,也算为封建时代走向巅峰,之后隋唐盛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丽华本就冰雪聪明,高兴只是稍一提点他便明白过来,只是对宇文邕这有些激烈的做法还有些困惑,便再次询问道:“兴哥哥,陛下为什么要灭佛啊”

“佛门只吃饭不干活,宇文邕怎能容忍更何况,宇文邕想要统一天下,就需要大量的士兵和粮草,这两样佛门拥有很多。”高兴顿了顿,看似不经意间打量了下四周,发现无人注意自己二人后声音压得更低,“早前民间就有传闻黑衣当王,而佛门的影响力空前巨大,已经威胁到了皇权,这是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所不允许的,所以灭佛是必然的”

杨丽华双目顿时瞪圆,差点惊呼出来。她虽然聪明,但毕竟阅历尚浅,又置身局中,对封建时代的认知自然没有高兴全面而详尽。是故甫一听闻高兴所言,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良久,杨丽华的心绪恢复了平静,看着禁卫军热火朝天的劳作,她接着问道:“兴哥哥,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是不是要趁乱而逃”

“不,那样危险太大,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认真听从朝廷的安排就是”高兴笑着不可察觉地摇摇头,低声说道。

杨丽华愕然,但却没有再问,而是静静地站在高兴身后,一脸沮丧地看着破败的福应禅院。

宇文宪率领近三万禁卫军,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将偌大一座福应禅院内所有的佛像砸毁,所有的经书焚毁一空。至于寺院中的建筑,实际拆除的并不多,由此可见宇文邕还是十分简朴之人,比起高纬那种奢侈的昏君强了不止一筹。

长安城作为北周的都城,天子脚下,没有人敢阴奉阳违。宇文邕下达禁教诏书不过五天功夫,城中的寺庙道观便几乎被扫荡一空。单勒令还俗的僧侣道士便有近三十万人,田产财物不计其数。这些收获让宇文邕乐不可支,有了钱,有了人,他距离统一天下的梦想便更近了一步。

不管道士和尚们心中如何痛苦,如何咒骂宇文邕的不是,时间的长河依旧我行我素地流淌着,公元574年的新年终于在长安城百姓紧张惶恐的心情中降临。

新年伊始,长安城中便再次传出一个让人震惊不已的消息:失踪半月有余的太子妃杨丽华终于出现,然而却是早已身死多时。

第三卷 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一百七十八章 从军

隋国公杨坚之女,本来将会成为北周太子妃的杨丽华死了。她的尸身在城中的一所荒庙中被发现,她的脸部被利器严重损伤已经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浑身更是沾满了鲜血,只是从她的衣服和随身携带的物品才依稀辨别出她得真实身份。

在杨丽华的尸身旁,还有一具男性尸体,如同杨丽华一般也是面目全非,死状狰狞可怖,不知是谁人下手如此狠毒。也许这少年是高兴,也许不是,长安城的百姓无从得知。

公元574年正月初五,宇文邕正式下令,撤销对高兴和杨丽华的追捕,厚葬杨丽华。这一消息让长安城所有民众大大松了口气,压抑的心情也如逐渐晴朗的天空一般明媚温和。

这月余的时间,长安城发生的大事实在有些多,让众人有些难以接受。先是皇太后斥奴女士驾崩,接着便是高兴玷污太子妃一事,紧接着又是浩浩荡荡的灭佛运动。这一系列的事件让城中很是有些动荡不安。如今,随着宇文邕的命令,长安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而且比之曾今还犹有过之。毕竟,被勒令还俗的和尚道士不在少数。

杨丽华有可能突然暴毙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长安城作为北周的都城,文化,政治以及经济的中心,其中的人口不下百万。即使宇文邕拥兵百十万,但想要从百万人中找出两个可以乔装的人,这一工作无疑是极其繁重而困难的。连续数十天的戒严与搜捕,不仅让城中百姓惶恐不安,更是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高兴是否真的玷污了杨丽华,宇文邕父子都不知道,似乎也没有知道的必要。所谓人言可畏,事情的真相无论如何,此事对宇文氏皇族来说都实在是莫大的耻辱。

但宇文邕不是宇文赟,他能够隐忍十数年,默默积蓄自己的力量,最终击杀宇文护,最终掌握政权,可想而知他的心智是多么坚定。成功的人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他们一定会审时度势,拿得起放的下,把握住每一次机遇。

虽然在宇文宪的帮助下,宇文邕禁教的政策推行得尚算胜利,但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畏惧宇文邕的钢刀长枪。总有些狂热分子,会誓死捍卫自己的信仰,即使被世人唾弃讨伐,他心依旧。这类人是愚昧的,同时也是可爱的,值得众生所敬佩。

长安城几乎已经被宇文宪和宇文招掘地三尺,但高兴和杨丽华却依旧杳无踪迹。而这半个多月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实则巨大得可怕,让国库压力陡增。

于是宇文邕便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停止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同时,宇文邕也寻找了两具与高兴和杨丽华相近的尸体,刻花了脸,让人辨别不出,以此来结束高兴与杨丽华一事。但宇文邕私底下却仍然嘱咐宇文宪暗中密切关注长安城的各方动向,寻找高兴地下落。

不管城中百姓将近来发生的事情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如何议论纷纷,也不管宇文邕如何暗中苦恼,高兴和杨丽华此时却是已经正大光明得出现在城外的军营之中。

正月初六,宇文邕下令征兵,兵源则是被勒令还俗的,年龄在十五岁至四十岁的和尚和道士之中选取。于是乎,高兴和杨丽华便跟随着大部队出了长安城,来到距离长安只有二十里路程的军营。

军队在精而不在多,有粮才行。是以,宇文邕特意要求,对于新招募的军丁,务必要严格筛选,以免浪费粮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