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史前十万年 > 分节阅读 61

分节阅读 6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凡虎对这方面感兴趣就重来没有放弃寻找到梦的痕迹。我国与世界上多个文明古国对铁器的运用都有很多年了,所以有很多相当先进的技术,也就造就了许多优质的成品。虽然这些比不上影片、小说中说的那么神奇,但是却也让人惊奇了。

以前只是当成一种梦想的张凡虎也没有想到曾经的一种几乎没有实现可能的梦想居然会变成现实,天外的陨石与空气摩擦之后经过万里挑一留下微乎其微的陨铁落在地球上,张凡虎一次就弄到这么多,然后很多在书本上、影视纪录片上看到的炼制方式居然也很适用,每个程序都做得很完美,这给了他无穷的信心,就像在原本蓬勃的理想之火上浇了一桶油。

右手挥舞着铁锤,上千次的捶打让他汗流浃背、手臂酸痛,但随着他咬牙的坚持,最初的酸痛变得麻木,然后略微有回转的时候酸痛又渐渐加强了。这种感觉就像长跑,最初的气短胸闷随着不间断的跑,身体经过调节之后激发潜能也能略微好转,但是继续跑下去到了极限时候又会激发出来更深的潜能,所以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没有人能知道。

随着汗水的大量溢出,身体已经缺水。粗重的喘息也让口中失去了较多的水分,两张嘴唇已经干燥,再次用舌头润湿之后张凡虎咬牙继续坚持,“就当是锻炼了”“邦邦邦”的铁器敲击声已经变得清脆,再也不是原来的沉闷声音。疲惫不堪的张凡虎终于放下铁锤,看着早已变回原来黝黑之色的陨铁心里乐开了花。辨别刀的好坏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听敲击它发出的声音,这种“听声辨质”法就像是高明的艺术家买青花瓷时要敲击它听声音一样,另外乡村有经验老太婆买小鸡鸭崽也要听听它们的声音一样,张凡虎的婆婆也有那种经验。

斜躺在小湖边的猴面包树下,三个小孩子居然跑过来给他锤肩揉腿,结过智力恭恭敬敬呈上来的水,看着再次回到炉火上的大刀胚子,张凡虎心里被一种厚重的感觉塞满了。

随着不断地回炉烧制、捶打、淬火、捶打再回炉这样经过多次循环之后,原本的陨铁块由多块合成了一块,然后变成多层,最后当听见声音已变得清脆,捶打力度不变但是陨铁变形程度渐渐变小,张凡虎知道时候到了。

四天整整四天,张凡虎自己一人就捶打了整整三天上百次的折回锤直,最后终于大刀胚雏形打出来了,并且现在铁原子也发生了变化,受力更强,一把黝黑深寒的到处现在族人们面前。

第六十四章:智速的离奇消失

一把抹掉脸上的汗水,张凡虎看着这把黝黑的刀。这把刀与人们一般印象中的大刀不一样,人们见到过最多的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刃部为弧形的大刀,在武侠片及抗战片中这种大刀几乎是必备的。这种刀的杀伤力的确很大,很符合人体构造的形体结构,说白了,这种刀就是为了杀人而诞生的。

张凡虎当然不需要那种刀,在史前大草原上需要的生活工具,所以要把刀打造成为什么样子的却让张凡虎费了一番苦心,他对世界上很多优秀刀具的都比较了解。最初他准备做最简单的一种家乡人使用的一种刀,名叫“弯刀”,虽然说是弯刀,但是外形却与菜刀无二,只是更厚实宽大,但是这种刀只能用来砍,所以是一种作用较为单一的柴刀。

在尼泊尔与英国某些部队中使用一种军刀叫“库克利”弯刀,这才是真正的弯刀:在近二十厘米长直刃突然向左弯了一个八十度的角。特种部队的军刀一般都是直刃,是多功能的,其中有一项就是用来投掷,但是这是一种却不行,但是它很适合用来进行短距离格斗,有的训练有素的军人能一刀斩下牛头

这种刀用来砍、削都很合适,但张凡虎仍然没有选着它,很简单的原因他不会。那个呈八十度的角是关键,要把直刃完成八十度用原始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也就只有用对接或搭接的方式,也就是用另外的一个短刀刃与长直刃成八十度砸结在一起。但是这样一次性对接上的弯角绝对不能承受太大的力,更不用说斩断牛头了,所以张凡虎果断的放弃了。

世界上其余的军刀体积都较小,如果个人野外生存使用倒还合适,但是却不适合张凡虎他们现在的局面。如果把他们的体积放大呢,按比例做更大的张凡虎考虑了一下也放弃了,也是很简单的原因,军刀的制造是很复杂的事情,而且很多军刀的外形都是经过专业设计研究出来的,它们的外形只适合那样的体积大小,如果费劲心力放大比列之后陨铁刀又与军刀性能相距甚远,这种结果张凡虎棵不能接受,他输不起,于是世界上数十种优秀军刀就全部被他放弃了。

思路绕着世界转了数圈之后,张凡虎终于下定决心了,也就是他现在这把刀,这把刀呈一种很奇异的形状:长约半米,宽约五厘米,这与大刀基本特征一样,但是却在快到刀尖的部位与一般的大刀相距甚远。原本直直的刀身慢慢变宽,然后在顶部不是刀尖,而是一个凹下的弧形刀刃这就像是一把折断刀尖的直刀,然后把折断部位向两边砸开,在向内部磨出一个弧形的刃。

这是源自我国的一种刀,这种刀现在在我国云南与缅甸交界处的克钦族还存在着。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大量的军人与英军一起在缅甸雨林中与大量日军作战。当时在缅甸与云南当地召集了大量的军人,其中就有克钦族人,他们每人除了带着官方发放的枪械之外,每人还背着一把刀,这些到让日军闻风丧胆,就像喜峰口的大刀队对日军的震慑一样。

这种刀叫户撒刀,是云南的阿昌族人自己发明的一种刀具,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明朝时期,当时朝廷对云南周边地区大量用兵,所以当时明朝先进的技术与当地阿昌族的古老技术相结合诞生了这种刀,然后再向周边地区缓慢传播,一代代延续下来,直到张凡虎以前看到一次纪录片。当时他就额被这种综合了砍、削、刺、叉等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刀吸引了,现在他终于也自己打造出来了这样一把刀。

这把刀的刀身与一般的大刀基本一样,但是它的刀尖却变得太多了,这样的刀尖不仅可以像一般的刀尖一样用来刺,还可以用来撬和铲,这是一般的大刀所不具备的,而这在野外是很实用的。

“镑”一声清脆悠扬的钢铁撞击声悠悠荡出,张凡虎收回军刀,满意地点了点头。刚才他用军刀刀柄敲击刀身发出的这种声音明显就是好钢的声音。碳在铁中的含量直接影响到刀的质量,在钢的上一层还有一种铁碳合金,那就是熟铁,这是把钢再经过精炼而成的很纯的铁,含碳量在百分之零点零二以下,由于锻造次数多、杂质少,所以又叫锻铁、纯铁。

为了使陨铁的本身质量优势发挥出来,张凡虎主要用的是“叠加锻造法”,这样经过多次锻造容易把陨钢锻造成熟铁,熟铁质地很软,所以塑性和延展性都很好,可以拉成丝,但是强度和硬度均较低,不适合用来打制刀具,所以张凡虎才在淬火的湖水中加入了磨碎的木炭灰。经过这样锻造的这把库撒刀硬度很合适,又硬又韧,刚柔并济,是好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