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掩盖 > 分节阅读 27

分节阅读 2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连成了气,就是拖着不办,已经六年了,光省里领导就不知道批示了多少次”

“你向当地公安机关反映过吗”加毅飞是省委常委,也是从外地刚调到省里的干部,他对耿民说的情况显然感到很震惊,急切地问道。

耿民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来说:“新来的公安局长和孟船生是吃一个娘奶长大的姐弟俩,她的男人刘玉堂和孟船生打得火热,区长巨宏奇和孟船生更是穿的连裆裤子。金岛这些年被他们一手遮天,没了王法。黑得杀人犯能当警察,犯罪头儿一抹拉脸成了乡书记。”

屋子里的空气似乎凝固起来。加毅飞低沉的声音穿透了静寂:“耿民同志,你反映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能不能拿出证据来说明这些事实。”

耿民说当然有,他开始从那个鼓鼓囊囊的包里取材料。很快,摊在加毅飞面前的是一堆证言、原始书证和不少伤情活体照片。问耿民是谁拍照的,耿民说是自己拍的,这几年当辩护人,深知取证的重要性,随身他都带着相机和微型录音机。但耿民强调说,这些材料还属于案件线索,不能作为法庭证据使用,需要司法机关去侦查。他最后还说,自己反映的问题,如有一句虚言,自己甘愿受反坐,要是你们还是感到不好办,我还要往上告。从省委书记一直到总书记。

忠良听了以后笑了,但是丝毫没有嘲讽之意,他接下去说,“这事按规矩还是属地管理,归加书记来办。可是你老耿,仍然保留越级上告一级的权利,我们作为中央的办事机构也随时准备受理。”

“既是这样,我还有一个请求。”耿民显得有些执拗,不依不饶。

“哦,那你就说说看。”

“这一回搞动搞不动我说不准,可千万不要把我的材料再往下转,要是再转下去,还不如在这里就把我杀了。”耿民显得有些激愤。

“有那么严重吗”现在轮到忠良惊诧了。耿民刚要答话,被一直看材料的加毅飞接过了话茬。

“耿民同志,这恰恰是我要向你讲的一件事。我来咱们省工作以后,也陆续收到不少反映金岛问题的材料,也派人核实过,有些情况我们是掌握的,现在我最关心的是你的安全问题。三国演义上有个许褚,勇猛过人,光着膀子和人交战,结果身上中了多处箭伤,他吃亏就在于打赤膊”

“这位领导,哦,加书记,有句俗话叫越怕越有鬼,人大周主任说我是个天不收,地不留,阎王爷讨嫌,小鬼不来勾魂的主儿。真正害怕的倒是他们,现在反腐败就缺不怕死的二百五,我这话就是站在金岛分局院子里边当面跟寒局长说过,也对黑帮头子说过,我就是金岛一个吓不倒,整不怕,砸不扁的铁壳老龟,立着坐着都是一条迎风不倒站着死的汉子,我就不信没人收拾了他们,除非这里不再是共产党的天下”

加毅飞点点头看着耿民道:“尽管是这样,也要留心。我现在跟你讲的是第二个问题。就是要相信我们公安司法机关的大多数,当然,这里肯定有害群之马,我是说出水才看两腿泥,包括我们省政法委、沧海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政法机关,都要接受老百姓的检验,谁是英雄,谁是保护伞,最后要让事实说话,让你老耿和大家伙儿评判、监督。可现在正是因为斗争的复杂性,每个政法干部表达自己意愿的方式也不一样,可不能一棍子掴八家,怀疑一切啊。我现在给你介绍一位关键人物,她就是你们沧海市新任的公安局长,你们认识一下。”

耿民一下子傻了,原来是刚给他开门的那个女同志。

严鸽主动从座位上走过来,郑重而不失友好地说:“耿老,咱们今天算正式认识啦,也从你的怀疑开始,让上级和你共同评判我是不是个合格的公安局长。来吧,咱们找间房子,说说有关大猇峪案件的情况。”

听完耿民的情况介绍,严鸽二话没说,通知局里给她调来一部民用牌照车,下午随耿民进山。

耿民指路,严鸽亲自驾驶北京吉普,很快驶进了金岛大猇峪的山道。

坑洼不平的路面像刚刚经历过战争,弹坑似的水洼积满了乳白色的汞水,车子经过时能没下大半个轮子,溅起半人高的水花;一股一股的淘金废水像毒液一样漫无目的地流淌、侵蚀、裂解着路基,又汇成浑浊的溪流,注入峪岔的河道里。迎面而来的卡车装载着堆集如山的矿石,东摇西歪,活像一个个酩酊醉汉。严鸽注意到,在这最颠簸的路段上,有着不少老人和孩子在路边守候着,他们背着篓子,提着扫把,等待车上的矿石掉落下来,便蜂拥而上,一扫而光。不远的地方就有人在路边收购矿石,偌大的白灰字标明着矿石的价格。

有人骑着马从坡道下来,耿民说这就是驮金矿的马帮。骑在马背上的精壮汉子,个个裸露着被风吹日晒成紫红色的皮肤,每人手中的缰绳都牵着身后的六七匹骡马,每匹牲口脊背上都架着双斗的矿石箩筐,牲畜们不停地喷着响鼻,浑身冒着雾状的汗气,颈下响着清脆的铃声。

峪道深处,道路两边全是灰白色的矿渣。绿树的掩映和遮盖下,隐约可见不少用红砖垒起的简易工棚,棚顶用石棉扎和油毛毡搭建。那就是挖金矿工们的居所。严鸽发现,这样简陋的生存环境里,竟也有发廊、录像放映室和歌舞厅,一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子出没其间,成了矿渣与绿树之中的一道风景。

间或有矿工从山顶上背矿下来,背篓中满是矿石,由于头上的安全帽压得很低,只能见到他们干瘦结实的脊背和腿部暴突的筋腱。他们随身穿带着三件物品:手电筒、胶靴和一把t形木棍,这根木棍一来用它探路,二来歇脚时用来支撑筐篓的底部,这样不仅解乏,还不用卸肩,靠在山道或墙边就可休息。耿民说,这些矿工要把矿石背到十几里外的选场,在那里,把矿石研磨加工成金精粉,然后再送炼金厂铸冶金锭。一天下来矿工能挣上几十元钱,可老板们打上好的坑口,一天就可以有十几万元的进账。这些矿工都是从外省贫困地区来的农民,有的在这里已经打了十几年工,挣的钱舍不得花寄回去养家糊口。遇到工伤死了人,赔上个万儿千元就打发了。矿工们根本没有人身保险,也不会跟矿上打官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