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末疯狂 > 分节阅读 521

分节阅读 5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最后,吴世恭还是选择了这种比较“温和”的处置方法。

看起来吴世恭是有些妇人之仁,不过吴世恭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毕竟有野心的前明皇族数量较少,许多人都安于享受,没胆量再提着脑袋造反了。

而且现在大平朝治国的总原则就是稳定。如果把前明皇族杀得血流成河,总会造成一定的人心惶惶。甚至有些要归顺的前明皇族都要抵抗到底。这么一来,其实是造成大平朝不安稳了,起码也要花费大量的军力和财力。

还有一点,汝宁军崛起的速度太快,几乎是把前明的官员全盘接受。而在这些人之中,根本分辨不出谁有异心。如果有这那些前明皇族作为吸引,让一些有异心的人一起举兵造反。大平朝就可以聚而歼之,反而可以事半功倍。

说到底,就算那些前明皇族真的是造反迭起,吴世恭也可以等到消灭了南明、满清、大顺和大西以后。再来个最终解决嘛当然,这些前明皇族如果老老实实,吴世恭也不想用那狠辣手段的。

三、在大赦令中。也把满清和蒙古部落包括进去了。其实这就是一个伏笔,为吴世恭以子虚乌有的“黄金家族”身份,统治关外的蒙古部落和辽东女真,做好一定的舆论基础。当然,这对天下的汉民是绝不能公开的。

其次是招贤令:

招贤令的核心内容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只要在大平朝建立之前的,所有秀才以上有功名的士子,只要提出申请。都可以在大平朝做官。

完全可以这么说,这个法令一颁布,就将会震动整个天下。这将把天下的读书人一扫而空。让天下士子皆归心。

当然,这里有两个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有没有这么多的官位毕竟天下秀才以上的士子有着几十万人;另一个是国家的财政支出是否吃得消因为这么多官位的俸禄,将会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关于官位问题,本来大平朝就将会建立起很多新衙门。再加上地方最基层的政权机构。将从县一级下放到乡一级,这将多出来十几万的新官位。而且大平朝还将在每个乡、县,建立起国立的学堂和医馆,许多士子经过专业培训后,也将会到这些学堂和医馆任职。

至于财政问题,大平朝就将鼓励工商业发展了。与前明不同,包括皇族在内的,大平朝所有人都将纳税。而且工商税的额度也将提高到十分之一。

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士子都愿意出仕的,毕竟有些人或者年老体弱。或者“心向前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多余的官员也会自然淘汰,大平朝也将恢复到正常的官员数量之中。

不过在招贤令中,有着四大重要改变:

一、科举制。在未来十年中,原先采用八股文的科举制就会得到逐步改革,最终将采用分级考试,限制年龄的方法。

大平朝将逐步推行全民教育。只要适龄男童,都将进入一级学堂学习三年。在三年结束后,将考试选拔,挑出一部分优秀的,进入二级学堂学习。以此类推,一直到最高级的五级学堂。这其实就是现代小学、高小、初中、高中和大学的翻版。就是通过这样的层层考试,最终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充为朝廷官员。

当然,细则也就不详叙了。而大平朝的做法,不仅仅是选拔人才,而且是要做到全民扫盲。不过这也要看朝廷的财政收入,更是要一步步来。吴世恭估计,如果能在二十年内达到一个雏形,那就可以很满意了。

二、科举内容。在新科举的内容中,一开始,四书五经还是占有主导地位,而且对外声称还是进行着儒家教育。但是在其中,吴世恭还是塞进去相当多的私货的。

新科举将分为五个科目:文学、品德、算术、自然和体术。其中文学和品德当然都是自四书五经而来,最多加上些忠君爱国、集体主义等教育内容。而算术和体术,本来的科举对此不很重视,但这两个科目还是在儒家六艺之中,所以加入此内容还算是说得过去。至于自然,也无非是几何、物理和化学的集合体。为了加强学生毕业后工作上的能力,知道些这样的知识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也未遭到太多人的反对。

尤其要指出体术。吴世恭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去上体育课,他是把军事训练贯穿到了体术科目中。实际上是进行一种全民军事训练,为万一发生的全民军事总动员做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吴世恭加强教育的做法,所有的文武官员都是清一色地赞同。最多是在某些科目的设置上有些微词。

三、官位设置。因为大平朝多了乡一级的机构,所以官员的分级将会增多。所有的新任官员也将从基层做起,特别优秀的,才会在朝廷和地方来回任职。以免原先的科举那样,一旦金榜题名,就入翰林院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不知民间实情。

而且大平朝还将打破官和吏的分界线。一些吏员的头目,将成为最低级的官员,而吏员中优秀的,也可以提拔成为官员。其实这也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一种雏形。

四、任官资格。大平朝任官者,除了在五级学堂毕业者中考试选拔之外,还有退役的超龄武官有资格任职。这也是提高军人地位的一种方式。当然,工匠中有着大匠称号者也可以任官,不过他们最多也就是做个技术官员。

第九百一十章新朝新政三

最后是惠恩令了。

惠恩令的一部分内容是新皇登基的常用套路。比如说:大赦天下、开恩科等。

而另一部内容就比较震撼了。在惠恩令中提出:永久取消人头税、取消徭役、逐步取消奴隶制等。而且开始提倡人口有限的流动。

值得注意的是,惠恩令中并没有“免天下钱粮一年”的内容。不过因为取消了人头税和徭役,百姓的负担其实已经大大减轻。

尤其是徭役,这是古代百姓的一个沉重负担。但是由于官府也需要大量的劳力进行些“公共事务”,如果用银粮雇佣劳力,那官府的财政压力也将会变得很大,所以这也是古代的一大社会矛盾。

而大平朝虽然取消了徭役,但又规定了:每个男丁在一生中将服兵役三年,其实这也就是变相的一种徭役。反而是因为全民都要参军的缘故,能尽量保证军人的地位不会下降。而且大平朝的军队,也将采取职业的军官、军士加服兵役的义务兵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和动员能力。

至于取消奴隶制和人口有限的流动,无非是减少阶级矛盾,鼓励工商业的一个举动。不过这些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吴世恭也就准备,规定一个期限,再逐步地施行这项法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