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末疯狂 > 分节阅读 483

分节阅读 4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火并会大大增强闯营的实力。不过这也源自于吴世恭在上个时空对李自成的印象。因为吴世恭依稀记得:闯营将会席卷半个中国,直至攻占北京。那么说来,李自成和罗汝才的这次火并肯定不会产生什么内耗,并且也会很快地平息下去。

可这么一来。河南的北方和东部防线立刻遇上了极大的压力。为了保证河南不再受到侵犯,汝宁军只能分兵,薛永利将率领包括飞马镇的三个镇到豫东北,之后汇合杨如松的虎吼镇和梁辉、陈永福的新编镇共七万余人,随时防备清军可能从北直隶或者山东方向来的进攻。

而吴世恭将会率领赫飞率领的汝宁军直属部队一万余人。再汇合汝宁新动员的一万新兵,联合南阳张彪的熊捶镇、赵德功的南阳独立协五千。商行护卫六千余。共二万四千人;开进到六安的薛勇蛟击镇、常猛的六安驻军及商行护卫七千,和县收编的革左五营护庄队四千余,共二万五千人;在均州江澄率领的独立协七千人马;在黄冈的冈萨雷斯水师陆战队两个团近五千,还有水师炮舰等,共八万四千多人马,围剿以襄阳为中心的张献忠部农民军。

此外。汝宁和归德除了原先留下的驻守部队以外,再次动员了近二万新兵。而这次动员就把汝宁军最后的底子也压榨出来了,连赵铭也都把他归德卫的三千余军户都动员了起来。

之所以汝宁军这次分兵后,还是把主力对准了张献忠。那是因为张献忠的威胁是眼前的,而清军和顺军的威胁只是将来,因此汝宁军也只能先解决最紧迫的问题了。

由此可以看出,河南这四战之地确实很难成为王业所在。虽然这里的交通是四通八达,但也很容易受到敌军的四面围攻。而汝宁军虽然扩军也已经到了十五万人以上,本来觉得已经绰绰有余了,可是现在这局面一出现,兵力又变成了捉襟见肘的窘境。

尤其令人烦恼的是北方。

由于顺军要再入河南,还需先击溃在河南府的黑云军,所以有了前面“这堵墙”,汝宁军还能做出及时反应。可是入关的清军可就不同了。

薛永利手中的七万多人马看起来很多,可是要防御住河南黄河以及山东的大运河防线,兵力根本调配不过来。而且面对十数万清军,汝宁军也只能集中兵力,不可能分兵去驻守每一个城池。

更为不利的是,汝宁军因为是以步兵为主,机动性也远远差于清军。如果清军绕过汝宁军集团准备的决战地点,突入到河南腹地,甚至开进汝宁、归德,那汝宁军将会完全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甚至在疲于奔命中被清军围剿埋伏,受到难以忍受的损伤。

这也就是为什么吴世恭叮嘱薛永利:只要确保住汝宁和归德就可以了。实在是因为兵力不足。但汝宁军也不可能把时间和兵力都浪费在漫长地等待清军到来中,因此,吴世恭就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盘踞在襄阳的张献忠部,接着率领主力北上,与薛永利部一同抵御清军的进犯河南。

而在这个军事计划中,吴世恭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北渡黄河,参与围剿顺军或者到京城去勤王,因为随着形势的改变,现在汝宁军的军事战略一下子转变成为了北守南攻了。

而在此时,张献忠部的声势也更加的浩大了起来。当吴世恭在腊月二十九日等待在南阳府,准备着与南阳、汝宁开来的部队汇合的时候,他即听说了李自成将要建国的消息,又听到了张献忠将要在襄阳建国。

从崇祯初年各路农民军造反到了现在,或战死、或被俘、或投降、或火并,到了今天,天下造反的农民军也只剩下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俩位枭雄了。

第八百四十章与侯恂合作

虽然现在从实力和威望上,张献忠要差上李自成一筹,但只看野心,张献忠绝不会比李自成少上分毫。因此,当李自成称帝建国的消息传过来以后,张献忠立刻是不甘人后,准备也同样的称帝建国。

再怎么说,张献忠也要先过上一把皇帝瘾

在襄阳,张献忠正式建立大西政权,主要的措施有:改襄阳为京城、铸西王之宝、改襄阳府为天授府等。张献忠住进襄王府,门前树立两面大旗,上面写道:“天与人归,招贤纳士”;襄阳各座城门也都树起两面旗帜,上写:“天下安静,威镇八方”。

在政权机构方面,中央设六部、五府;京城设五城兵马司;升常顺州知州周文江为兵部尚书,以张其在为总兵前军都督。地方以李时荣为巡抚,谢风洲为守道,萧彦为巡道,陈驭六为学道,均颁给敕印。

此外还任命了二十一个州县的官员,分别给以官印,赏给白银一百两或几十两。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在官制上基本沿袭了明朝的名称。

接着就是开科举,重学校,是大西政权中值得一书的事情。由于各级政权建立了起来,需要许多知识分子。张献忠为了争取他们为大西政权服务,曾经一再举行开科取士。而参加考试的士子相当踊跃。张献忠也非常重视学校,除了任命学道等专职官员负责管理外,自己还亲临视察。

此外,大西政权还曾发银赈济饥民。而兵饷来源,基本上是依靠没收明宗室和官僚地主的财产筹集的。

从本质和框架来看,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都差不多,都想要改朝换代。也都是建立封建王朝。但是李自成因为人口众多,光靠没收官绅财产已经维持不了自己浩大的粮饷供应了,所以他们已经开始主动地恢复地方生产,有了一个国家政权的雏形。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却因为四周都有官军围剿,部队数量也少,可以靠没收维持住自己的经济,因此,大顺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了国家,而大西却还没有脱离流寇的范畴。

而在建立了大西政权以后,张献忠就想要顺江而下。攻克湖广重镇武昌。

从襄阳逃至武昌的左良玉,根本无心在武昌防御,他依然大造舰船,抢掠百姓,要把这些家财运送至“安全”的地方。而见到了左良玉是如此模样。武昌城内的文武官员也都对保住武昌没有了任何信心。连督师侯恂也都是每日吟诗作画,根本无心于武昌城的守御。

不过在武昌城内。还是有官员想要挣扎一把的。见到了武昌城内一片混乱。缺兵缺饷,朝不保夕。他们一边向汝宁军求援;一边想要整备兵事,守住这岌岌可危的武昌城。

而想要整备兵事,首先就要有粮饷,于是就有人想到了分封在这里的楚王。而分封在武昌城的楚王,他累世搜括。积聚了庞大的财富。而省城里留下的文武官员唯一的指靠,就是希望楚王朱华奎拿出钱来养兵设防。

湖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的官员们齐集王府,跪在朱华奎面前请他借给几十万两银子充作军饷。家居的原任大学士贺逢圣也面见朱华奎,商量措饷事宜。朱华奎却叫人搬出洪武年间分封诸子时赐给楚王的一张裹金交椅。说道:“此可佐军,他无有”

面对楚王如此无赖作风,贺逢圣是彻底绝了指望,他大哭着出府,心死如灰。直到张献忠大军逼近了武昌,形势已经十分危急之时,朱华奎才拿出金钱来,收募从承天令钟祥、德安今安陆逃窜而来的散兵游勇,指定楚府长史徐学颜统领,号称楚府新兵,不让其他文武官员插手。实际上这批“新兵”,全是败在农民军手下的惊弓之鸟,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

到了这时候可能楚王朱华奎还在玩小心眼呢,难道他想靠这支新募之军,为大明王朝来个绝地翻盘,自己再登上那九五至尊的宝座如果这么说,那他宝藏的朱元璋所送的椅子,倒也派得上用处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