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末疯狂 > 分节阅读 451

分节阅读 45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兵力的大军,之后再肯北上救援,要不然,这俩人绝对只会是按兵不动的。

可是这样的要求,朝廷肯定是满足不了的。所以说到底,杨绳武和叶廷桂已经把锦州和松山的明军全都给放弃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世恭获知了汝宁变故,他立刻坐立不安了。这时候的吴世恭就归心似箭,他恨不得插着双翅飞回汝宁,以自己的露面来安定汝宁的局面。

所以吴世恭也就等不及了,他陆续地把自己的部队调到了山海关以南,也无心接待那些络绎不绝赶赴辽东为自己和长子提亲的人,就准备在一切就绪以后,独自领军返回汝宁。

当然,吴世恭也不是一位不负责任之人。他又给秦公公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也就是一封最后通牒。吴世恭就要求秦公公或王承恩之中任一人来辽东会面,否则的话,吴世恭也将最后等待一个月,之后就将自由行动了。

而到了此时,崇祯皇帝终于被中原的惨败所惊醒了。他明白不能再逃避了。再逃避下去,可能亡国真的就在眼前,于是当崇祯皇帝在得知吴世恭又再次相邀以后,抱着一种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态度,让秦公公带着兵部的一位王主事。以及一些厂卫之人组成了一个“联合代表团”,至山海关去了解一下吴世恭到底想要说什么

“众位请坐军营简陋,有些招待不周,咱们就开门见山吧”吴世恭招呼着秦公公他们进入了自己的大帐。

这次随同秦公公到来的,除了兵部的王主事以外。还有锦衣卫的一名千户和东厂的一名百户。到了此时,秦公公已经要顾忌原先自己与吴世恭的良好关系了。为了消除崇祯皇帝可能出现的疑心。他就把这些人都带上。让他们做个见证,以证明谈话内容没有什么水分,也没有什么幕后交易。

秦公公望着眼前相迎的吴世恭,恍若有种隔世的感觉。眼前这位勋贵子弟,当年还在京城胡闹,转眼就成为了提领一方的大将。而且已经有能力搅动天下大局。这身份也是变换得太快,让秦公公都有些不太适应。

而那锦衣卫千户和东厂百户也在偷偷打量着吴世恭。凭着这俩人在厂卫内的地位,原先只要是在外出时,就是巡抚、总兵之类的官员都要平礼相迎。绝不敢怠慢。而现在吴世恭根本对这俩人视而不见,仿佛他俩就是路边的蝼蚁。

不过那锦衣卫千户和东厂百户心中也很明白,现在自己的身份确实与吴世恭有着天壤之别。吴世恭捏死他们也和捏死一只臭虫没什么两样,根本不会在朝廷引起什么风波。为何如此就是因为吴世恭手握着几万精兵。所以这俩人在见面以后,一直礼数周全,点头哈腰的不敢得罪吴世恭,而且今天他俩都准备只带着耳朵,都不敢在这样的场合胡乱说话。

“吴总兵你带着三万人马平安归来,本官也知你功莫大焉。就是因为大军溃败,朝廷难以封赏贵军。不过皇上和本兵也对吴总兵之功心知肚明,本想让你将功赎罪,以后将合并酬功。可你为何要口放厥词,挑拨君臣国难当头,本应齐心协力,可你却做出此亲者恨、仇者快之事。本官就在此奉劝一句:给皇上写上篇伏罪的奏章,承认你是无心妄言。这样对大家都好吧”那兵部的王主事一开口,就提到了吴世恭谩骂文官之事。

这件事发酵到了现在,文官们其实已经是骑虎难下。现在除了几个愣头青的年轻官员依然在不依不饶以外,其他的文官其实都已经明白了:一方面他们根本奈何不了吴世恭,另一方面这些文官也都要为自己留有后路,不想过于得罪吴世恭。要不然,那些提亲者就不会踏破两家侯府的门槛了。

所以今天的王主事也是来当一名说客的。他就想让吴世恭写封“检讨书”,先服个软,那么文官们也有台阶可下,这件事也就可以含糊过去。

可吴世恭斜眼横扫了一下王主事,对王主事的建议根本是不以为然。现在的吴世恭可不是夹着尾巴做人的小媳妇,他根本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过活。因此,让他服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吴世恭觉得自己说的话根本没错。

不过吴世恭也不想在现在的场合多争辩什么。文武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万分复杂的,而且还是因人而异,所以争个三天三夜也争不出一个头绪。所以吴世恭也就不费那个心思,去做那无用功了,于是他根本不接王主事的话头,直接就把王主事给无视了。

“秦兄弟你再不来,我可要准备回汝宁去了。”吴世恭微笑着向秦公公说道。

虽然秦公公也是有着心理准备,可一听吴世恭这么直白的话,他还是大吃了一惊。于是秦公公立刻问道:“长敬难道你就不管辽东了吗”

第七百八十一章深入交谈

面对着秦公公的惊呼,吴世恭语带轻蔑地回答道。“留在这里又如何无论督师、巡抚,还是监军、武官,都不想着去救援,只敢待在宁远和山海关的城墙后。就这么望眼欲穿地看着北方,就能把松山的洪督师和锦州的祖总兵给看回来吗现在的辽东,多我一支汝宁军不多,少我一支汝宁军也不少,还不如回中原去剿平陕匪呢。”

听了这话,兵部的王主事就有些不乐意了。他脑中文贵武贱的思想还挺根深蒂固,所以也不怎么怵吴世恭。于是王主事就在一旁插嘴道:“无旨调兵,那不是造反吗”

见到了吴世恭的脸一下子变黑,一副要发作的模样,一旁的秦公公连忙劝解道:“长敬有话好好说。杂家来山海关不就是来听你的主意的吗”

吴世恭一拂袖,不再理睬王主事。接着一拍手,对大帐外高喊道:“把东西都搬上来”

一群亲兵抬着两张大桌子进入了大帐,而在大桌子上分别铺着一张大地图。吴世恭先站起身,恭请众人来到地图前。之后挥挥手,又让亲兵们都退下了。

“这张是辽东的地图。”吴世恭先指着一张地图说明道,“这次洪督师损兵折将,朝廷已经派不出那么多的兵来维持山海关至锦州这一线了。因此,一定要收缩兵力,放弃锦州、松山、杏山和塔山,就留着宁远和山海关,以这两个城为犄角,全力防御鞑子在这里入关。”

“这不是丧土辱国吗”王主事立刻惊呼道。

“有什么两样咱们大明朝其实已经守不住这四座城了。与其在那里浪费兵力,被鞑子有着围魏救赵的机会,还不如先保存实力,重点守住鞑子入关的关口呢。”吴世恭就是把现实情况说到了明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