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末疯狂 > 分节阅读 363

分节阅读 36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

这时候的左良玉虽然只有一万七千兵马,但其也是明朝最强的几支兵马之一,因为他的兵丁都是沙场老兵,战斗经验丰富,所以明廷已经让这支战兵常驻湖广。而且左良玉的部队还有一个特点,他的部队是明军中,构成最复杂的一支军队。

左良玉军中,有辽东兵、宣大兵、河南兵、湖广兵,而且还有一些农民军投诚过来的。这也可以看出,能够把这些来源不一的部队捏成一个整体,左良玉的指挥功力可见一斑。

不过,也因为来源这么复杂,左良玉部到了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说是客军,他们对当地百姓下狠手起来就是完全的肆无忌惮。所以也成为了最祸害百姓的官军之一。

在原先的历史上,左良玉部所犯下的罪行简直就是罄竹难书。不过他的部队也蜕化得相当厉害。当李自成打破běijg城,建立南明的时候,左良玉直接、间接指挥的部队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可就是那二十万连土匪都不如的乌合之众,他们的战斗力也应该比不过左良玉现在的这支兵马。

先不说江南,还是回到江北

在第一天的疯狂进攻以后,刘国能就不敢再用自己的老底子去消耗了。于是他就把在大别山区投靠自己的农民军推了上去。可是谁也不是傻子,那些首领难道不知道保存实力啊于是他们对刘国能的命令就是阳奉y违。

而刘国能也不敢逼得太急。如果真的以死相逼的话,就算是弹压得住,那也马上要吃散伙饭了。再说,第一天的激烈战斗已经完全可以向汝宁军交待,刘国能也想维持着这样低烈度的战斗,妄图蒙混过关。

可就在这时候,去黄冈的金雄回来了,他给刘国能带来了薛勇的一句话:“好好打”

在这次出征之前,吴世恭曾经详细地与薛勇交待了一番,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针对刘国能的。吴世恭说的很明白:如果刘国能不听话,那就把他完全剿灭,就是刘国能听话,也要好好地熬一熬他的野xg子。

于是到了黄冈以后,薛勇就很惜字如金,每次给刘国能传话,都没有超过三个字的。薛勇就是要让刘国能感到,汝宁军很不爽。也要给刘国能施加jg神压力,就是要把刘国能的奴xg完全给压榨出来。

刘国能当然感觉到汝宁军的不爽,可是走到今天,他也没了回头路,于是刘国能只能够再整旗鼓,动员、抽签齐上,又恢复了凌厉的攻势。

这就让黄得功苦不堪言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够把部队龟缩在大营中,据营苦苦死守,每天就盼望着援军早ri到来了。

也就是黄得功了,这人很忠于大明朝,也忠于自己的职守,所以他就想尽办法要挡住刘国能部,不让其肆虐身后的南京、滁州和扬州。要是换作其他的军将,可能早就把部队撤回含山县,为刘国能让开一条道路了,谁还会去管外面洪水滔天呢。

所以当黄得功翘首以盼等到江面上南京城来的援军时,他的部队立刻是一片欢腾。可是还没等他们的欢呼声停止,船上却传来了消息:“这支援军将改变了方向,要去江南援救卢九德部。”

援军的船队路过了和县,直往当涂而去。援军就这么地走了,就这么潇洒地走了,不仅没留下一片云彩,连挥挥手都没看到。

目送着船队的离开,鸦雀无声,绝对的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是从大喜到大悲,这个打击也太沉重了些。而接下来就是全军崩溃,黄得功的兵丁感到自己已经被抛弃,于是他们再也不愿意进行这场无望的战斗。

见到自己已经弹压不住部队,黄得功也只能从善如流了,他终于放弃了防线,带着部队后撤,把全军撤入了含山县城。

而在同时,刘国能也看到了江面上明军援军的船队,他立刻是菊花一紧,紧张不已。眼前这支官军已经很难对付了,再来一支官军,那还怎么得了。自己的部队又不能够撤退,难道吴屠夫想把自己的部队都葬送在这里啊于是刘国能先是收缩了部队,并发急信去黄冈求援,就等着这支官军的上岸。

可是当刘国能也看到那支官军的离开,他顿时从大悲到大喜,菊花一松,差点出洋相造成失禁。于是刘国能再次安排部队进攻。

因为已经没有了黄得功的阻截,所以刘国能部不费吹灰之力地攻下了和县,打破了黄得功好不容易构筑的防线。

让刘国能高兴的是,他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打开了通道,之后的他就可以一马平川了。可这也让刘国能相当烦恼,因为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薛勇的折磨也有些太狠,他使得刘国能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力。就像一个小媳妇一样,一举一动都要向汝宁军汇报了。

而接到了刘国能的禀告,薛勇是哈哈大笑。他对左右说道:“这次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于是汝宁军在原地待了二十几天后,终于投入了这场大混战。

而在出发之前,薛勇也给刘国能下了一道命令。这次的命令稍微详细了一点,至少有了四个字:“ziyou活动”rs

,请。

第六百一十七章兵火烧扬州

“这船怎么样”薛勇问唐六道。

“还行有时候驾船还有些别扭,不过习惯了就好。”唐六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敬请薛勇上了自己的旗舰。

这次郑芝龙给吴世恭建造了八艘中型的武装商船。因为是海船,所以和内河船只总有些两样,操作的方法也有些不同。不过经过了唐六他们这些天的摸索,他们还是可以驾驶得有模有样的。

上船以后,薛勇就在唐六的带领下,很好奇地参观了船只,见到架设在甲板上的炮,薛勇就饶有兴致地问道:“这船上有多少炮”

“七门”唐六回答道,“船艏一门三磅的。两旁每边三门,一门三磅,两门一磅。”

“不少嘛”薛勇立刻笑了起来。

“还是太少不怎么顶用。”唐六也笑道,“就这么点地方,放置不了多少炮。这在水上打炮,船只晃动,没个准头,还是炮多好啊。大人你看这船,连船尾都没地方放炮了,只能够多安排人手,准备跳帮了。”

“跳帮怕什么我们汝宁军什么时候怕过真刀真枪”薛勇立刻瞪大了眼睛。不过他还是爱怜般的拍了拍火炮,“还是有炮好啊”

“大人说的是”唐六也乐出了声。虽然没参加过什么海战,但唐六还是很熟悉水面作战的,所以他深刻地明白火炮在舰船上的作用,现在的唐六,已经是个狂热的大舰巨炮支持者了。

“诶”薛勇突然想到了什么,“我跟着姑爷的时候,曾经听过他所说的战舰,那火炮不是装在船肚子里的吗姑爷说。那种船,多的可以装上上百门,为什么这次不是这种船啊”

“哦大人您所说的应该是番子的西洋船。总兵大人也询问过郑游击,福建那里造不出来。我们去过郑游击船上的人也说过,连郑游击自己的船都没有西洋炮船呢。应该郑游击那里没说谎。”

明朝远洋船只和战船的建造技术确实已经落后了西方,再加上现在的郑芝龙一门心思就想经商,希望每艘船都多装一些货物,所以就对建造战船兴趣不大,也没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