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末疯狂 > 分节阅读 360

分节阅读 3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练水平,在第三、第四次阻截中,甚至没让反冲锋的精锐怎么发挥,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退了刘国能部的进攻。

可是面对后几次进攻的时候,那些菜鸟就有些吃不住了。倒也不是体力问题,他们也是按照战前的安排,前后排轮换轮流休息的。

最主要是心理压力太大,这样无休止的进攻让人神经绷紧,再加上刘国能部的这种视死如归,再怎么粗大的神经也都快要绷断了。

黄得功知道,他的部队已经承受不起了,不要说菜鸟已经胆怯,连边军老兵都有些发毛。只要刘国能部再发动一、两次进攻,自己的部队绝对就会崩溃的。

黄得功这里不好受,刘国能那里其实也不好受。今天的战斗,刘国能已经伤亡了三千多人,而这些人可不是炮灰,而是刘国能的老营人马。要不然,在这么大的伤亡下,刘国能再有本事,也约束不了部队的进攻。

不过那些老营的人虽然也听从了刘国能的命令,但他们对刘国能那反常的举动也相当疑惑。

农民军造反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为了活下去。被逼上了绝路那没办法,可只要有一线生机,农民军向来不会与官军硬拼,遵循的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原则。

那些老营的大小头目也知道刘国能要投靠汝宁军。他们自己的家人也在汝宁军的手中捏着呢。所以对于自己的大王闯踏天刘国能听从汝宁军的命令,进攻在含山的官军,那些头目还是能够理解的,所以今天他们也约束住了部队,投入了一次次的进攻。

可是那些头目对于刘国能如此消耗自己的老营人马,就不能够理解了。没有了这些宝贵的财富,以后卖也卖不了一个好价钱。自己的大王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想投靠官军想疯了连保存实力都不知道了

而刘国能也是有苦说不出。他当然知道自己的手下在心中埋怨,可是刘国能已经在战时排好了进攻的次序。出于威信,刘国能也不能够改变作战的计划,否则的话,打乱了自己的部队事小,没有了威信,导致以后指挥失灵,那就大条了。

所以等到刘国能发现情形不对,自己的老营骨干损耗已经太大了,这时候的他,也已经有些骑虎难下了。这时候的刘国能就盼望着有人在身边规劝几句,他也好就坡下驴停止战斗。可平日里,刘国能的威信太高,那些头目因为身份不够而不敢规劝,唯一身份够的金雄,他人又在黄冈呢,所以刘国能的心中也是越来越烦躁。

就在此时,一轮夕阳照在刘国能的身上,他终于等到了理由。于是刘国能立刻下令道:“天色已晚,全军回营”。而刘国能的命令,也使得包括刘国能在内的所有头目都是暗中送了一口气。

在离开战场的时候,刘国能还在喃喃自语道:“这下子总该可以交待了吧”

黄得功见到刘国能部的回营,也是大松了一口气。这时候的他,已经集合好全部精锐,就等着刘国能部进攻的时候,来个大反击。希望这次反击能够争取到一些时间,把自己的部队尽可能多的撤回来呢。

所以等到黄得功也把部队撤回营地的时候,他还是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可是一清点,黄得功的心又吊了起来,明军的伤亡也超过了一千五百人。而这些伤亡大多数都是在刘国能部的后几次进攻时造成的。

现代训练有素的军队,伤亡超过三成就失去了战斗力,超过五成就完全被打残了,不是光在战后补充人员就够了,还需要长时间的休整和心理调节。因为那些幸存的战士毕竟是人,见到这么多朝夕相处的战友失去了生命,他们总会怕死,对战场就有了恐惧症。

而一般的明军,伤亡达到一成,就足够让整支军队崩溃。虽然今天的战斗因为节奏太快,让许多明军还来不及恐惧,不过自己的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足以让黄得功自豪,毕竟这支部队中,菜鸟的比例太高了。

可是随着到战场上收拾尸体的兵丁归来,整个兵营立刻弥漫开一种压抑的气氛。那战场上太惨了,狭小的区域内堆积着这么多的尸体,血肉覆盖在了地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而且还是夏天,尸体腐烂很快,那恶心的尸臭散布在空气中,让人恨不得立刻昏厥过去。

第六百一十一章金陵群议

黄得功知道这样的部队已经不能够再打仗了,于是他立刻安排据营死守,并发急函至南京,请求增援。

这求援信一至南京,就引起了整座金陵城是大哗。没想到重染战火伊始,就有一路明军告急。那贼军是强悍如斯恐怖如斯啊啊啊

于是还留在南京城的两巨头召集南京六部的主官紧急商议,可商议一开始,两巨头之间就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南京兵部尚书认为:既然贼军这么势大了,那就重点防御吧让黄得功想办法把部队撤回来,死守南京城。

他还认为:如果再派出援军的话,南京城内肯定空虚。再说,谁能够保证援军派出去以后,官军就一定能够阻挡住刘国能部啊万一失利,即少了一支官军,又丢了一支援军,而且南京城也空虚,万一被贼军打下金陵,太祖的寝陵不保,谁来承担这个责任不要偷鸡不成折把米啊

而魏国公徐弘基认为:如果撤回黄得功部,那就给刘国能的贼军完全放开了手脚。

到了那还是,刘国能部即可以过江,夹攻卢九德的侧翼,完全打垮这支江南地区最重要的机动部队;又可以过滁州入扬州,截断大运河上的这个节点。要知道,很快就要秋粮北运了,难道让北京城的百万军民和九边的几十万边军喝西北风啊

最可怕的选择就是直插南京,无论是发生了南京攻防战,还是贼军绕过南京进入江南地区,都是把明朝的财赋重地搞了一个稀巴烂。谁收拾得了这个烂摊子难道让朝廷顾头不顾腚,以后用什么钱平中原贼军,拒关外蛮夷

魏国公徐弘基有句话没说。在明朝,南京就像北京城一样,因为有着巨大的人口和发达的商业活动,南京城早就不再限于城墙的范围了,在城外有着庞大的居民和大量的民居,也有着徐弘基大量的产业,如果被贼军都打烂了,尼玛的你赔我啊

说到底,这是流官与本地勋贵的利益之争。

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比大小吧南京城内三巨头。镇守太监代表着皇权,当然是最大,可卢九德现在不在,所以也只好被弃权了。

别看魏国公徐弘基是超品的顶级勋贵,可其代表的是武官。按照文贵武贱的传统,南京兵部尚书就占了上风。再加上六部的主官全是文官。比人头徐弘基也吃亏,所以商议的结果就是一面倒。

可魏国公徐弘基绝对不会甘心失败,但官场又斗不过,那要怎么办呢于是徐弘基立刻发动群众、制造舆论,要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把这些想邀名的文官完全淹没

于是在徐弘基的刻意宣传下,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整座金陵城。整座金陵城立刻沸腾了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