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末疯狂 > 分节阅读 324

分节阅读 3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给予了他们极大、极大、极大的想象空间。

其次,就是满清建立了完整的国家政治体系。

满清入关前虽然没有内阁的名称,但是皇太极统治下的大清已初具内阁性质的内三院。虽任职者均为大学士、学士,但分工更明确了,有的负责编考历史,有的起草敕谕及注释古今政事得失,还有的向皇帝进讲。崇德以后内三院的大学士、学士们对皇太极的决策有了更大的影响。

此外,在机构设置上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和进一步完善。皇太极对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机构作了调整,议政王大臣会议从此有了固定的程式,也更成了主义皇权的工具了。

皇太极又成立了都察院,给他们稽察一切官员的大权。为了处理蒙古事务曾设的蒙古衙门,现改为理藩院。合原有的六部、都察院,构成了有名的八衙门。

皇太极更定八衙门官制,每衙门只设满洲承政一人,以下酌设左右参政、理事、副理事、主事等官,由二等变成五等。这就强化了以他为首的国家统治权力。

第三就是完善满清的军制。

皇太极的统治还继续利用了八旗这个军政合一的组织。他使八旗通过变革越发充满生机。而八旗旗主的很大一部分权力,也被皇太极逐渐剥夺了。

为此,皇太极做了两个重要的步骤:

一是对满洲八旗不断补充新的成员。皇太极对黑龙江等地多次用兵,带来大批少数民族加入满洲共同体,被称为“伊彻满洲”,即新满洲。皇太极把新满洲编入八旗。由于这批少数民族大多数处在渔猎氏族的时代,他们还保留着很强的野性,所以很快成为了满清军队的主力。

二是完善和扩大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尤其是蒙八旗和汉八旗都是由皇太极直接指挥的,这又增强了皇太极在满清之中的军事地位。

这种扩大满洲八旗和建立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既增强了满清的武装力量,也对满蒙汉的广大人民实行了深一层的控制。尤其是为了夺取全中国统治权,皇太极创立的汉军八旗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是内政的完善。

为使国家统治久远,皇太极虽没有改变掠夺财富的手段,但却更注意发展本地区的生产了。他称帝后立刻把保护土地牲畜作为法典规定下来。以后几乎每年都把督促耕种作为重要活动,一再强调搞好农业生产。

所以在此后,满清的粮食就不太缺乏,这与这种努力是分不开的。而且满清的手工业生产也大有进步,再加上俘掠了大量明朝的工匠,所以满清的军事装备,农具家用器物的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使得满清逐渐地可以做到自己自足了。当然,可以做到不等于会去做,满清那种抢掠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此外,皇太极还大力发展商业贸易,在境内有之,与明及朝鲜也均有之。而在这种贸易活动中,晋商的八大家迅速地发展壮大。他们源源不断地给满清“输血”,而且把关内大明的情报也告知给了满清,晋商八大家为了财富都成为了令人不齿的汉奸。

而且皇太极的民族政策做的也不错。在他的统治下,虽然不再发生大批汉人被杀,或汉人投毒、拦路劫杀等反抗事件了,但皇太极却仍然注意缓和满清的社会矛盾。他命令臣下做好“养人”的事情,尤其是对新掠取或来降的满洲、蒙古、汉人做好安置。

皇太极更下令把从前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和蒙古诸部所接受的明朝敕书全部收上来烧掉。以此表明从此他们都是清朝的臣民,再也不能对明朝存在幻想了。

应该说,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源自于皇太极的满清民族政策是做的较好的一个,有很多民族政策甚至沿用到了现代。但说句题外话,不管怎么说,被异族统治,后脑挂上一根大辫子,这总让笔者感到十分的反感。

最后就是皇太极为满清制定的争霸天下战略了。

皇太极的设想将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统一东北;第二步扩大到黄河以北;第三步才是统治全中国。而这时候,满清其实已经从第一步向第二步跨越了。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实在二战中,日军侵略中国的战略是与皇太极惊人的相似。无非是在卢沟桥的时候,中队开始奋起反抗,引起全面抗战了。

我们更能够发现,皇太极所做的一切,与吴世恭在汝宁军中所做的相当类似。而吴世恭怎么样也是位穿越人士,他能够从现代的教育和资讯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皇太极竟然可以媲美和超过多了二、三百年知识的吴世恭,这不禁让人感叹:皇太极真是雄才大略啊

第五百四十五章又惹事生非了

可就在称帝建国的仪式中,朝鲜来使却恶心了一下皇太极。这怎么不让皇太极怒火中烧呢但皇太极也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因为在满清的总战略中,朝鲜将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

在皇太极继任汗位以后,他的第一次亲征就是征朝鲜。因为对皇太极来说,朝鲜的作用太重要了。

首先就是战略上的考虑。关于这点前文已介绍,这里也就不再详叙了;

其次就是要求朝鲜在政治上尊重满清。如果本来明朝的铁杆藩国朝鲜,转变成为了满清的藩国,那在政治上就会给满清加上不少分;

第三就是经济上的开市贸易。满清要通过朝鲜与明朝做着贸易,而在这种贸易中,完全没有国家、民族概念的郑芝龙,也把他的海商船队加入了进来。另外,当满清缺粮的时候,他们也会把朝鲜作为“提款机”,肆意压榨着朝鲜的一切;

最后就是在军事上要借兵。很可笑,当时朝鲜的兵丁在远东的战场上就是一支垃圾,可他却有一支部队很受满清的重视,那就是朝鲜的火铳兵。

而且满清的眼光很准,朝鲜的火铳兵以后还有很精彩的表演。所以说,任何说满清不重视火器,只讲究骑射的都是扯蛋,只不过满清没掌握火器的制造技术而已。

可是对于满清的要求,朝鲜向来就是阳奉阴违。自从十年前满清与朝鲜结为兄弟以来,朝鲜仍与明朝藕断丝连。为了拉拢朝鲜,皇太极每有胜利,都不厌其详地告诉朝鲜,极力想把朝鲜从明朝一边拉过来,但收效甚微。

其实这原因也很简单。根本不是什么朝鲜仰慕大明什么的。主要是因为,在朝鲜君臣的心目中,对大明军队的实力简直恐惧到了极点。

当年丰臣秀吉的二十万日军,几乎要把朝鲜给灭国,可是明军出动了四万大军,却把这二十万日军赶下了大海。因此,朝鲜国内怎么样也兴不起背叛明朝的心。

于是就出现了朝鲜使臣不拜的这一幕。于是皇太极暗下决心,决定要再次东征朝鲜,要彻底把朝鲜变成满清的藩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