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末疯狂 > 分节阅读 293

分节阅读 29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原则上不批,例外的:例如回回和喇嘛等教会要有一定的信徒以后,才可以设立庙宇。严格防止如白莲教和圣灵会等邪教传播,一经发现,为首立刻绞首,信众也立刻苦役。在这一点上,让付文斋也广为宣传,不要让那些愚民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触犯。否则的话,虽其情可悯,但官法如炉,不会宽恕的。”

“其三、除自己的庙观外,所有的宗教不可以添置房产。庙田中也只能够自耕,严禁雇用佃农。一经发现违反,那出租的田亩立刻没收并罚其银两,严重的追究庙主的罪责。真是好笑,我听智能所说,就一个少林寺就有几十万亩的庙田。出家人不注重修行,只是想着披着袈裟鱼肉百姓。告诉他们,我们汝宁军只需要高僧大德,不需要那些给佛祖抹黑的人。另外,庙宇中也严禁放债和博彩。”

其实在古代的庙观中,因为信徒的大量奉献,他们都积聚起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有些庙观为了增收竟然放起了高利贷和进行博彩。因此,如果有什么穿越者想要在古代进行这两个行业的话,他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往往就是那些光头大和尚和仙风道骨的道士。也就是说,将面临少林和武当的联合封杀。就不知道会不会遭到江湖追杀令

吴世恭又喝了一口酒润润嗓子,接着说道:“其四、每年每座庙观的花销都列出陈目,再在每座庙观门口修造一座功德墙。把庙观的陈目和信徒奉献都一笔笔地记录在功德墙上。当奉献超过庙观所需,多余的部分全部救济百姓,做为开设救养堂、施粥送药、无主坟场等的花销,庙观不得私自留用,以做为庙观的功德。”

“最后,任何庙观僧道人员都将核定,不得随意超出。并且除留有农具和棍棒以外,不得留有丝毫铁制的兵器。一经发现,以造反论处。关于这点将是毫不留情的。”

邓启帆迅速地把吴世恭所说的默背了下来。邓启帆本人浸润于儒学,对宗教也是抱着种“子曰: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所以对吴世恭的宗教态度也没什么反对的。

再说,本来这个宗教政策就是有利于汝宁军统治,有利于宗教的健康发展。只要是不想造反的宗教领袖,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反对的地方。不过,邓启帆还是想到了好友智能的所托,于是对吴世恭说道:“长敬你所说甚是可这洋教刚来伊始,就把其放在与智能之庙宇同等地位,怕本地大德与民众不服啊”

“没什么服不服的”这时候的吴世恭就显示出了强势了,“就是因为目前卡雷拉神父听话。我们汝宁军来了这么久,本地道观的庙祝来过没有啊就他们的这副样子,以后想顺利地传教还是先向我们放下身段吧”

不过吴世恭也知道智能的想法,因为智能也不是通过邓启帆这一条线向吴世恭打招呼的。而卡雷拉神父做得是风风火火,对于想要把汝宁军的控制区打造成为佛教圣地的智能,现在就有些心理压力了。

于是吴世恭接着解释道:“那小秃驴的老祖达摩法师也是来自天竺的,也是一位蛮夷,那智能又怎么解释呢所以看人要看内德,不能够光看外表。让那小秃驴可以下山啦佛前奉行很重要,入世传播佛光也很重要啊”

自从吴世恭下令剿灭豹子头,造成了大量无辜百姓死亡以后,智能一直在与吴世恭交恶着。之后吴世恭也几次拜访智能,想要弥补俩人的关系,可总是吃了一个闭门羹。这让吴世恭也挂不下面子了,所以提到智能的时候总有些火气。

“本来依照智能和咱俩的关系,总能够在传教的时候获得一些方便,但你看看这小秃驴都干了些什么啊这次出征,途中生病和冻伤的兵丁也不少,我就想着成立一个医药司,把治下救治之事都统管起来。远尽兄你与智能关系颇佳,就辛苦一下规劝一二,让智能下山先把医药司管起来。他救助了他人,不就是普撒了佛光吗”

邓启帆立刻含笑道:“学生尽力去规劝”有了吴世恭的安排,其实智能在传播佛教的时候已经占有了一个有利的位置,因为他也成为了汝宁军的高级官员了。所以邓启帆认为自己说服的难度不大,智能也基本上会答应下来。

不过邓启帆又想起了一件事,他对吴世恭拱手道:“说到教化学生就在这里先恭喜一下大人了。汝宁军开设学堂以后,这次总算是出了二十几位优秀的学童。这次县试以后,有七人成为了童生。学生也考校了他们七人的学问,认为其中有一人在府试中机会较大,二人有一定的机会,我们汝宁军终于将培养出自己的秀才啦”

第四百八十九章围炉小酌四

“哦”吴世恭也是相当欣喜,这些培养出来的人才可都是汝宁军的嫡系人马啊,于是他立刻叮嘱道,“提高这些学童家中所有人的地位,如果能考上秀才,另有封赏。那些暂时落榜的也别放弃,安排良师重点辅导。就是他们在科举上再没前途,我们汝宁军也将把他们做为后续官员来培养。不过,他们也不能够光读经义,也要学些有用的实务啦”

“长敬可是不耐科举之弊处想要改良一二其实多少前辈早已发现科举之才很多不通实务,想改其科目,无奈八股选材已深入人心,所以这事难矣”邓启帆笑着说道。

其实科举发展到明朝的八股文选材,虽然僵化了天下文人的思想,可也有着其无奈之处。

要知道,明朝的科举选材的录取率是相当低的。三年一次会试,也就三百多人能够上榜成为进士和同进士。相对于天下几十万秀才来说,那录取率也就只能够用恐怖来形容了。所以也就可以理解范进中举以后的发疯了。

可是在每一级考试中,要保证有个统一的录取标准,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批阅完考卷,而且需要尽量地防止作弊,那么在明朝当时,八股文还就是最好的考试方式了。

首先,八股文其实是标准试题的一种,很容易比较优劣。因此,阅卷考官的主观看法就很难左右考生的成绩。而且在这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佼佼者,其实他们都是全国的精英。所以换句话来说,如果这些进士投胎到了现代,基本上他们也是高考状元的获得者。无论是什么时代,学霸总是学霸

其次,也因为八股文是标准试题。批阅起来的速度很快。要不然,象某些穿越小说中的科举改革一样,使用数理化的考卷,那么批阅考卷的考官可是要向你跪了啊可能几个月都拿不出一个成绩来。这我们也可以比较一下,在现代的信息社会,还有这么多的高科技手段辅助下,从高考到考试成绩出来的时间有多么的长了。

最后,由于八股文写作的特殊性,造成了很难作弊。我们不去说那些夹带、抄袭等作弊手法,这在哪一个年代都不可能杜绝的。我们所说的是那种高层次的作弊。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试题中有大量的是非题、选择题和标准答案的问答题,那买通考官的考生,他的试题准确率有多么的高。甚至万一他做错以后,考官修改起来有多么的方便。

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有俩位考生,一位考生的八股文水平明显比另一位高上一个档次。就算是差生买通了考官得到了试题。如果这位差生不寻找枪手。而优生也不犯常识性的错误,那优生写出的八股文照样比差生好上许多。

这也就是八股文有着这么顽强的生命力的原因。不是没有大儒发现这个问题,他们也都认为八股文是做官的敲门砖,在实际理政上的作用不大。可是发现问题是一回事,解决问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考试方法以前。只能够维持着八股文选士的方法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