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末疯狂 > 分节阅读 219

分节阅读 21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减少。这使得吴世恭这里空置了不少的空大车。在开年以后。盐场已经开张,这次吴世恭准备用这些空大车运回一批盐货。

其实盐货生意中,盐的生产是最简单的事。有着这么长的海岸线,盐的生产一点也不困难。明朝盐业获利的关键,就是盐货的运输和销售。尤其是盐货的销售,那可是获利的大头。

而通过此次打仗,来自河南的陈中之和江澄与吴世恭的关系是更亲密了。这次围剿叛军,陈中之和江澄都是大发了一笔。不过他们也挺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算是他们的官衔升高了,但是等他们回到河南以后,还是一名边缘化的武官。

独掌一军那是不用想了,如果有什么打仗,可能他们还会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于是他们俩就主动向吴世恭靠拢。吴世恭也接纳了他们,并且与他们在口头上达成了同盟。如果将来有什么战事的话,他们将会攻守想望,互相帮忙。

而黄启发在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却死心塌地地跟着吴世恭了。没有其他的原因,只因为汝宁军的待遇太好了。

不是说汝宁军的收入最高,明军中会弄银子的武官,例如辽东军的武官,他们的收入可能比汝宁军高很多,但是在汝宁军中,收入放心,阶层清晰。只要你坐到了什么位置,肯定是有什么收入。这对长年处在不安定状态下的东江镇兵将来说,是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因此,也有一些拿遣散费的反正叛军后悔了。他们要再次加入汝宁军。可是汝宁军也已经把遣散费发放完毕,不可能再招收他们了。

其实在汝宁军的军官眼里,除了骑兵和炮兵这些特殊兵种没有办法以外,原明军的兵丁虽然接受过一些军事训练,但是他们也带来的很多原明军的陋习,很容易把新兵丁给带坏。所以还不如招收新兵丁重新训练呢。

所以这次开口子招收的那些反正的叛军,这是汝宁军在特殊情况下开的一个特例。至于放弃这个机会的人,那也就永远得不到这个机会了。

而此时崇祯皇帝看着报功的奏章,正为“吴世恭”这个名字发愁呢。

这次报功,朱大典和高起潜倒也没把吴世恭给拉下。刘泽清也挺讲义气,把吴世恭也列入了首先攻进登州城的武官名单中。

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朱大典和高起潜也肯定知道了自己有些误会了崇祯皇帝的心意。他们都明白崇祯皇帝对吴世恭的印象是负数。到底高起潜在宫中也是有人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正数负数也说明了崇祯皇帝对吴世恭心中有数,所以他们也不敢在报功的奏章中遗漏吴世恭的名字。当然,那功劳用笔削掉几分那也是肯定的。

可崇祯皇帝看到奏章上所记载的吴世恭的功劳,以及内阁初拟的封赏章程以后,他打心眼里不愿意给吴世恭升官。

这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没有接受过皇帝职位的学前教育的缺陷来,其实一名上位者,是不能够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很多时候也只能够难得糊涂。会装糊涂,也是一名政治家的成熟表现。

那天又是王承恩随侍在崇祯皇帝身边。于是崇祯皇帝就对王承恩抱怨道:“朕这皇帝有时候也当得有些憋气。你看看”崇祯皇帝用手指了指奏章上的吴世恭的名字说道,“王伴伴也知道薛侯的女婿吧。上次他犯了残害同僚的大罪,为了朝廷的颜面,给他逃过一劫。可是这次他又立了些许功劳,不封赏又显得朝廷的寡恩。真让人头疼啊”

王承恩是事不关己。当然是唯唯诺诺地顺着崇祯皇帝的意思说。可是他突然脑中一亮,想到了一个很妙的方法。于是王承恩就笑着说道:“皇上。老奴不懂什么朝政。也不能够为皇上分忧。可是老奴刚才却有了一个主意解决薛侯女婿的封赏问题,就是不知道合不合朝廷的规矩。”

崇祯皇帝和王承恩朝夕相处的时间也很长了,他也就很随便地笑着说道:“你这老货也别卖乖了。快说吧,朕自有分寸,你说的不对,朕也不会责怪你的。”

王承恩笑着点点头。接着说道:“薛侯不是急着让他的孙子当世子吗这次皇上就把他封了,父功封子也是荣耀。这可比封赏什么官职、赏银的强得多了啊”

崇祯皇帝一听是大喜。本来早就应该把这个世子册封下去了,只是因为崇祯皇帝的气不顺,就这么拖延着。而现在。把本来就该给的东西给了阳武侯府,又解决了吴世恭的封赏问题,这怎么想是怎么爽啊

崇祯皇帝是哈哈大笑,指着王承恩说道:“没看出来你这老货脑子转的不慢啊善下诏礼部吧。”

王承恩也陪笑说道:“还不是老奴在皇上身边待久了,有时候脑子也能够开些窍了吗”

君臣俩嘻嘻哈哈了一会儿。这些天,崇祯皇帝的心情不错。孔有德和耿精忠虽然没被抓获,但他们毕竟被赶出了山东,不能够再祸害中原大地了。

再加上温体仁成为首辅以后,立刻向以复社为首的东林党人宣战,把包括复社首领张溥在内的大批原东林党官员赶出京城。而这些措施也是立杆见影,这些天让崇祯皇帝感觉到,自己施政的时候受到文官的阻挠是大为减少。看起来,真的是换帅如换刀啊崇祯皇帝也对自己换首辅的行为有些得意了。

笑了一阵,崇祯皇帝对王承恩说道:“罢了,再给这个吴世恭萌一子吧。给个锦衣卫千户吧。”说完好象很舍不得地长叹了一口气。

其实这种萌子根本就是相当寻常的,无非是一身官袍和每年几十两的俸禄,对吴世恭这些勋贵人家就根本没什么了不起。可崇祯皇帝还是象吃了大亏一样神色不愉。说到底,崇祯皇帝就是个小气的人。

而王承恩看了看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皇上,天启爷爷那时候,给过薛侯的女婿萌了一个羽林卫的千户了。”

崇祯皇帝一听就明白了,当时肯定是魏忠贤封赏的。于是他的脸一板,把奏章扔到桌子上,怒叱道:“胡闹这天底下就是被魏贼这些人给搞坏的。”

过了好一会儿,稍稍有些消气的崇祯皇帝看了看低垂着头的王承恩说道:“罢了罢了萌为锦衣卫同知吧。算是给薛侯一个面子。”

薛濂意外的得知了这个喜讯以后,立刻是欣喜若狂。他踏出了长年不出的阳武侯府,携带着张夫人和薛呈麟小朋友,亲自到皇宫叩谢圣恩。

那天崇祯皇帝的心情也很好,出面接见了薛濂一家。时间也能够冲淡一切,看着薛濂染霜的双鬓,崇祯皇帝怪罪薛濂的心思也淡了。他罕见地和薛濂聊了很长时间的家常,并且赏赐了薛呈麟小朋友一些宫中的玩物。

回家以后,薛濂是大摆筵席大肆祝贺,当然给王承恩送去的请帖中,附赠了一份特别特别重的厚礼。

在当天晚上安寝前,薛濂笑着对张夫人说道:“本侯这辈子也没有遗憾了。世恭这小子,也总算是做了一件靠谱的事啊”

还在登州城等待的吴世恭,不知道他的功劳又是莫明其妙地转移到了他人身上。看起来吴世恭的前世的前世肯定是个牧师,他都要快变成奶王了。

到了三月中旬,朝廷的封赏终于随着传旨的中官来到了登州城。当念完圣旨,吴世恭从香案前爬起来的时候,他简直有些莫明其妙了。所有接旨的文武官员中,就是他的官职一点儿也没有变动。什么功劳都便宜了他两个儿子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